APP下载

玉韵与气韵
——简析《提璧壶》的艺术设计

2021-12-14钱舒怡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制壶泥料气韵

钱舒怡

在紫砂壶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各位制壶工匠可谓是功不可没。艺术创作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国的制壶匠人们不仅非常聪慧,更有着丰厚的艺术经验,所以紫砂壶艺术能够取得辉煌的成绩也是一种必然。

顾景舟是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大师,为紫砂壶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称为“壶艺泰斗”,创造了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典款式。本文中的这件《提璧壶》即是景舟大师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当代紫砂茗壶一绝。景舟大师在设计此壶时多次制作、修改,可见他对此壶的重视。本文分别对作品的泥料与造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作品独特的玉韵与气韵,揭示了这一经典款式的工艺智慧。

一、紫玉有光:《提璧壶》的泥料特征

《提璧壶》的灵感来源于玉,紫砂壶艺术也本就与玉的气质有相通之处。此件作品首先从泥料上就体现了玉的气质,彰显了紫砂壶泥料与制泥工艺的特征以及作品对于气质的基本追求。

紫砂泥具有介于朴素与精致之间的独特美感,构成了紫砂壶作品最为鲜明的艺术特征。此件作品从泥料色彩上看是具有朴素美的,中和的棕色均匀地覆盖在整个壶体表面,这是一种充满自然泥土气息的颜色,包含着温和、低调的气息,介于冷暖之间,既让人感到十分舒适、放松,又能从中体会到温暖。从作品的质感上看,此壶泥料是具有精致美的,光滑、明亮的壶表面如同一块天然的玉石,有几分温良,有几分纯净。泥料自身的砂质在烧制后变为细密的纹理,提升了作品的质感,也彰显了泥料个性。

创作者对于泥料的选择和打制一是遵循了紫砂壶创作对泥料表现的基本要求;二是出于作品主题的需要,表现“玉璧”之美。

二、提璧雅姿:《提璧壶》的造型特征

泥料诠释了作品的玉韵之美,那么作品的气韵之美则是通过造型展现出来的。创作者在造型设计上追求方圆的统一和内外的平衡,以达成和谐的美感,传达玉所代表的文化品格。

《提璧壶》的壶身是模仿玉璧制作而成的,创作者以圆柱为基础造型,特别强调线条感,使壶身的结构效果十分强烈。壶身可以分为顶部、底部与筒身三个部分来看,顶部与底部是圆台造型的,大小相等,宽面相对,直径较小的上下两端使壶身看上去颇为灵巧、秀气。筒身部分可以清楚地看出圆柱形的轮廓,弧面平整流畅,富于流动感,使作品的气不是凝滞的,散发出灵气。筒身与上下两部分相接、转折,形成了清晰、硬朗的棱线,突出了作品的“筋骨”,将整个壶身空间的三个面明显区分开来,加强了作品的结构效果。在光线的衬托下,整个壶身产生了色彩变化,由上至下色彩渐暗,丰富了作品的光影效果。

壶身上方镶嵌着一小段圆柱形的颈部,具有缓冲的作用,缺少了这一部分就会使作品看上去没有“脖子”,不够挺拔。薄厚适中的圆形壶盖覆盖在壶颈部之上,顶面正中央镶嵌有一个小圆柱的子,的子顶面中央也是微微凸起的,迎合了壶身的结构走势,使作品有稳定的节奏。

壶身一侧镶嵌着一弯流,如同纤长的天鹅颈,其下部线条如同从壶身底部自然延伸出的一样,形成了优美的弧度。壶嘴顶部较平,与壶颈部等高,保持了作品的平衡。可以明显看出,壶嘴是四方形的,整个线面结构非常清晰,然其走势又是带有弧度的,明显体现出方圆结合的特征。

既然名为“提璧”,那么作品就要有“提”的特征,所以作品中包含了提梁的设计。在壶身上方是一个方中有圆的提梁,提梁两侧镶嵌在壶肩部,非常扎实,保证了作品的质量。提梁的线条是四方的,整体轮廓也较为中正,上部左右两侧的转角与横梁可见明显的弧度,非常圆润,也体现了方圆结合的特征。如果说壶身代表的是内部空间,那么提梁就代表了外部空间,如此一来作品就达到了内外和谐。

玉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提醒人们要如玉一般清白、温润。景舟大师在塑造“提璧”时反复调整,不仅是他工匠精神的体现,更是大师优秀品格的证明,这种精神与品格也凝结在“提璧”之中传承下去,提醒着、激励着代代制壶匠人。

结语:《提璧壶》的玉韵与气韵中反映的是紫砂壶工艺的精神,后人所学习的不仅是景舟大师精心设计的造型,更是那份工匠精神,对于紫砂壶艺术的发展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此件《提璧壶》的泥料与造型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其对玉韵与气韵的表现,也是对这一款式基本特征与文化内涵的解读。在众多制壶匠人的共同努力下,紫砂壶艺术将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猜你喜欢

制壶泥料气韵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浅谈美学中的气韵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