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时期副中心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2021-12-14陈向国

节能与环保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十三五能源中心

“绿色发展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发展基调。“十三五”时期,副中心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绿色发展成为副中心上下的广泛共识。”“十三五时期是副中心规划建设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副中心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各项事业持续保持生机勃发的良好态势,为十四五时期建设国家绿色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通州区委书记赵磊说。他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十三五”时期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果。

一是城市建设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按照“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副中心体制机制和政策优势,快速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形成了较完备的空间规划体系。绿色建筑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大型公共建筑执行二星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开工装配式住宅220余万平方米,竣工装配式住宅38万平方米,国内首座近零能耗建筑——副中心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即将投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按照“可再生能源优先,常规能源系统保障”原则,推进太阳能、地热能与常规能源系统的智能耦合应用。

二是城市运行保障能力不断优化。紧紧围绕主导功能强化、重点区域开发和人民生活需要,按照最先进的理念、最好的质量推进城市运行保障体系补短板、扩能力、提水平,年均投资规模千亿元以上,城市承载力明显增强。七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市郊铁路副中心线正式运营,广渠路东延、壁富路等一批交通干道建成通车,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区内道路,城区路网密度提升至3.92公里/平方公里;绿色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累计淘汰柴油公交车751辆,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占比提高到71%,区域出租车全部实现电动化。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南水北调通州水厂投入使用,城市供水安全系数提升至1.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9%,率先基本实现“无煤化”目标,清洁优质能源使用比例基本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三是城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坚持把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优美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常抓不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着力绘就水绿交融的生态文明新画卷。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大气、水污染治理,2020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37微克/立方米。53条段黑臭水体治理全部完成,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累计实施绿化建设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较“十二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1.2%,群众“出门见绿、起步闻香”的绿色生活体验不断增强。在今年5月成功举办的首届城市副中心全程马拉松赛事中,“最美赛道”受到广泛赞誉。

四是产业发展呈现低碳化趋势。紧抓中心城区功能疏解机遇,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坚持疏解和承接双向发力,累计拆除违法建设销账量和腾退土地量均排名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提出绿色金融国际中心定位,绿色金融生态圈加速构建,北京绿色交易所入驻,中美绿色基金、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获批设立,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正式启动。2020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30家,较“十二五”末增加626家,产业发展向绿色、创新、高端加快转型。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较“十二五”末分别下降37%和28%。

五是区域协同发展态势更加紧密。按照“分级运作、务实高效”原则,与廊坊北三县建立了一体化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重大任务加快实施。连续三年举办北京与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120余个,意向投资额约800亿元。深入实施北运河、潮白河等生态廊道保护与修复工程,北运河(城市副中心段)实现全线通航,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院士把脉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认为,副中心应成为零碳能源的先行者,“副中心是面向未来的示范城市,不应该先建设,再改造,而应按照零碳的目标建设,演绎示范未来如何实现零碳。”他分析说,北京城市副中心有建成零碳能源的有利条件。“一是副中心是新建城市,可以按照零碳能源的要求来建设,以避免先建设后改造。二是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没有规模工业。工业生产能耗高,对能源依赖性强,是消费侧零碳转型的难点,而民用建筑、住宅、市政系统相对来说容易实现零碳。通州主要是商业、办公和居住,不存在大量既有系统改造难题,应该率先示范。”

如何实现零碳能源系统?江亿给出如下两方面建议。

其一,取消直接碳排放,全面实现电气化。一是炊事电气化,居民、食堂、餐饮业使用电烹饪。二是生活热水电气化,推广使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对于住宅而言,户用热泵热水器1度电可转换3度热,运行费低于燃气热水器。对于公建而言,模块化热泵热水器满足办公楼、宾馆、医院的热水需求。热泵热水器已经是日本生活热水的主要制备方式,我国也达到了百万台的使用规模。三是对于特殊的用气需求,应尽可能采用热水替代,比如医院的集中蒸汽系统应该为分散的模块化电动蒸汽发生器,电热式蒸汽发生器比燃气蒸汽发生器经济性好。四是大力发展电动车,全面实现“油改电”。用电力驱动各类车辆是交通零碳的必然途径。氢驱动仅适用于某些长途重载货车、大巴。整体而言,电驱动经济性优于氢。“‘油改电’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同步实施,相互促进,不可能等到零碳电力系统建成后再进行“油改电”。实际上,零碳电力系统只有在实现了高比例电动车后才能实现。我国电动车行业发展迅猛,今年将新增300万辆,到2030年将达到7000万辆。通州是先行示范区,应通过各种政策机制推动电动车的普及推广。”江亿强调说。

其二,实现零碳能源系统,要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电力系统零碳化,通州副中心要率先实现零碳电力。目前我国电力中65%仍为燃煤燃气火电,实现零碳电力是中国零碳能源转型的最主要任务。要开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发展光伏发电,通过柔性用电方式消纳外来的风光电。要取消燃煤燃气锅炉采暖,为冬季建筑找到零碳热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汤广福认为,要加快北京市能源低碳转型,推进城市副中心示范引领,建议围绕“碳中和”目标,制定零碳城市战略目标,分阶段打造标志性园区、示范行政区等零碳样板。强化城市能源数字化建设,加速数字化技术与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说,北京发挥了良好的首都示范作用,PM2.5明显下降,令很多城市比较挠头的臭氧在北京也实现稳中略降。北京各区中,“十三五”时期,通州区的PM2.5和二氧化硫改善幅度较好,说明煤的问题解决比较好。他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受到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度关注,未来在绿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担起部分碳中和任务。此外,他也表示,实现碳中和目标,最核心的是人才。建议高校课程要适应双碳进行调整,培养充足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志强认为,碳中和发展不是“短跑运动”,需要精准方案、数字测试及不懈努力。对于城市副中心来说,要依托智能技术,从不同层面进行多元治理和长效维护,才能真正达到双碳目标。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是既定的必然要达到的目标,但不是一条两点之间的简单直线。双碳目标的实现是精准的曲线选择,是中国的特色、地方的特点、发展的永续之必然要求。如何选择一条绿色的、智慧的、创新的发展路径,是出给每个城市的智慧考题。吴志强说:“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汇碳方面已经形成了七级绿化体系,包括环城游憩带、河道绿廊、城市中心公园、组团中心绿地、城市绿荫道、街坊口袋花园、建筑垂直绿化。我们会积极努力落实总体规划,力争城市副中心的碳汇能力达到中国新城最高水平。城市副中心要紧紧围绕四个主导功能,走出一条最平衡、最高效、最精准碳平衡的道路。”

成立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院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在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的支持下,北投集团作为副中心的平台企业,联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北京银行、北京建院等9家单位,发起成立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院。在19日上午的论坛开幕式上,隋振江同志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牵头发起单位北投集团董事长李长利同志共同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院揭牌,其他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等8家发起单位负责人共同上台见证了这一时刻。

据了解,绿色发展研究院将聚焦四个方面职能。一是聚焦副中心绿色发展,汇聚城市绿色发展领域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和社会机构,成为行业智库,就城市绿色发展体系、模式和标准进行系统而前瞻性的研究和探索,为行业、政府提供城市绿色发展领域的政策研究、咨政服务。二是整合行业技术资源,为政产学研提供多层次多领域成果对接、技术服务,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及成果落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三是发挥行业研究机构作用,促进城市绿色发展领域学术交流、技术应用推广、行业企业创新发展,为副中心碳减排碳中和背景下城市绿色发展提供方案。四是推动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开展绿色发展研究和咨询工作,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总结提炼副中心绿色发展经验,打造国内领先的“副中心绿色发展标准”,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绿色发展研究院的成立,将更好地吸纳汇聚专家资源,为专家参与副中心绿色发展提供平台,为副中心乃至北京市绿色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并促进政产学研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更强大的发展合力。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将在前期参与副中心建设绿色发展国家示范区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依托研究院为副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

加快绿色发展,要有新的举措。论坛上,隋振江认为,要“优先抓住绿色能源和绿色建造两大重点”,赵磊则具体展开阐述新目标新举措。

“优先抓住绿色能源和绿色建造两大重点”

隋振江说,结合“十四五”实际,城市副中心将优先抓住绿色能源和绿色建造两大重点,充分依靠科技创新和市场力量,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绿色能源方面将全面实施减油、降气、增电措施,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依托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在整合现有常规电、气、热(冷)资源和服务的基础上,优化多种能源协同供给方案,全面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太阳能,实现新建公共建筑光伏应用全覆盖,规模化推进地热利用,大幅提升绿电应用比重。绿色建筑方面将推进实施全生命周期绿色建造,建立健全覆盖设计、生产、施工、验收、交付等全过程的绿色建造标准体系,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扩大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有序开展建筑节能改造。与此同时,还将大力鼓励绿色科技创新,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开展新能源开发利用、碳中和关键技术、“互联网+低碳”等前沿技术研发攻关与试点应用,建设一批示范性绿色技术应用场景和重大项目。将注重积极引导市场力量,把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作为产业落地约束条件,把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开放发展服务业、融合发展文旅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将充分调动市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持续加强绿色文明宣传教育和主题活动,持续办好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在城市副中心形成更加浓厚的绿色风尚。

“六个新目标”及相应任务、措施

赵磊在主旨报告中,围绕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明确提出了“树立城市建设绿色新标杆”“打造现代化城市运行新样板”“建设清新美丽城市新生态”“打造低碳能源发展新示范”“培育绿色经济新动能”“构筑绿色一体化发展新高地”的六新目标和六方面的工作任务、举措。

一是强化绿色理念引领城市建设。开展绿色建造行动,推进实施全生命周期绿色建造,建立健全覆盖设计、生产、施工、验收、交付等全过程的绿色建造标准体系。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新建保障性及政策性住房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在行政办公区等重点区域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力争2025年新增100万平方米,2030年起具备条件的新建建筑全部按照超低能耗标准设计建设,同时有序开展老旧小区既有建筑和农村住宅绿色化改造。建设高效绿色轨道交通,在M101线等线路建设过程中研究推广应用制动能量回收、智能调度等节能新技术,提升轨道交通牵引能效。完善生态友好的道路交通,沿河、沿绿、沿路建成连续舒适慢行大网络,着力优化公交线网,集中建设区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推动西集、于家务、漷县和永乐店4个美丽乡村连片区建设,保护村庄特色风貌。

二是打造绿色智能的城市运行保障体系。加速布局绿色智慧城市新基建,深入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实现5G全域连续覆盖。推进绿色智能交通管理,提升MaaS一体化交通服务,推动机动车辆电动化,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区。构建水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实施河东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减河北综合资源利用中心项目,推进小微水体治理及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建设绿色供热系统,因地制宜利用中深层水热型地热、浅层地热能、中深层井下换热、空气能和城市余热资源,推动供热方式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打造固废资源化循环体系,建设有机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推进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树立绿色低碳良好生活风尚,倡导绿色出行理念,推进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创建行动,大力培育厚植绿色文化。

三是建设清新美丽的城市生态。着力加强城市生态摸底与保护管理,推进生态资源专项普查和登记确权,加快实现生态资源数字化动态跟踪与管理。打造水系纵横的北方水城,加快建成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完成北运河、潮白河、通惠河等骨干河道治理,实现全域水系连通。深入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工程,紧密结合老城双修、老旧小区环境提升等工程,开展海绵型小区、海绵型家园改造。持续完善“一心、一环、两带、两区”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建设蓝绿交织的森林空间,将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打造成“零碳公园”。全方位改善空气质量,力争到“十四五”末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推进水体环境净化,构建全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全力推进北运河(重要时段重点河段)水质主要指标达到IV类标准。

四是构建绿色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实施减油、降气、增电措施,优化能源利用结构,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依托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优化多种能源协同供给方案。大力发展太阳能,加快实现新建公共建筑光伏应用全覆盖。充分挖掘城市副中心现有资源潜力,规模化推进地热及余热利用。完善外调绿电使用政策,理顺城市副中心外调绿电输配、消纳和核算机制,积极拓展绿色电力应用。

五是构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将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作为产业落地约束条件,加强绿色创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在张家湾、宋庄、台湖等特色小镇打造一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加快推动中关村通州园等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台马科技板块、西集网安园等新兴产业集聚区强化应用先进绿色节能环保技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产业转绿降碳。依托运河商务区,引进和培育绿色金融机构,建立自愿减排交易中心,推动设立国家级绿色交易所,打造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主阵地和示范样本。

六是推动与廊坊北三县绿色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22号线(平谷线)、京唐城际等一批轨道线路尽快实现通车运行,重点推进厂通路等一批跨界道路建设,推动检查站优化设置,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体系。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大保护,建立健全区域大气环境监测预警和联合督查机制,协同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共建生态绿洲,让两地人民共享优美生态环境。落实产业功能定位,办好项目推介洽谈会,延伸布局产业链供应链,打造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强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等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探索绿色发展区域合作共享新模式。

猜你喜欢

十三五能源中心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先定中心后搭配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