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因素对碱面条颜色的影响
2021-12-14吴骏威黄仲兴龙志礼
吴骏威,黄仲兴,雷 雨,龙志礼
(中粮(东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面粉厂,广东 东莞 532133)
面条是我国最常见的传统面食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驰名世界,也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的主要食品之一,由于面条的制作工艺简单,食用方便,风味独特,口感筋道,长期以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国内每年约有40%的小麦用来加工面条。根据加工工艺和配方的不问,面条主要分为三类即鲜面条、碱面条和方便面[1]。
碱面条一般要求面筋强度较高,灰分含量低(0.33%~0.38%),多酚氧化酶活性低,表面光滑、色泽黄亮、筋道、有咬劲、适口性好。此外,碱面条多以鲜面、预蒸或预煮的形式出售,国内一般在加工后放置一段时间(24 h以上)以鲜面的形式出售,这就要求其在加工和放置过程中色泽稳定性好,酶促褐变较轻。碱面条的色泽及其稳定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品质指标,在其加工品质评分中,刚煮出的面条色泽占10分,放置24 h的面条色泽占20分,面条表面斑点占20分,其中面条表面斑点与面条放置过程中的酶促褐变密切相关[2]。
面条色泽是面条的重要感官评价指标,直接影响人们对面条质量优劣的判断,在面条的加工品质评分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面条在加工和放置过程中的褐变不仅影响面条的感观质量,使面条风味变劣,还会影响鲜湿面条的货架期,是面条加工和销售中急需解决的科研课题。本文筛选不同的小麦品种(系)与小麦制粉不同系统的面粉,对碱面条色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碱面条色泽性状的改良提供理论参考[3]。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5种不同品种的小麦:加麦、硬红冬、APW、江苏红、江苏白,取自东莞面粉厂布勒实验磨粉机加工的小麦粉,小麦水分均着水至15.8%后润麦24 h开始用实验磨研磨取粉,13种小麦制粉不同系统的面粉取自东莞中粮面粉厂生产线。
1.2 实验测试仪器
①WSB-VI型智能白度测定仪;②面粉加工精度测定仪;③布勒MLU-202实验磨粉机。
1.3 面条制作
小麦粉+碱+盐+水→和面→面絮→揉团→熟化→压片→切条
称取100 g小麦粉,以100 g小麦粉为基准分别添加一定比例的碱和盐及适量体积的水,经和面后、将面絮揉成团静置10 min;面团在压面机轧距3.5 mm时压片20~30次,然后将面片依次在轧距3.5 mm、3.0 mm、2.5 mm、2.0mm、1.5 mm、1.0 mm 处各压延一次后进行切条,得到2mm宽,1 mm厚的长面条。
加碱和盐后,实际吸水率升高,面粉和成面絮的时间更长,面团变得更强硬,通过压面机面辊进行压延明显感觉到压面机更加吃力。
1.4 实验结果
加入适当的碱和盐会使面条的颜色变得浅亮黄,将成品面条排列观测其色泽,5个不同品种中,颜色排序为APW>江苏白>江苏红>硬红冬>加麦,不同系统面粉中,颜色排序为心磨>渣磨>皮磨>重筛。放置24 h后不同品种小麦的成品颜色排序不变,但小麦制粉不同面粉的成品颜色好坏程度为心磨>渣磨>重筛>皮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小麦对碱面颜色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白麦的麸星面积要少于红麦,其中APW的麸星面积仅为6.6,其成品的白度最白,面条效果最好,加麦麸星面积最大白度最低,面条效果最差,由此推断碱面条的成品颜色与麸星面积成负相关,江苏红麸星面积高于江苏白,但白度略高于江苏白,该江苏红成品颜色为白色系,故白度、麸星面积与成品颜色在同色系中相关。不同品种小麦的麸星面积与白度见表1。
表1 不同品种小麦的麸星面积与白度
由成品实验结果与图1结合可以清晰地看出随着麸星面积的上升白度在下降,虽然江苏白的白度有波动,但成品效果与麸星面积的关系吻合,总体呈麸星面积越大成品面条实验效果越差,麸星面积越小成品面条实验效果越好,放置24 h后白度、麸星面积与成品效果三者呈显著相关。
图1 不同品种小麦的麸星面积与白度
2.2 小麦制粉不同系统的面粉对碱面颜色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麸星面积∶重筛>皮磨>渣磨>心磨,其中心磨粉的前路粉的麸星面积都在1左右,对应成品的白度最白,面条效果最好,重筛麸星面积最大白度最低,面条效果最差,再次推断碱面条的成品颜色与麸星面积成负相关,但在放置24 h后,皮路的成品颜色与白度急剧下降,推断出皮路中有某种物质在面条加碱加盐后反应强烈。
表2 不同系统粉管粉的麸星面积与白度
由成品实验结果与图2结合可以清晰地看出心磨粉、重筛、渣磨、皮磨都随着麸星面积的上升白度在下降,面条效果变差,心路磨、重筛、渣磨放置24h后白度、麸星面积与成品效果三者呈显著相关,但是皮路的白度下降幅度偏大,第二天成品颜色暗淡。
图2 小麦制粉不同系统面粉的麸星面积与白度
2.3 皮磨粉的酶促褐变对碱面颜色的影响
小麦多酚氧化酶存在于小麦籽粒中,在籽粒的不同部位分布也不同。在未成熟的籽粒中,小麦当中多酚氧化酶主要存在于胚乳中,随着籽粒逐渐成熟,胚乳中多酚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籽粒外层和胚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逐渐升高。在成熟的籽粒中多酚氧化酶主要分布在种(果)皮中,胚乳中多酚氧化酶活性较低。
在小麦制粉过程中,由于多酚氧化酶主要存在于麸皮中,面粉中多酚氧化酶随着出粉率的增加而提高,当出粉率为70%时,面粉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不到籽粒总量的10%,出粉率为60%时,多酚氧化酶活性低于籽粒总量的3%,如果出粉率高于70%,则面粉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急剧升高。不同小麦类型和品种间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的小麦,发育成熟的大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发育不完全的小籽粒,但籽粒之间的这种差别小于不同品种小麦之间的差别。与普通小麦相比,硬质小麦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低很多[4]。
在面制品加工过程中,为防止褐变,可以向面团中添加抗氧化剂(如Vc、亚硫酸氢钠等),在和面时最好避开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值,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减少褐变的程度,但碱性也不宜太强,否则会引起面粉中酚类物质的氧化,导致颜色加深。多酚氧化酶的热稳定性较高,最适反应温度为50~60℃,高温导致多酚氧化酶活性丧失。如将面粉在湿度15%、100℃高温下处理8 min,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50%~75%,从而能有效防止面条加工制作中褐变的发生[5]。
3 结论
面条外观的变化:加盐会使面条颜色更白亮,这是因为添加少量氯化钠后,面团的蛋白网络结构更加紧密均匀,使面条颜色更白亮。添加大量氯化钠后,由于面团吸水量少,导致淀粉无法被完全包埋而外露,这会使面条更白。但食盐的添加量过大可能会由于食盐分布不均而局部发黄[6]。与加盐面条更加白亮的外观相比,由于面团中加了碱,使其含有的类黄酮物质游离出来,面团会呈黄色或者绿色。碱量的增加会让面团的颜色加深。适当的加碱可以使面条具有令人愉悦的色泽[7]。
碱面条在我国的中南方地区食用量较大,又称为广式面条。黄碱面条多以鲜面、半蒸或半煮的形式出售,国内一般在加工后放置一段时问(24 h以上)以鲜面的形式出售,这就要求其在加工和放置过程中色泽稳定性好,酶促褐变较轻。黄碱面条的色泽及其稳定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品质指标,在加工品质评分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通过研究本文总结出在同色系的小麦颜色与麸星面积成负相关,麸星面积越大成品面条实验效果越差,麸星面积越小成品面条实验效果越好,生产碱面条时应采用白麦为主的配麦方案,小麦制粉不同系统的面粉中,心磨粉、渣磨、重筛等多酚氧化酶含量少的面粉与麸星面积成负相关,生产碱面条时可根据麸星面积调整粉路,其中一心、二心、三心、五心比较适合,六心的麸星面积变大面条效果下降,不适合加入,但皮磨粉不仅麸星面积大且富含多酚氧化酶,使其放置24 h后面条效果极差,不建议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