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尼:彝族占卜仪式音乐实录
——以布拖彝族阿都人“得木”仪式为例

2021-12-14贾巴阿叁

黄河之声 2021年18期
关键词:招魂鼓声彝族

贾巴阿叁

引 言

在布拖县彝族阿都地区,占卜仪式在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人们对未来、生死、疾病等的未解之谜常求助于神灵,寄托于宗教。占卜种类繁多,内容形式表现多样,主要有魂灵占卜、病苦占卜、吉日占卜等。彝族社会的宗教人员:苏尼/莫尼②和毕摩③,一同被认为是沟通人与神鬼的中介。苏尼是神传授,他们主持仪式时所使用的主要法器是羊皮鼓和铜铃,音声因人而异,即兴创词而歌,疯狂地手舞足蹈;毕摩则是人(家族内部)传授,唱诵经书的音调按师徒关系教学。笔者认为,“苏”应指“人”,指具有某种共同特点的一群人;“尼”则指该群体在从事宗教活动中的行为。“莫”指女性,莫尼即该群体中的女性。他们主要通过将击打羊皮鼓、摇铃和身体活动将结合的方式,以现场口头召唤和吟唱自身的神灵“沃萨”④协助自己达到仪式目的。

本文采访及实录了著名的年轻苏尼吉木子聪在“得木”占卜仪式全过程,分析“得木”仪式中的请神、占卜、招魂、送神等内容,也首次发现苏尼的唱腔与当地彝族阿都高腔、哭腔紧密相连。由此,可以引申出彝族民歌与宗教音乐的联系,得出区别于毕摩音乐的固定性音调模式而言,苏尼音乐有着神秘莫测的不确定性:随性而创和随境而变的即兴演唱,时而疯狂,时而平静。从而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探究和开放灿烂的阿都苏尼音乐文化。

一、“得木”仪式实录

时间:2012年8月16日(农历六月二十九)

地点:四川布拖县特木里镇(且沙日曲家)

执仪者:吉木子聪(以下简称吉木苏尼)

仪式参与者:主人家夫妻,儿子、儿媳和四个孙子,苏尼,协助者3人,还有笔者及一位助理。

图1 仪式场景图

仪式目的:为全家人占卜凶吉化解安康。

时间:2012年8月16日晚22:00—24:00

仪式内容:ꒌꋊ“日兹”(即为病者或者常人占卜其失魂与否,者魂在何方,能否找得回来,为此做这个仪式。)

占卜准备

占卜所需:一根白杨树枝,一两块烧热的石头,净水,鸡蛋数个,碎银、纸烟、米、几根红线,一只黑公羊。

供台:一个竹筐,一块红布,两杯白酒(玉米、苦荞、燕麦等酿作)

1、占卜

22:22“请沃萨”(谱例1)苏尼原地坐唱:“啊——,我家的鼓声很响啊,一敲在遥远的阿火洛达(地名)都能听见。去那深山老林里寻找制鼓棍,路途艰辛呀,神木也难找,实在无法找到就用草杆来代替,一敲鼓声响到家里了。敲啊敲——,祖辈敲羊鼓皮时,声响传遍了四方;子孙击鼓时,声响传到了租界;租界沃萨听见了鼓声,起身来到且沙阿普家里了。”其唱的内容和前面〈请尼神〉〈请沃萨〉〈沃萨附身〉大同小异,但最明显的是唱的声调与前段完全不同,吉木苏尼用全新的音调演唱,使场面越来越显出神秘的色彩。(谱例1)

谱例1 (唱词大意:“哦——,我要请我的沃萨啦,村庄敲鼓声,传遍了四野;敲响铜鼓铁鼓,声音传到了天堂;哦——,我要请你啦,神界的沃萨!”)

22:40“询问沃萨”这里,吉木苏尼起身摇晃到门口念白加鼓,这个时候真正的占卜才正式开始了。左手有韵律地摇动羊皮鼓,右手拿着鼓槌,但念白时不击鼓,只拿左手鼓皮里“沙沙”声配合,唱道:“啊——,敲那羊皮鼓,响声在屋内回荡,传向了四方;敲那铜鼓和铁鼓,响声传到了史木俄哈⑤,祖先的沃萨听见了,一对沃萨来到家里咯哦——!我的沃萨——父亲阿沃来到了,来到我的身后了。……”几声猛烈而响亮的鼓声,“哦——,魂是否丢在了深山放牧处,人魂是否隔了九重山。哦——,这里的且沙阿普家,也是很有名望的一家!哦——,主人这一家,不砍他人柴,不欠别人财,不净之物哦——嗨!⑥”这里间隔段里有猛烈的击鼓声连接了前后四个“哦——嗨!”,此段结束。紧接着占卜开始。

22:58“占卜”吉木苏尼曾强调过:占卜仪式一般都要按这个过程:先找主人家(男人)的魂,男人健康了,女人的灵魂才肯唤回来,女人人魂健在了,小孩们的灵魂才肯唤回来,因此占卜一般遵循:男人——女人——小孩。一串前奏式的鼓声之后,苏尼停住了鼓声,运用苏尼特有的拖腔声调(韵白),开始为主人家占卜:“我们这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今天这只肥壮的黑羊,已献给了史木俄哈的祖灵,快来接祭品。披着蓝色还是棕色的披毡?包挂在腋下的那位已来领羊了。哦,屋内主人家,老者主人阿普没有魂,爷爷奶奶灵魂没有在一起,三天好感觉两天坏脾气;两个小孙儿灵魂也没有在一起;次子(孙子)没有魂;儿子经常身体不好是因为亲家妖魔在缠绕他,使他有时头晕又眼花,这个妖魔可能是属狗属龙的,要不属马属牛的。”

2、招魂

23:30—23:50“招魂仪式”占卜仪式一结束,吉木苏尼吩咐主人家这样准备:有几个人要引魂就准备几个盆子,里面放米、鸡蛋、碎银(金)、纸烟和一根红线(吉木苏尼说:红线代表被招魂者的生命;小孩子因喜欢吃于是用鸡蛋引魂;青年女性爱美就用金银来引;青年男人爱抽就用纸烟引魂。)上面用碗盖上。此时,其中一位协助者在门外院子里点烟(彝族称“木古次”),以表明招魂仪式开始了,让丢失在外的灵魂见到烟雾,找到家里来。同时,另外一名协助者将每个要引魂者衣服挂在门上,以表示招魂过程中灵魂见着是自己的衣服就会立马回到碗里来。此时,苏尼开始尼:“XX这个人,阴间被禁锢处、黑暗无光处有无他的魂?他曾洗澡、游泳处,是否丢过魂?我在白天去寻找;是否因为他曾骑马跌倒过?哪里丢失那里找回来,哪里走散那里唤回来,回来哟回来,回来吧回来!沃萨告诉我。”

并逐步从门口朝盆子方向退,意图引魂入盆。如果魂入,协助者即将碗盖住。仪式结束以后,当苏尼和协助者都走了,只留下主人家即没有外人的情况下,一般在第三天做一顿好饭菜,吃饭时在平时的就餐习惯上多加几双碗筷,长者在打开几个盖住魂的碗前要念:“回来魂回来,回来灵回来,不要去森林,不要藏石缝,不要耍草原,回到问你的家里。”念完长者便对着家人轻轻依次打开几个碗,魂以归主。

3、就餐

0:35<吃饭>敬完烧肉,苏尼供台上端下烧肉和酒,尝完第一口肉、第一口酒,将剩下的烧肉全分给其他人。接下来闲聊十多分钟以后,开始吃饭。

4、送神

0:55吃饭结束,苏尼开始最后一道程序:送神。(声调和鼓点与刚开始请神的时候一样)“森山老林中,杉林神、松林神,祖祖地萨(山名)山神、穆奇鲁黑(山名)山神、……请你回到自己的山上。今天你们任务已完成,以后叫你你就答,以后喊你你就应,都回到各自山上各尽其责,都回到各自地盘各安其位。不要对毕摩翻脸,不要对苏尼动怒。”

“得木”占卜仪式结束。

二、“得木”仪式音乐分析

“得木”仪式音声由三部分构成:羊皮鼓、巫声和巫舞,即苏尼音乐是歌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以下从苏尼在“请尼神”调、“请沃萨”调和“招魂”调的进程中进行音乐分析。

1、羊皮鼓

羊皮鼓,布拖彝语叫“共则”,是彝族先民最早的打击乐器——鼓乐,由岩羊、山羊的皮经过磋磨打制而成,直径约50cm,厚月20cm,鼓的大小根据苏尼的个人爱好而不同。由鼓架、鼓面、鼓槌、鼓柄、鼓绳、鼓(铜)铃、果核(索玛花果)红绿黄布条组成。

鼓皮声(低音)作为律动的重音,鼓声饱满而厚重,均匀稳重,给仪式周围的人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感,为苏尼的发声营造一个可歌、可念和可诵的神秘氛围。

苏尼没有羊皮鼓作为其仪式的基础伴奏,仪式就会黯然失色,失去宗教的灵验性。

2、巫声

有了鼓乐,巫声就具有了它的自由发挥,张扬个性基础伴声。巫声即苏尼的吟唱、念白和咏诵。从音乐调式音阶上看,苏尼的吟唱与彝族阿都民歌的旋法如“阿都高腔”的“丫”调⑦、丧葬音乐“阿古荷”⑧(哭丧调)(谱例2)等有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使苏尼音乐首先具有了悦耳性。苏尼的念白和咏诵的节奏性与民间说唱“嗒嚷”(斗嘴)和克智也很类似,但苏尼音乐特征在于它整体所呈现出来的神秘与恐惧性。由此,可以引申出彝族阿都日常音乐与宗教音乐的关联,从而进行日后更深入地研究彝族音乐的起源。

苏尼在仪式中因其性别、年龄、经历、嗓音条件和沃萨强弱等而变得不同,且差别巨大。从当地人们最喜爱找的苏尼莫尼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最重要的观点,那就是这些被喜爱的苏尼在做尼时不仅唱腔优美、动作疯狂刺激、而且他们的沃萨很强很通灵,能够给人治病消灾。

谱例2

3、巫舞

巫舞,是建立在苏尼鼓声、巫声的基础上,再被沃萨附体后进行的动作行为。他们既是能运用大本嗓、真假声转换自如的民歌能手,也是皮鼓打击乐手,更是舞者。沃萨附体后,苏尼会获得神秘力量来展现法力——“快道”,此时,苏尼就可以给火说话,经过燃烧的火焰而不被烧伤,可以给水道亲,踩过滚烫的热水却不被烫伤。歌、乐和舞在这里完美结合,得以诠释。巫舞即羊皮鼓舞,苏尼动作采用了坐抖式、单脚起跳式、双脚起跳式,翻滚式、倒走式、甩头式等,体现了巫舞的原貌与渊源;不同仪式阶段采用不同音声和巫舞,与沃萨建立统一体,在病患与鬼神建立关系,诠释了人、神及鬼的内在关系。

从仪式的内容和音声的进行中,我们可以看出音声(语言和鼓声)与音乐的倾向性关系。如下图所示:

从仪式音乐曲式结构关系而言,“得木”仪式的苏尼音乐像极了歌剧的结构:有鼓声作为序、有咏唱调、咏诵调、念白、手舞足蹈,用羊皮鼓乐仪式开始“请尼神”和仪式结束“送神”音调相似,节奏缓和平稳,形成首尾呼应。这促进了彝族原始器乐、声乐和舞蹈之间的全面平衡。

结 语

“得木”仪式活动,即占卜,是通常伴随平安仪式活动的一部分,但也可以成一次独立的仪式活动。它在现今的布拖县境内还完整地保存着,这对彝族苏尼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平台,延续了彝族几千年来的宗教文明,从而为我们今天考究彝族宗教音乐,特别是苏尼仪式音乐提供了活生生的范例。

首先,苏尼仪式音声和手舞足蹈,从仪式本身看都是为仪式活动——宗教服务的,且随着仪式内容的不同而变得丰富多彩:时而高腔作唱、时而低吟很闷、时而敲鼓独奏、时而翩翩起舞。

其次,“得木”仪式主要有三层功用:一是占卜,通过沃萨与阴间通信交流,获得未来主人家的凶吉状况;二是为子孙后代祈福,主要体现在敬神、驱鬼与招魂等一系列仪程中;三是具有一定娱乐意义的活动,其中以高腔和巫舞最为突出。

最后,从苏尼的性别看,莫尼因自身是女性而在仪式中变得妖娆、舞姿婀娜、声调细腻,表现出彝族女巫的神秘与恐惧。而苏尼作为男性,动作夸张、声音高亢响亮,时常癫狂,不能自已。

总之,苏尼和莫尼在南高原布拖这片神秘的热土上,自古至今,以祖传和神传形式,以祖辈和神灵的旨意,唱在巫路上,舞在山路上。■

注释:

① 得木:彝语,即占卜,算卦之意。

② 苏尼/莫尼:彝语音译,是社会宗教人员,翻译为巫师或者萨满,苏尼指男性巫师;莫尼指女性巫师。

③ 毕摩:彝语音译,是社会宗教人员,翻译为祭师。

④ 沃萨:彝族阿都方言语,即附仪式中与苏尼附体的神灵。

⑤ 彝族信仰当中祖先居住的地方。

⑥“哦——嗨!”驱赶之意。

⑦ 丫,彝族阿都土语,意思为“哼唱”。参见贾巴阿叁硕士论文《布拖县彝族阿都音乐研究》。

⑧ 同上。

猜你喜欢

招魂鼓声彝族
鼓声铿锵颂党恩
“荷国”走出的彝族列车长
彝族荞粑粑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腰鼓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一面鼓
为水招魂
狂雪
——为被日寇屠杀的30万南京军民招魂
古代的“招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