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
2021-12-13张云波
张云波
摘要:体育游戏与小学体育教学的结合,能推进体育课程的改革及良性发展,教师要着眼于目前的教育教学流程,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案,充分彰显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及优势,保障体育游戏的有效渗透以及全面融合,为学生的体育学习以及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依据。故着眼于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现实条件,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深入了解体育游戏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意义以及价值,以期为推进学科教学改革以及突破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体育;教学运用
前言:小学体育对新课程的发展改革越来越重要。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已经成为体育教育的重点。体育游戏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健全非常有帮助,在小学生中很受欢迎。现在将体育游戏运用于体育教学,已被许多体育教师所采用。因而如何利用体育游戏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了体育教师的必修课。
一、精心选择体育游戏
为了确保对症下药,全面提升課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选择体育游戏,确保自身所选择的游戏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实现高效利用以及分析。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以及重要动力,兴趣对学生的影响非常直接和深远,教师需要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着手,积极地调整教育教学思路,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差异性比较显著,存在各自的独特要求以及特点,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个体差异性,结合目前的教育教学进度选择针对性的体育游戏形式,丰富体育教材内容以及形式,帮助学生自主完成体育学习任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需求有所区别,在此基础之上,教师需要着眼于目前的教育教学进度选择针对性的体育游戏项目。另外,学生的性别也会影响个人的参与能动性,因此在选择体育游戏时,教师也需要考虑学生的性别以及个性化需求,保障两个不同教育教学环节的协调平衡,更好地体现体育游戏的育人作用以及价值,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准。
二、运用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上分析,包含着德智体美劳等多元的素养,体育作为这关键的素养之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决定了学生的素养形成,从传统的体育教学上分析,教师仅仅是教给学生如何做某一项运动,在简单为学生示范后就让学生自行活动,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忽略了学生思想、行为品质等方面素养的渗透,导致体育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而游戏教学的渗透,不仅是注重学生对体育游戏的参与,更注重的是引导学生在游戏的参与中形成多元化的素养,这样学生才能给自己作出更好的定位,进而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游戏的运用,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借助于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如:合作性游戏培养学生的团结和互助意识等优秀品质,竞技性的游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和自我提升意识以及比赛中对对手的尊重和互助等等,真正地实现学生思想、品行等全面的发展。以篮球的教学为例,篮球作为一个团队合作性的运动,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游戏元素,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集体运动中,还能让学生感受团队协作的乐趣。例如:在《小篮球:小篮球比赛》这一类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于“8”字接力游戏,第一,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化的分组,每3人一组,分别标号为1、2、3;第二,利用标志桶固定三个点,三人面对面进行站立,中间1学生开始运球后传给2,然后绕2身后跑到下一个标志桶,2接球后传球给3,绕到3身后跑到下一个标志点,3接球后再传给1,以此类推;第三,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行进间的“8”字运球、传球练习,这样的游戏设计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度,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篮球的内涵,让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逐渐形成团结、配合以及集体意识,实现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
三、在技能训练中运用体育游戏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技能训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许多运动技能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形成肌肉记忆之后,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体育技能训练。传统的技能训练方式较为枯燥,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倦和乏味,从而降低训练的效果。对此,教师可将游戏教学法运用到技能训练中去,根据重难点技能设计游戏活动,以游戏化的方式开展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快乐玩耍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相关的体育技能,提高自身运动能力。例如在跳绳训练的时候,如果让学生简单地开展跳绳练习,在形式上比较枯燥,难以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的练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场“跳绳接力赛”,将班级中的学生平均分成几组,每组提供一根跳绳,小组成员需要按照教师指定的路线来接力跳绳,最后返回起点,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通过这种竞赛游戏的训练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
四、在体育素质培养中运用体育游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体育综合素质的内容十分丰富,除了体育知识与技能外,还包括团队意识、竞技精神、自信、自律、自强等精神品质。在体育素质的培养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融入游戏活动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基础等因素,设计不同形式的体育游戏活动,通过竞赛类的游戏培养学生奋进、自强的心理品质,通过集体性的游戏引导学生树立团结协作的观念。例如在教学篮球的时候,教师可先教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然后让班级中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在篮球竞赛的活动中,学生首先要在组内做好分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与优势,彼此积极配合,同时还要与其他的小组进行竞争,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特点,在激发学生竞争精神的同时,提高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在竞赛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观念,不要让学生因为一时的失败或成功而改变自己的心态,鼓励他们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身体素质与运动水平的提升。
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及交流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进而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及思路,确保对症下药,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需要做好课件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的能动性,分析学生在小学体育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保障自身所选择的体育游戏活动能够契合学生的知识需求,锻炼学生的身体,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的彰显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作用。
结语:总而言之,游戏教学是一种符合儿童天性的方法,也是新课程改革十分提倡的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明确游戏教学法的意义和作用,将其应用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导入环节,增强技能训练的效果,加强对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此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在体育课上的参与积极性,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促进小学生体育素养的有效提升,帮助他们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群.玩中学,学中玩———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究[ J].田径,2021(03).
[2]陈宁.浅论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J].青少年体育,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