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运用人格教育的探索
2021-12-13范辉娜
范辉娜
摘要:在现如今的时代中,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小学教育作为学校教学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许多学校因为过度追求学生的高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心理和人格方面的发展,导致学生虽然成绩非常好,学校的升学率也比较高,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心理和人格方面有某些缺陷,这些缺陷和不足之处,都导致并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后,论述了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进行人格教育,从而让人格教育更好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得到运用。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人格教育
班级管理活动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关系到小学科目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工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会对小学生的思想、品质、能力和素质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
个性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将对小学生的思想、素质、能力和素质产生影响。当前,小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大批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應用人格教育,既是新时期适应小学班级管理活动要求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小学班级管理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方法,在确保小学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强化认知教育
认知教育是排除和预防人格障碍的根本方法,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强化认知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认知力度,帮助小学生形成理性思维,坚定认知信念和思想。在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对小学生的理性教育和认知训练强度进行强化,要对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客观事物的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学生进行社会观察、班级主题辩论等方式强化小学生的认知。其次,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榜样作用。教师的人格会对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师须强化自身修养,对自身言行进行审视,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教育学生,做好“言传身教”工作。
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自由空间
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道德知识教育、纪律条例规范等是班级教育工作的重点,对小学生个性品质、思维品质的培养比较欠缺,忽略了小学生精神领域的教育管理活动。基于此,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融入人格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教师要彻底抛弃“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与小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为小学生创造一个民主、轻松、活泼的班级管理氛围,让小学生在自由发展的空间里能够互相激励,获得自由发展。其次,“一个人与他人之间直接、间接的交往是决定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人格理念的影响下,要对小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培养,创造环境让小学生进入交往情境。这要求教师积极组织小学生的交往活动,让小学生在广泛的交往过程中体会友情、学会协作、感知时代。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组织相应的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小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通过开展这些交往活动,不仅能够扩充小学生的认知领域,而且还能够有效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意识,为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要为小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舞台,对小学生的自尊、竞争、自强意识进行培养,将能够体现竞争、智力、意志力的游戏和体育活动应用到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小学生勇于挑战、百折不挠的品格进行有效培养。
三、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人格
扎实的知识、丰富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是健全人格的三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对小学生开展人格教育的时候,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对小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和升华。具体地说,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对小学生的人格进行构建和完善。首先,要开展科学的知识教育教学活动,对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要求,强化小学生知识技能教育。其次,要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小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引导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开展情感丰富的班级管理教育活动和班级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用丰富的感情去感知世界。另外,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坚定的意志,设定相关目标,引导学生为之努力。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引入人格教育理念,不仅是适应新时期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提高小学生综合教育效果的重要方法。在小学班级管理教学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对小学生的人格进行有效培养,进而不断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效果,培养小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 雁.公民生态人格缺失的伦理审视与建构[J].长安大学学报,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