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看“说明书”!

2021-12-13李娜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9期
关键词:离园小语说明书

李娜

一、案例描述

当下午晚餐后等待离园时,班级正在开展离园前的区域活动,两个小班幼儿的谈话引起了我的关注。小语正在操作益智区的活动材料——拼图“不同的职业”,她取出了一个消防员的提示板并一直在盒子里找相应的图块进行拼搭。过了一分钟,小语已经拼好了“消防员”的帽子、衣服,就在寻找裤子拼块的时候皱起了眉头,她向四周看了看又低下头继续找。又过了两分钟小语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拼图拼上去,她抬起头看了看,然后和旁边的牛牛发起了对话:“牛牛,这个是怎么拼,你会吗?”正在做地图拼图的牛牛转过头,看了看小语的拼图材料,指着小语的操作材料的提示板微笑着说:“你要看看这张‘说明书’啊,你看看他的裤子是什么样子的你就去找。”小语点点头,按照提示板上的图示,不一会儿就找到了,小语脸上露出了笑意。然后又转过头对牛牛说:“我找到了!”两人相视而笑。这时走来一个小朋友观看,小语笑眯眯地对他说:“你看,这是我拼好的消防员。”接着小语直至拼完所有的提示板上的内容,最后整理收拾好材料后便归位了。

二、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应当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合理安排一日的保教活动,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重视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在这次离园前区域活动的观察中我采用了直接观察、非参与性观察、个体取样的方法对实录中的幼儿进行了观察,结合上面所的观察实录,我有以下分析与思考:

一、在自主区域游戏中提升“自我效能”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提出“自我效能”理论,指出了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活动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尊等方面的感受,也就是说“自我效能”发展较好的幼儿,会对自己活动中的问题、感受、能力等方面有自己的判断。

今天实录中的小语是一名3-4岁的小班幼儿,虽然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游戏内容简单、零散,幼儿的自主意识也较弱,往往会等待成人的引导和建议去选择活动,但是在今天的整个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语的“自我效能”的能力是非常不错的,首先她会根据自己的自我判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自己能力水平能够完成的材料进行活动,其次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自己还能够辨识出自己的难点在哪里,什么时候需要寻求帮助,听取同伴的建议完成了活动。所以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自由的氛围,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面对这样一个小班刚入园一个多月的孩子能够具有初步的自我效能的能力,让我惊叹不已,也促使我重新反思我们平时固有的一些旧观念、旧方法需要与时俱进的进行调整。我们教师必须要摒弃以往喜欢“无效干预”的习惯,让孩子的自我预期、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自我效能期待等在活动中得以发展,要允许孩子有思考的空间、有自我判断的时间,而教师不是像一个“救火队员”一样随时去“干预”幼儿的活动和“扑救”发生的突发情况,从而阻碍幼儿的发展。

二、在自由的区域活动氛围中促进社会交往

《指南》中指出: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使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

在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孩子虽然只是小组幼儿,但是可以看到孩子们愿意与人交往,小语遇到困难会自己主动寻求帮助,并且会听取同伴建议进行尝试。而牛牛也是一名愿意帮助同伴的孩子,混龄班中除了纵向的社会交往,也有两个同龄孩子的横向社会交往,这也是我们混龄班中丰富的、特有的一种社会交往内容,一句“你可以看看‘说明书’!”虽然话语不多,但是能够看出孩子们有社会交往、合作的意愿。整个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由孩子们自己完成的,当小语自己解决了问题并完成工作后的满足感油然而生,对前来观看的幼儿都不亦乐乎的向他“炫耀”自己的成果。可见同伴间的合作行为、互助行为、自我解决问题的行为等不单单只在大组幼儿中才会出现,它是贯穿在幼儿整个发展阶段的,我们应该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得到小步递进地持续发展。

三、在离园前区域活动中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

我们一直在强调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但并不意味着区域活动就是自由活动、散放幼儿,教师只是巡视,教师仍然有责任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进行观察、指导,只不过在指导过程中要选择适宜的方式,我们采用的更多的是隐性指导,更要注意指导的艺术性,我们要明确和谨记教师的指导是支持、帮助和引导,而不是控制。

在离园前的区域活动组织中,发现会出现幼儿分散、活动众多;没有固定的具体的指导目标;教师的角色定位多元无法把握等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在指导时,一方面不能破坏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又能通过适宜的指导帮助幼儿更好地投入活动,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要根据观察,确定指导的必要性和指导时机就显得尤为关键,教师介入的时机也尤为重要,根据保教实践活动和相关资料中都指出,一般出现以下情况时教师是必须介入指导的:1.幼儿在活动中出现有危险性的行为时2.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3.幼儿遇到困难、挫折或难以获得游戏成功时

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核心就是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和有效性,引导幼儿学会选择、学会共处与分享,学会创造地使用材料而不是只作为一名仅仅管理纪律,解决矛盾纠纷的“管理员”。我们既是区域活动的观察者、参与者、合作者也是区域活动的指导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

四、充分挖掘离园前活动的教育价值

幼儿期是一个不可复制的过程,《纲要》提出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应当通过实施《指南》,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全面地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着眼于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作为教师要充分、灵活的结合实际工作让幼儿在一些碎片时间中获得更多的自主的空间和时间,并且以此丰富幼兒活动内容。

离园前活动作为一日生活的结束部分,孩子们在经过一天的生活、游戏、学习后,因为等待父母到来,对这一个环节显得更加的兴奋、期待和喜悦,可以说是幼儿最为放松自我的一个时段。因此,我们教师要摆脱对离园前活动缺乏重视、忽略其教育价值的现状,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本着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提供适宜的离园前活动内容,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解读[M]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001年版

[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区域大学问》[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离园小语说明书
幼儿园自主离园活动的尝试与思考
小班幼儿离园活动五部曲
循环
从容组织,快乐离园
幼儿离园环节的思与行
温馨小语
温馨小语
甜蜜的梦
心灵小语
人类生命的“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