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劳动号角
2021-12-13詹船海马大为
詹船海 马大为
广州珠江南岸,解放大桥西侧,矗立着一幢四层高的老洋房。灰白色的砂砾墙,木制框的玻璃窗,门楹上的牌匾镌刻着11个字—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屋顶上,高挂的红色五角星图案眺望着滔滔江水,述说着百年来的峥嵘岁月。
此处,原是广东机器工会的办公场所,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西路230号。1922年5月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此发起举行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开创了全国工人联合起来的新纪元,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这一时期,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编辑出版的机关刊物《劳动周刊》上,每期封面都印有醒目的口号:工友们,我们大家联合起来的机会到了!
听,前进的劳动号角吹响了;看,中国工运崭新的篇章翻开了。
前奏
从整体上看,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由南北两幢建筑组成,北面的西式混凝土建筑是当时广东机器工会的办公场所,南面的礼堂便是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会场。礼堂空间轩敞,为中式金字顶砖木结构,据记载是由海内外机器工人捐资建成,曾是一座盐仓。
后来,担任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部南方分部主任等职务的谭平山曾使用礼堂创办工人夜校,开展革命活动。他在《由劳动运动所得的教训》一文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今日唯一无二之最伟大的事情”“想改造社会,想解决劳动问题,应当先行注意劳动教育”。
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也指出,要成立工会组织的研究机构,教育工人,使他们在实践中去实现共产党的思想,要办学校,提高工人的觉悟,使他们认识到成立工会的必要。
1921年,谭平山出任广东省教育会评议员职务时,在广州起义路素波巷成立宣传员养成所,自任教员,培养了一批对马克思主义、工农运动进行革命宣传的得力干将。素波巷也是广东首个党支部和广州共产主义小组的诞生地。
此时的谭平山还与广东机器工会合作创办工人夜校,并担任董事长,夜校从提高工人文化程度着手,进而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在此期间,谭平山也注重培养工人骨干,为日后成立工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打下了基础。
同年,谭平山派王寒烬、梁复然到佛山组织工会。后者到佛山后,先在土木建筑工人中开展宣传组织工作,不久即成立佛山市土木建筑工会,有会员1500余人。据统计,从1920年10月谭平山返粤领导工人运动到1921年4月,仅仅半年时间,仅广州一地就成立工会32个,其中27个是在广东党支部建立后组织起来的。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分设四个分部,谭平山任南方分部主任,继续领导广东地区的工人运动。1921年冬,广州裁缝工人与驻穗官军发生冲突双双受伤,警察局随即扣押了裁缝工人。为此,谭平山动员组织了3万多名工人,集会于广州市第一公园(现为人民公园),要求警察局释放被押工人,并到警察局、审判庭、广东省公署等处请愿,当时的省长伍廷芳答应次日释放被捕工人,斗争方才告一段落。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全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1922年3月8日,香港海员大罢工宣告胜利。工人斗争的情绪日益高涨,但此时,全国尚未有统一的工人团体,各地多是分散、零星的斗争。正如《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宣言》(以下称“宣言”)中所指出的:“这次罢工……使我们知道全国工人们非一致行动不可。”
成立不到一年的中国共产党也认识到,举办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邀请各工会代表参加,商讨建立全国工会统一组织,显得尤为迫切。邓中夏在《中国职工运动史》一书中回忆道:“中国共产党见当时罢工高潮之到来,认为有召集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必要。于是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名义发起召集。”
主调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会址选在哪里?
有一种说法是,与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以下简称“一次劳大”)同时召开的中国共青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团一大会”)原定上海召开。当时,还担任广东地区团组织负责人的谭平山向团的临时中央写了一封信,提出希望团一大会址能改在广州。谭平山这一提议得到肯定,对一次劳大选址广州有着直接影响。
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以孙中山为首的广东国民政府,对工人运动持支持态度,愿意提供帮助保证一次劳大得以安全自由顺利进行。1922年4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希望借广东机器工会礼堂作为一次劳大会场,机器工会向孙中山请示,后者指示说,“虽非本党主持,亦宜予以赞助”。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会议时间定在1922年5月1日,恰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一次劳大筹备工作地点则设在素波巷宣传员养成所内。1922年4月10日,通告便已发出,一面登报,一面发函,邀请全国工會派代表到广州开会。据邓中夏回忆:“此次大会的原则是这样的,不分何党何派,只要是工会便邀请其参加。”通告上也列明了会议的四点宗旨,即纪念“五一”节,联络全国工界感情,讨论改良生活问题,各代表提议事件。
大会召开前两天,《广东群报》报道,“现查全国四大铁路劳工代表及直隶、山东、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省工团代表均已于昨日纷纷抵粤,现分驻于永汉路各家旅馆”。
1922年5月1日,外来赴粤参会的工人代表和广州5万多名工人游行至广州市第一公园,领头一面大旗便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游行队伍在此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陈独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张国焘分别发表了劳动节的由来及意义、无产阶级革命之必要的主题演说。
当晚,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开幕。据参会的苏联人达林回忆,由于当时珠江上没有桥,代表们都是坐渡船抵达江南岸会场的。因经费困难和警察追缉,从其他地区来到广州很不容易。
《宣言》载明:“全国劳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由各省各商埠各种工人团体代表共一百七十三人组织而成的,所代表的人数共三十四万余人。”其中,广州和香港的代表占总参会人数的80%。当年的著名工运人物如张国焘、李启汉、邓中夏、邓培、陈炳生、苏兆征、林伟民、黄焕庭等均参加了大会。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会场又是怎样的?
“中央悬挂一大面红旗,两旁有大红横幅一张,左边书着‘世界劳动者及被压迫着的民族联合起来,右边书着‘打破军阀主义打破帝国主义打破资本主义,堂中悬挂一大红星及小红旗无数……”1922年5月3日,《广东群报》刊登的《全国劳动大会已开幕》消息,清晰的描绘了会场场景。
大会由张国焘主持,谭平山在会上作了会议筹备工作的报告。“团结、统一、战斗”是一次劳大的中心议题。《宣言》称:“这次大会所讨论的事件,都是全国工人们的切身问题。”为期6天的大会总共通过了“罢工援助案”“八小时工作制案”以及“尊重劳动节及儆戒工贼虎伥案”等十项决议案。遗憾的是,目前能找到原件全文的只有《罢工援助案》和《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
时光飞逝,史迹鲜明。在今天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内,广州市总工会牵头打造了旧址展馆,丰富的史料和实物见证着当年广东工运实况,也说明全国工人联合起来成立统一组织的必要。
其中,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工会会章:广东总工会会章、广东打包工会(联益堂)章、广东省四会柴杉竹放运工会章、广东台山木匠花板建筑工会公章分会章、广东洋装金银器学徒工会章……另有首饰行业使用的天秤、洗衣工会的手摇脱水机、理发工会的理发凳、茶居酒楼工人使用过的铜托盘等见证劳动和工会的实物。
据一份《广州早期罢工统计表》显示,在1921年5月至1922年2月,牛肉等27个行业都开展了罢工活动,九成以上都成功争取到加薪,最低的为一成半,最高的则有五成。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建筑行业:1921年8月16日,9400名工人成功争取到加薪四成。
这些实物和数据,生动呈现出各个行业工会通过联合争取权益的历史片段。
协奏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闭幕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推动工人运动,于1922年8月,趁北京直系军阀政府进行恢复国会、制定宪法的欺骗宣传之机,提出劳动者有权参加国家管理,有言论、集会、结社、罢工之自由权利,应规定合理工时、工资、劳动保护等制度,号召全国工会展开劳动立法运动。1922年,孙中山响应劳动立法运动,下令取消袁世凯颁布的《暂行新刑律》中有关惩罚罢工的条文。
然而,1923年2月7日,军阀吴佩孚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林祥谦、施洋等52人惨遭杀害。“二七惨案”的发生让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原定192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也不能如期举行了。
此事让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这一时期,几件大事儿相继在广州发生。1923年6月,中共三大于广州召开,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规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国共合作实现后,大元帅府颁发《工会条例》,从法律上保障了工人运动的合法地位。
一年后的7月15日,中共广州地委派刘尔菘、施卜、穆青、周文雍到广州沙面发动数千洋务工人举行罢工,要求取消侮辱中国人民的“新警律”。次月,沙面当局接受罢工工人的要求,这一胜利成为全国工人运动复苏的起点。
1925年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准备成立全国工人运动领导机构的目标,选举林伟民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刘少奇、邓培为副委员长。
大会刚刚闭幕不久,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同年6月,为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罢工—省港大罢工,参加罢工的人数达25万,持续时间达16个月。
为总结五卅运动以来工人运动经验和制定今后的斗争策略,1926年5月1日,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职工运动的总策略》《劳动法大纲》等47项决议案。与会人员联合第二次广东省农民代表大会成员请愿出师北伐。此时,革命出现了新形势,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改变罢工斗争策略,停止封锁香港,结束罢工。
变奏
今天,走進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门口两侧分别挂着“广州工人运动历史陈列馆”“广州职工大学堂”两块黑底金字招牌,这是旧址在新时代的新身份和新使命。
新中国成立后,旧址曾是广州业余大学。直到2006年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时,“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的身份才被正式确认。
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广州市总工会斥资对旧址进行原状维护,在修复过程中保留了原木旋转楼梯、窄窄长廊、老旧方格地砖、西式壁炉等民国建筑元素。
同年11月4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正式揭幕,并新添了“城市之光·工运之路—1840-1927年广州工人运动纪实”等主题展览,广州工人运动历史陈列馆逐步建设起来。
“光是文物保护和工运展览是不够的。”广州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余少东介绍说,2018年,广州市总工会在一次劳大旧址开办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用以组织开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力图打造出一个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
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每周开讲,以“6+X”的方式开展。包括瞻仰一次旧址、参观一次展览、观看一场专题片、重读一段党章、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参加一场宣讲学习,以及观看红色展演等。
近年来,广州市总工会还着力打造了3支宣讲队伍。一支是由广州市委讲师团和高校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宣讲团,一支是由一线青年职工组成的职工志愿讲解服务队,还有一支是由100多位劳模工匠组成的劳模工匠宣讲团。
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里设有流动讲堂,组织劳模工匠宣讲团深入基层、走进高校开展巡回宣讲。疫情防控期间,讲堂也以云宣讲的形式在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单场观看量最高时超过300万人次。据统计,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至今共开讲近500场,接待学员近4万人。
今天,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已活化为党建工作和工运事业的教育传承基地。中国工人运动革命传统教育暨研究基地、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市党史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工群众均到此参观学习。
2011年开始,广州市总工会利用工作日晚间和周末在职工大讲堂开设课程,免费为全市职工提供文化学习、技能培训、图书阅览、法律咨询、网上学习等全方位服務。广州职工大学堂每年开课200余节,每年培训学员超过1万人次。目前,广州职工大学堂已在全市开办39个大学堂校区,每月开设800多门课程,为职工提供“就近学习、业余学习、兴趣学习、自愿学习、免费学习”的便利途径。
在此基础上,广州职工大学堂开发网上报名系统,方便职工依据需求和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免费报名学习。这一报名方式打破了单位、课程数量等限制,摆脱了“派任务式”被动学习模式,绝大部分课程在公布一周内就被一抢而空,实现了职工学习从“单位指定”向“自主参与”,从“层层上报”到“一键完成”的转变。广州市总工会还在“广州工会”移动客户端开设“职工微学堂”,设置各类课程7000多门,免费为职工提供优质便捷的线上培训,实现随时随地“掌上学习”。
据统计,广州职工大学堂自开办以来累计开设课程超过2.8万门,培训职工超过152万人次。针对远离市区的农民工,开展送课进基层服务,每年送课超过200门,培训人数超过13.6万人次。
今天,在广州市总工会的精心策划下,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逐渐成为职工提素的“网红场地”。
今天,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屋顶上高挂的红色五角星,依然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