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军路上的追梦人

2021-12-13唐海燕王泽芬

中国军转民 2021年11期
关键词:战车

唐海燕 王泽芬

“猛虎出山,锐不可挡;蛟龙出海,劈波斩浪;鹰击长空,神兵天降……”每日上班途中,激昂的“铁骑之歌”在江麓集团厂区嘹亮播放,一群兵工战士踏歌而行,心中充满了力量。中国第一台履带式步兵战车、第一台履带空降战车、世界最快航速兩栖装甲步兵战车,这些“国之重器”就诞生在湖南湘潭这片红土地上。

1958年“八一”建军节这天,随着隆隆的推土机声,清末名臣张之洞1890年创办的汉阳兵工厂的江麓厂正式破土动工。一万多名职工家属从湘西辰溪山洞千里迢迢搬来湘潭,扎根于伟人故里,开启了白手起家、开基创业,建设人民兵工的新征程。

63年风雨磨砺,63年春华秋实,一代代江麓人赤胆写忠诚,把汉阳造荣光、湖湘文化情怀和人民兵工精神融入到“红色基因”血脉里,在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谱写了一曲曲报国强军的动人篇章。

“86式”战歌 铁肩创业见初心

江麓从建厂之初生产民用水轮发电机,到1962年由生产枪弹为主转为履带车辆制造,再到1965年成功研制出第一辆62式履带轻型坦克,完美实现了由水轮发电机生产向枪弹生产再向履带车辆的历史性转型。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国防现代化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机遇,研制我国第一代步兵战车提上国家议程。1979年10月,江麓机械厂争取到测绘仿制苏联BMP-1步兵战车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奏响了一曲雄壮的“86式”战歌。

使命召唤,初心如磐。面对巨大的技术空白压力和紧迫的研制周期,江麓人踏上一段艰苦卓绝的征程。

铁甲车的结构、性能究竟如何,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只能把它拆开,一个零件一个部件的测绘成图。这是一个复杂精细而又十分繁重的巨大工程。

在一个近2000平方米的工房内,老辈们用彩条布、木板分隔成十多间工作室,在上无天花板、脚踩泥沙地的环境下进行测绘设计。那个时代没有计算机画图,全靠双手用一条丁字尺,两块三角板,一个圆规,在一块大图板上画图设计。正逢春节期间,在严寒的冬季,没有任何采暖设施,100多人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把自己当作钢刀,把困难当作砺石,凭着一颗服务国防炽热的心,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了全部测绘图纸的设计工作。

随后在设计工艺路线和编制工艺流程的阶段,战车的研制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冷热加工工艺的摸索、变速箱齿轮的加工工序、总装时部件装配先后顺序、轴向间隙如何控制……老一辈江麓兵工人深钻硬挺、毫发必争,先后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1986年,江麓机械厂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我国第一代履带式步兵战车86式履带式步兵战车完成设计定型。

2000年8月,工厂迎来一个“新的考验”——年底前完成110台86式步兵战车的生产并交付部队。这大大超过了工厂的生产能力,相当于当期两年的生产量。当时的老厂长贺先明郑重地在军令状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关键时刻,工厂党委发出了“团结一条心,敢拼就能赢”的号召,举全厂之力,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百天战百台”的大会战,在短短的几个月工作中涌现了很多可歌可颂的先进事迹。

老厂长在第一线安营扎寨,和职工们吃在一起,干在一起,累在一起,浑身油污,一身臭汗,全体参战人员常常一干就到凌晨两、三点。

表面处理车间唐罗虎师傅,已近退休年龄,还坚持每日上岗工作。他的右手中指因长时间受酸腐蚀而发烂,手背肿成大萝卜似的,感染的地方可看见骨头。劝他休息,但他却说:“轻伤不下火线。”

在奋战110台战车的日日夜夜里,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在完成最后一台车的时候,有一位工人师傅情不自禁地用粉笔在车体上写下了一幅真实的对联,“血与汗的积累,劳与苦的结晶”,横批是“敢拼必赢”。正是许许多多像唐罗虎这样老一辈兵工人,为祖国的国防建设流血流汗、发光发热,公司跻身进入了全国重点保军企业行列,为江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他们的传奇故事在新一代兵工人身上不断上演。

“军工候鸟”赋 笃行创新履使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江麓铁骑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从天安门广场到朱日和训练基地,江麓战车五度参加共和国大阅兵,战车更是数度在国际军事比武中纵横驰骋,在国内外军事演习中冲锋陷阵,激情奋进。装甲车型多次革新升级,工艺技术突飞猛进,每一次前行的背后,江麓兵工人没有一次缺位。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军事斗争的需要,江麓集团承担了两栖突击装备研制生产的重任。公司项目组提出大于20Km/h的水上最大航速指标,这一指标领先于国际上任何在役的两栖装备。这注定是一场关隘重重的长征。从2000年至2004年,在长达4年的研制程中,在无参考资料、无优势技术支撑的情况下,江麓人举全厂之力,参研人员无数次的挑灯夜战,绘制的图纸堆积如山;从原理样车到初样车再到正样车。为了无限接近实战状态,大批的参试人员转战全国各地,炎热的地区试验、狂风大浪的海上试验,一轮又一轮。参与研制的工程技术人员迎难而上,不断地探索创新,超越自我,运用大量新技术,破除技术枷锁,掌握了动态控制车体姿态的各项技术参数,成功破解减小水上阻力这一最关键的技术,并最终实现了水上航速达到30km/h的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现役装备中海上航速最快的两栖战车,被央视誉为“地表最强的两栖战车”,实现了装备从跟跑、并跑到领先的研制目标。

为检验某履带步兵战车的高原极限性能,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汪宇带领着试验队向海拔5200米的试验区挺进。凌晨6时,试验队驾驶保障车从驻地出发。当时室外下着鹅毛大雪,地面结起了厚厚的冰层。离开驻地没过多久,突然传来“砰”的一声巨响,保障车紧急制动,一个急转弯后猛地向路边冲去。“一辆大卡车打滑失控,突然变道向我们乘坐的保障车迎面撞来,幸好司机反应迅速,不然我们就连人带车掉下悬崖了。”汪宇回忆说,当时紧急刹车的保障车离悬崖已不到5米。“饥寒交迫,九死一生。”汪宇这样概括野外试验经历。

为了完成VN-17外贸重型步兵战车的试验,6年时间,37岁的“兵工三代”的谢雷的足迹已踏遍18个省、33个城市。从海拔4700米的昆仑山山口,到一望无垠的内蒙古沙漠,从零下40摄氏度的中国“北极”,再到50度高温的“南疆”,每一处都留有他与队友的身影。长期的风餐露宿,谢雷和他的队员们都有十足的经验:为了避免沙子和雨水往嘴巴里灌,吃饭都只能埋头狼吞虎咽;在滴水成冰的极寒地区,大家即使眼睛近视也不戴框架眼镜,因为金属镜框挨着皮肤就会撕下一层皮。车辆试验这种环境不仅是“考车”,更是“考人”。

栉风沐雨、寒暑不易。一代代江麓试验人就像一群“兵工候鸟”,在各个环境中“逆向迁徙”,数度经历生死考验,他们与战车相依,他们有着共同的梦想,那就是要让中国战车成为真正的“钢铁硬汉”。

这些常年奔波的江麓兵工人始终不畏艰难,只因他们牢记服务国防的拳拳初心,坚守为国铸器的铮铮誓言。

匠心筑梦曲 群英创造国重器

在江麓集团展示馆,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和湖南省总工会授予“湖湘工匠培养摇篮”两块奖牌特别显眼。培育大国工匠,江麓集团厚植沃土,搭建舞台,“勤奋、务实、创新、担当”的企业精神淬炼出一块块金字招牌。

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师、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冠名人、湖湘大匠、中国兵器首席技师唐银波从一个铸造工转行铣工,通过勤学苦练,实现了人生逆袭。铣工的最高追求,就是加工出最精密的零部件。他用一双巧手与0.01毫米较劲,加工零件误差控制在头发丝十分之一,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创造发明的薄板跟刀压平操作法,成功破解了极板加工应力变形量大、质量不易稳定控制的技术难题,研制的3种规格极板取得了在法国进行的失重飞机飞行试验的成功,已正式应用于航天、航空、核潜艇医用制氧领域。在国家高新工程某车辆电传动装置程控盒外体加工中,为解决普通铣床和小型数控铣床不能加工此产品的工艺难题,唐银波总结发明了“近圆加工法”,即以小直径立铣刀结合盘面铣刀获得大圆弧成形面的一种加工方法,扩展了普通铣床和小型数控铣床的加工能力,大幅度提高了产品加工效率,使企业加工该产品的单件制造成本由5000元左右下降到不足600元,降幅达80%以上,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生产制造成本10余万元。

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冠名人、“兵器大工匠”“湖南省职工高技能人才培养名师”等荣誉于一身的罗军,是江麓的创新典范。他深爱着江麓这片土地,他说:“走得再远,也不能忘本。一枝独放不是春,我要为江麓制造增添更多更亮的羽翼。”他的“普通车床自动钻孔技术”“刀具刃磨工装技术”“大螺距螺纹反向车削法”等30多个典型的创新总结,成为江麓集团的“加工宝典秘籍”。经他培养出来的学徒就有40多人,都已成为江麓生产佼佼者,其中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90后”朱军,湖南省百优工匠获得者刘枢、陈灌生、周钟等突出人才。

怀揣着国防事业赋予的神圣使命,不断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一个个获得金色光环的江麓人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铸就了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铁打营盘”。今天的江麓,已成为湘潭老工业基地的一颗耀眼明星,更发展成为我国中轻型坦克装甲车辆、坦克装甲车辆中轻型综合传动装置、数字化电气电控装置的重要研制生产基地,是国内少有的同时为陆、海、空三军提供整车装备的总装单位。江麓铁骑先后参加国庆50周年、60周年、70周年、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建军90周年大阅兵,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的检阅,多項装备先后参加了历届国际军事比赛、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及重要军事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扬我国威、壮我军威中烙下了江麓印记。

走过一个甲子的江麓人,在强军报国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履行强军首责,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破浪前行。

(作者单位:江麓集团)

猜你喜欢

战车
千年战车出土
驾着马车去打仗
“地表最强”两栖战车多项性能居世界第一
古代“三军”非今日之三军
囧版三国之无敌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