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下水”文写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13杨惠珍

基础教育参考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写作能力作文

杨惠珍,福建省华安县实验小学副校长,福建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漳州市骨干教师、市星星火炬获得者、华安县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县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连续多年获评华安县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信息报道员。多次参加市、县级教学、演讲比赛并获得一、二等奖。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摘   要]“下水”作文是指教师按照学生的习作要求写作,与学生一同参加同主题的书面创作活动,并据此指导学生归纳写作经验,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其目的是为了以写导写。“下水”作文对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落实作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要提升教师“下水”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加深教师对“下水”作文的理解,包括“下水”作文的意义、要求和要点。

[关键词]“下水”作文;写作教学;写作能力

“下水”作文是指教师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作文,自己也按照学生的习作要求亲自实践写作。教师“下水”作文首先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教师下水》一文中提出,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通过教师“下水”活动既锻炼了自身的书面表达技巧,提升了写作能力,同时也更加了解学生在各类主题写作活动中常见的写作问题,在写作教学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切实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下水”作文的意义

“下水”一词从游泳活动中引申而来。一个游泳教练要使学员掌握动作要领,需要亲自下水示范。同样,教師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促进自身写作和教学素养的提升,“下水”作文不可或缺。

1.角色转换,下沉体验

多年以来,作文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在写作文时不知如何组织写作素材,未能掌握写作文的一般规律。很多教师虽然会指导学生写作文,但是却并不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只是单纯地讲解写作技巧,而学生虽然能够根据教师的讲解更新自己的理论储备,却不知道怎样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也难以了解教师在写作时的真情实感与真实经验,无法内化写作技巧,只能独自摸索。教师未入作文的门径,学生也难受启迪,何谈长进!

因此,笔者在每一次布置学生作文之前常常想到:如果我是学生,这样的题目我该怎样写。于是,就会与学生一起观察、写作。在真实的写作实践中,笔者就能准确预设学生的写作问题,同时还能分享自身的写作经验,告诉学生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在此状态下,当笔者读到学生作文时,就能推测学生在哪些内容上耗费了精力,从中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想法,知道哪些是他的特长,哪里是他的不足,然后因材施教。教师只有自己能“下水”而且精于“下水”,即能写、善写,懂得写作的原理,饱尝写作的甘苦,才有可能做到循循善诱,从而避免指导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上岸指导,效益剧增

虽然课文、报刊文章以及小学生佳作都可用以指导学生作文,但以“下水”文为范文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却是其他范文无法替代的。

一是激发兴趣,克服畏难情绪。很多小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甚至对写作充满焦虑和恐惧,更难以发散自己的创作思维。事实上,最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便是教师的写作态度。如果教师时常写作,并向学生表现出自己对写作的喜爱之情,就会引发学生对写作活动产生好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恐惧。

二是言传说法,激发写作动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空泛生硬地让学生写,而学生却皱眉蹙额、少兴寡味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有些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写作之前,会自己先进行写作,并现身说法地为学生讲解自己的写作过程,谈写作体会,说明自己写作时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这样,学生就听得专心,学得用心,写得精心。因此,不同的教学情境和由此造成的不同心理体验,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写作兴趣。通过“下水”指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三是沟通情感,密切师生关系。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用心体察学生心理、情绪的同时,与学生一起动笔,共同讨论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师生的平等,还会产生一种促使自己写好作文,不负老师教诲的动力,进而树立能够写好作文的信心。

四是身教引导,提高教学效果。教育心理学指出,作为信息传递者,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与其建立的威信密切相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既要言传又要身教,才能成为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除师德以外,教师较高的教学能力以及学识水平是最让学生敬重和信服的。因此,教师“下水”指导不仅可以展现自身的写作能力,还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身教引导的重要形式。

二、“下水”作文的写作要求

教师写“下水”文,要有十分明确的目的,即为了以写导写,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与一般写作不同,教师的“下水”文具有以下几点特殊的要求。

一是题意明确。教师“下水”作文,其主题一般要和小学生作文相同或类似。如果是命题作文,按照习作要求,教师也应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二是抒发真情实感。写作是抒发个人情感的活动,优秀的文章应该表达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下水”作文的目的是给学生树立榜样,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写作。所以“下水”作文不能采用文学创作的方法,虚构情节,编造故事。三是突出特点。在表达方法方面,“下水”作文要根据小学生作文的训练要求,突出重点,从而利于学生仿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的表达技巧。四是语言规范。教师“下水”文的写作既要做到通俗易懂,让小学生都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又不能模拟小学生的口吻,过于口语化。

三、“下水”作文的写作要点

从教师练笔的角度来看,“下水”作文不是一种文体,没有特殊的写作技巧,但仍要遵循有关文体的写作规律。

1.落实习作训练要求

首先,教师除了要根据规定的作文题目或习作要求“下水”作文,还要逐项落实有关的训练要求,将作文题目或习作要求具体化,从而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例如,在“我眼中的缤纷世界”一课,小学生要记录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或景观。这一要求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写“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应在其中的一个范围里取材;二是要运用一定的表达方法,抒发自己喜爱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写作“下水”文时,笔者把题目定为《我爱家乡的美食》,针对家乡可食用的特色植物,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其次,教师在“下水”作文时,应从整体上落实训练要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对作文训练的编排是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教师要注意各项训练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逐步达到训练要求。以统编教材小學语文三到六年级描写人类作文内容和任务的编排为例:在三年级上册“猜猜他是谁”训练活动中,学生要学习用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同伴的特征;而下学期要求写“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学生就要学习如何才能准确写出身边的人的特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小‘动物园”的训练中,要求学生把每个家庭成员中最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在下册“我的‘自画像”中,要学习描写人物特征、塑造人物形象的几种表达方法。五年级上册 “‘漫画老师”的习作要求学生通过叙事活动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要有具体事例;下册“她陶醉了”的习作中,学生要学会使用三种细节描写手法,即动作、神态与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六年级上册要求学生综合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式,下册就要求学生在叙事活动中加入情感描写内容。

从以上安排可以看出,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是不断丰富、逐步提升的。因此,教师在“下水”进行写作指导时,应严格按照当前的习作要求,实现训练要点。

2.注重内容及材料的选择

教师的“下水”文,应重点分析如何才能让学生解决写作目的、写作方法等现实问题,进而逐步学会写作。教师“下水”文的思想内容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思想营养,让学生自主整理写作素材,分析各类文体、主题的基本写作方式。二是学生在理解“下水”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表达,了解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对于写作材料的选择,一要尽可能地选择学生熟悉的材料,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二要尽可能选择多方面的材料,全面拓宽学生的视野。

3.突破难点,善于总结

不同的学生在写同一题目的作文时,往往存在不同的问题和困难。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强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把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加以整理,并据此指导学生组材、构思、写作。例如,在命题作文《家乡新貌》教学中,笔者先分析了学生作文中的问题,说明“下水”意图;然后介绍落实训练要求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接着使用“下水”文指导学生作文;最后简要点明自己的体会,并让学生习作。在学生完成习作后,可鼓励学生展示,并互相点评。这样的教学既加深了教师对写作规律的认识,又丰富了教师的作文教学经验,促进了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通过“下水”作文,教师可以切实了解学生写作中的困难,获得写作经验,进而可以将写作时复杂的思维过程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变抽象笼统的说教为具体形象的指导,提升作文过程的可操作性,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责任编辑  姚力宁   校对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写作能力作文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