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2021-12-13张永军
张永军
当前,许多教师会感慨初中阶段的学生存在“初一不相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的现象。与小学阶段相比,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差异,好多学生虽然刻苦学习,但是成绩始终不甚理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为初中阶段的知识难度明显提升了,但更重要的是,好多学生还在用小学阶段的思维和学习模式去应对初中、高中的知识,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一、培养思维能力是学习的重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外,关键还要学习思维方式。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会变得轻松很多。这需要通过老师的点拨、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平时的训练、积累等途径来实现,不能仅靠学生自己的冥思苦想。
事实上,每年的高考试题,除了基本知识的考核外,好多题型都是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很重要。如果学生在一道题目上花费了15分钟,仍然找不到突破口,那就无需再继续往下“啃”了,因为这说明学生的思路已经枯竭了,再思考也是无效的脑力劳动,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不妨把它“跳”过去,学习其他的知识。如果一个学生不会做的题目特别多,那就说明他的思维方式单调,需要及时调整。
二、学生要有多种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种形式,在理科学习中比较常用的有归纳思维、极限思维、简单枚举思维、假想性思维、逆向思维等;写文章用的比较多的是发散型思维、聚合型思维、演绎思维、换位思维等等。发散型思维和聚合型思维是两个互逆的思维模式。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学生要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丰富的想象,引经据典进行叙述,这就是发散型思维;同时,学生还必须有聚合型思维,把引用的文字材料进行整合,指向同一个目标,用独特的见解和睿智的方法去阐述一个道理或者一个观点。这些思维方式可能平时也会无意识运用,但是作为一个学生,必须要有意识地去运用、锻炼和总结,用这些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或者思考出一些独特的、有价值的自己的东西。
三、不同教师讲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師要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有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理念和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善于运用这些思维模式去组织教学,而且也要有意地去点拨和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实际上,同样的知识可以由不同的教师来讲解,这个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说不定另一个教师的解题思路能解决。同样的,课外辅导不能是对知识的重复讲解,而是学生带着问题向教师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教师帮助他们解开思维固化的问题,这样的课外辅导才会卓有成效。
知识是无限的,只有学会用科学、合理的思维模式去学习,学习才富有成效。如果学生未来能够学会运用多种思维模式,创造性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业,他们的前途将是光明灿烂的。
(作者单位:平遥县教科局电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