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分析
2021-12-13王银超王元顺陈建华
王银超 王元顺 陈建华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方法:随机选择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实验组患者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对比显示差异有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量少,跟对照组相比也显示差异有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示也有意义(P<0.05)。结论:治疗四肢创伤后骨不连患者可以选择带锁髓内钉固定,效果显著。
【关键词】植入物固定;四肢创伤;骨不连;疗效
临床骨科常见四肢创伤,治疗的时候基本上会选择切开复位内外固定等方式,最终效果都比较理想[1]。但也有研究表示患者在切开复位治疗的时候,可能会有骨不连的现象发生,若此时仍进行内固定,不但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2]。发生骨不连的原因较多,像是患者骨折的类型,还有患者骨折部位的血运比较差,以及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等都可能导致骨不连发生,甚至情况严重者还将会发生深静脉血栓甚至是残疾等不良后果,所以此类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十分不佳。加上骨不连会给患者带来肢体功能、心理障碍等不良影响,所以患者治疗费用也会因此增加。在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发生率当中,当属上肢最为常见,但是在治疗难度上,下肢骨不连的难度要更高,因为很可能发生患者残疾等严重后果。因此,本次为分析采用不同方式植入内固定创伤后骨不连患者后临床效果的表现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用随机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28例四肢创伤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两组。其中共有17例男、11例女,年龄36岁~50岁,平均年龄(44.32±6.08)岁。所有被选入的患者骨折时间都在三个月及以上,而且经过临床检测,结果证明患者的骨折并未发生连接,愈合时间已经停止,经过X线检查结果显示骨不连的特征较为明显,骨折面有着良好的光滑度,而且清晰度很高,骨折端硬化部位有间隙存在,骨髓腔呈现封闭状态。排除任何因为严重骨缺损而采取二次手术的患者,还有因为自身或者是药物原因发生的骨不连患者也要排除,患者资料有缺损等都要排除在外。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创口处理、营养补充以及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首先全麻患者,在骨折处作为切口,一层一层切开,剥离阔筋膜,待完全暴露出骨折端以后,仔细清除掉骨折端的硬化组织还有纤维瘢痕,随后将骨膜组织剥离,把骨折端做成一个梯形截面,准备复位骨折端,在置入钢板以后,用皮质骨螺钉进行最后的加压和固定操作,即可结束手术。实验组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医务人员要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随后进行全麻,前面操作步骤均与对照组一致,直至骨折端做成截面,之后进行扩髓和植骨复位的处理,在骨折的顶点处,置入髓内钉,同时加以固定,完成后即可缝合切口,结束本次手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效果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示有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2例切口感染,2例二次骨折,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经对比显示差异有意义,P<0.05,2χ=6.300。
2.3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在治疗结束以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也小于对照组,整体效果跟对照组比较后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骨愈合对比
在手术后,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快,评分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示也有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四肢创伤的患者发生骨不连的概率极高,而且发病机制也十分的复杂难辨,最常见的几种发病机制包括:患者在手术中发生骨折缺损情况,患者的治疗方式不恰当,患者在术后发生了感染、患者自身因素等几方面[3]。经过国内外大量相关资料可知,患者自身原因以及医疗因素这两大方面更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骨不连,医疗因素具体包括患者因為手术复位或者是手术治疗过程发生失误。在固定手术中发生失误主要原因有固定断端的间隙过大,还有手术过程中给患者选择的钢板外形不适合或者是髓内钉的尺寸不适合,患者自身患有骨质疏松症以及复位不良等多种。而患者自身的因素主要有其骨折程度实在过于严重,例如常见的粉碎性骨折的情况,还有术后发生细菌感染,或者是患者并未遵守医嘱指导,自己做了过多的自主运动等方面。患者倘若在经过治疗以后还出现骨不连现象,那将不但影响到患者的骨折有效愈合,还会对患者恢复肢体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想帮助患者早日恢复骨折健康,就必须选择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内固定方案。
本次对照组研究的加压钢板内固定也是临床骨科常见的一种方式,整个手术操作是在直视的状态下进行的,而且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也并不需要使用到很多医疗工具,因此此方式操作起来简单,而且手术时间也不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方式或多或少会破坏掉患者骨折部位的血运情况,因此就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程度的创伤,所以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此方案[4]。而且此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①虽然加压钢板治疗的时候,手术整体操作比较简单,但是固定钢板的过程当中,对应力的需求是比较大的,再加上应用的钢板长度较长,所以给患者带来的创伤程度就比较严重,因而结果中能看到对照组的出血量大,术后的引流量也比较大;②此外,固定钢板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动力加压的情况,所以就容易导致骨折愈合速度延缓,情况严重的话还可能发生钢板因为传导应力过大而断裂的现象[5]。而本次实验组应用的带锁髓内钉固定给患者带来的手术切口就比较少,所以患者因手术而产生的创伤也小,因而患者能在术后快速恢复[6]。相比于钢板固定来说,髓内钉固定安全性更高,而且牢固性也更好,这就能够有效达到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效果[7]。对于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后骨不连患者来说主要有以下优势:①固定位置比较稳固,完全贴合生物骨骼愈合的基本原则,所以骨折端所受到的压力刺激比较均匀,因而能够加快骨折愈合的速度;②骨折处并不和硬质的钢板直接接触,所以硬质金属对骨组织的损伤就能得到有效避免;③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切口较小,所以流血量也少,因而不会破坏患者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上切口较小,所以恢复极快。此外,在应用髓内钉固定治疗时,整个旋转的角度都可以得到控制,因此可以避免骨折部位发生畸形,而且在生物应力和应力刺激的共同作用之下,骨缝部位形成骨痂的速度也会有所加快,这就能够有效修复骨不连,患者术后也能快速恢复,最终既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也改善了患者预后[8]。
在治疗四肢创伤后骨不连患者时,除了要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最关键的还是要尽快处理骨折端同时采取植骨治疗。在处理骨折端的时候,骨不连的情况通常还会伴随髓腔闭锁或者是瘢痕的现象发生,对于这些萎縮性的骨不连情况,就要打开髓腔,彻底地清除掉病变周围的一些组织。而对于肥大的骨不连情况,只需要固定骨折端,然后适当进行加压即可。在本次使用的两种方法中,加压钢板术中出血量大,而且后续还可能发生二次骨折现象,而髓内钉则能够刺激患者形成骨痂,并且仅仅只对内层皮质骨血管产生了损伤,并不会影响到外层,所以患者的骨折愈合概率也是很高的。这从本次研究结果也能看出,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是92.86%,而对照组仅仅为57.14%,组间差异显示有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也只有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对照组则有7例发生并发症,这一差异对比也显示有意义(P<0.05)。这一结果就进一步说明带锁髓内钉固定的手术方式要比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方式好,而且此方式还有着较为广阔的适应症,因而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综上,骨科在治疗四肢创伤后骨不连患者时,可以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的手术方案,不但能够提高疗效,而且患者术后也不易发生并发症,所以此方案整体来看,既安全又有效。
参考文献
[1] 高凯.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5):57-59.
[2] 张建锋.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探讨[J].药品评价,2016,15(B12):210-211.
[3] 陈玉亮,赵子龙,王志成.对比分析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J].保健文汇,2018(4):52.
[4] 巩向东,杨坤.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5):87-89.
[5] 赖然,英强,舒克冬,等.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中的内固定治疗植入物选择[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6):52-53.
[6] 熊健,佘远举,许永涛,等.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0):3873-3876.
[7] 李格当,李大文,王剑,等.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临床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4):18419-18420.
[8] 邴君华,BING,JUN-HUA,等.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9(1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