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方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12-13高利
高利
【摘 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方式应用于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窒息复苏后新生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对其施行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对其施行优质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以及(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神经行为评分、生命质量评分、专业护理评价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NBN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方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临床护理应用中有较好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临床护理方式;优质护理;NBNA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时或出生后数分钟不能建立正常自主呼吸出现缺氧,并导致全身多器官损伤,发病原因多样(产前、产中、产后),临床中主要指的是产妇娩出患儿后,患儿出现以下症状: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或苍白、呼吸微弱甚至无呼吸、心率不规则等,若未能及时对患儿进行对应的临床治疗,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临床上针对此种情况有特殊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手段,及时合理地對患儿进行窒息复苏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其生命安全,但由于新生儿的各项身体素质较弱,不能完全保证患儿处于安全状态,因此在患儿进行窒息复苏后通常会对其进行临床护理[2]。近些年临床数据显示,常规的临床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方面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常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方面,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护理手段十分重要[3]。本文以此作为研究方向,探讨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的相关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新生窒息复苏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科学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男8例,女7例,轻度窒息11例,重度窒息4例患儿;对照组,男7例,女8例,轻度窒息12例,重度窒息3例患儿。以上两组患儿数据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儿出生后对其进行阿式评分(Apgar),从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心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等5个方面进行评分,选取评分在7分以下(轻度窒息及重度窒息)的新生儿;(2)于本院确认其为窒息新生患儿后,均对其采取新生儿窒息复苏;(3)患儿家属清晰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及其具体的护理手段,并由患儿直系亲属亲自签署知情书,同意参与本次护理研究[4]。
排除标准:(1)经检查患儿未合并患有恶性疾病;(2)经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生命安全威胁。
1.2 复苏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根据新生儿的呼吸、心率、肌张力、羊水等条件来判断其是否存在窒息的相关症状,若确认其为窒息患儿,应立即由产科医生联合儿科医生选择针对性的复苏措施对患儿进行施救。在ABCDE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四个步骤:(1)快速评估和初步复苏;(2)正压通气和氧饱和度监测;(3)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4)药物和(或)扩容来完成。
1.3 护理方法
1.3.1 对对照组15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具体护理措施如下:保持患儿所处的室内环境相对安静,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22℃~26℃、湿度保持在55%~65%),根据仪器动脉血气监测结果予以适当的氧疗,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若出现呼吸道黏液或异物应及时对其进行吸出。
1.3.2 观察组15例患儿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之上对其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护理方式,具体护理方式如下:(1)成立护理小组:于科内选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建患儿护理小组,小组构成人员包括1名护士长、3名新生儿护理专业护士、4名护士,对8名小组成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护理培训。同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考核,保证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熟练的护理技巧;(2)制定针对性的优质护理计划:由护理小组成员对患儿的各项基本信息做相关统计(身体健康状况、出生时间等),并根据统计的相关信息制定相应的患儿护理计划,护理内容包含:无菌操作、无创伤技术护理操作、创伤性护理、护理质量管理及生活管理等,为患儿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3)并发症预防护理:窒息患儿在实施相应的复苏治疗后极易出现颅内出血等临床并发症,护理人员在为患儿实施护理过程中应对其血压及血糖水平也进行相应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告知主管医师,并根据患儿具体情况施行对应的护理措施,同时为患儿开展相应的物品消毒及卫生清洁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出现;(4)优质营养护理:窒息患儿复苏治疗后多数患儿的血糖水平会出现明显异常现象,对患儿的脑细胞产生直接性的损害,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儿血糖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治疗,将患儿所需的营养液进行静脉输入,输入过程中要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严格对输液速度以及输入营养液进行控制,将患儿的血糖水平维持在正常水平内;(5)优质呼吸道护理:帮助患儿使用右侧卧位进行相关护理,侧卧体位不仅可促进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还可降低患儿出现误吸等情况,针对患儿具体情况对其实施吸痰处理,以防再次出现窒息情况。患儿供氧护理过程中应以患儿皮肤是否红润为判断标准,吸入氧气浓度应维持在35%左右,针对患儿的血氧饱和度(SaO2)指标进行相应的监测,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呼吸暂停症状立即进行摩挲背部、拍打足底等刺激处理,在此过程中应立即告知主管医师,准备进行急救治疗。
1.4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窒息复苏患儿护理后的神经行为、生命质量、专业护理评价等方面,生命质量及护理评估指标满分为100分,神经行为评分满分为50分,分数越高护理效果越好。
比较两组窒息复苏患儿护理后的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NBNA)变化,评价指标包括: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评估等5个方面,每项评分标准为0分~8分,分数越高,患儿的护理效果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神经行为、生命质量、护理评估等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NBNA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孕妇体内的胎儿由于缺氧而产生的产妇子宫内窘迫以及在分娩后一段时间内新生儿出现呼吸、循环系统障碍在临床上统称为新生儿窒息,属于产科、儿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病症。新生儿窒息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面部/全身皮肤青紫或苍白、无自主呼吸或呼吸不规律、心率80次/ min~100次/min等,出现以上症状的原因为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的堵塞或纯粹为呼吸系统障碍等。一旦确认患儿出现窒息症状,应立即应用临床有效的治疗手段,施救过程要确保稳、准、轻,避免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大伤害[5]。
对患儿进行窒息复苏治疗后,由于患儿身体素质较差,对自身的身体健康无法做到完全掌握,因此仍然会出现多脏器缺氧而形成的损害,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新生儿缺氧性脑部疾病中有80%是因为新生儿窒息所造成,对患儿的身体健康成长有极大威胁,因此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对其施行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新生儿常规护理是临床上针对新生儿的常规护理手段,只是对新生儿的常规身体健康指标进行检测,无法对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形成有效护理效果;而优质护理服务则是着眼于患儿的整体身体健康素质,严格规范护理人员的具体护理措施,将其联合常规新生儿护理手段,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證窒息复苏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由于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情况较为特殊,区别于常规新生儿的临床护理,因此需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安排,优质护理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化对于患儿的临床护理[6]。在邓秀芳、廖艳芳[7]的相关研究中,也进行了相关探讨,其还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研究数据表明,实行优质护理的患儿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实行常规护理的患儿,从另一角度阐述了优质护理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方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临床护理应用中有较好效果,能够提高患儿的神经行为、身体健康素质,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典凤.优质护理方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养生保健,2020,38(1):142-143.
[2] 李燕芝.优质护理方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9,14(17):83.
[3] 叶·银花,张春燕.优质护理方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饮食保健,2020,7(18):141.
[4] 王媛.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78):331-332.
[5] 白丽仙,师菱,丁艳.优质护理方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4):204.
[6] 刘娴.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应用的价值分析[J].家有孕宝,2020,2(7):57-58.
[7] 邓秀芳,廖燕芳.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窒息中的护理效果观察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J].名医,2020,31(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