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临床价值及检出率分析
2021-12-13郭小惠
郭小惠
【摘 要】目的: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患者接受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诊断价值、检出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子宫肌瘤患者6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60例、腺肌瘤患者60例,时间在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将所有患者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检查①组和检查②组,其中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纳入检查①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纳入检查②组。以出院诊断书结果为金标准,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检出阳性率、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分析。结果:检查②组子宫肌瘤检出阳性率96.67%(58/60)、子宫腺肌症检出阳性率98.33%(59/60)、腺肌瘤检出阳性率98.33%(59/60)、总检出阳性率97.78%(176/180),相比检查①组的85.00%(51/60)、86.67%(52/60)、83.33%(50/60)、85.00%(153/160)而言均更高,兩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准确度为97.78%(176/180)、敏感度98.00%(147/150)和特异度96.67%(29/30),同比出院诊断书上显示的结果来看一致性更好(P>0.05)。结论:相比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而言,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检出阳性率更高,诊断结果与出院诊断上的结果更加一致,临床诊断价值更高。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腺肌瘤;多普勒超声;阳性率
子宫肌瘤是主要因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的良性肿瘤疾病类型[1]。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的疾病类型[2]。腺肌瘤指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所引起的疾病类型[3]。针对疑似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腺肌瘤患者临床常采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检查,但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概率[4],不利于患者早期确诊和尽快救治。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检查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方面具有较多的应用,具有完整、清晰提供子宫声像信息的优势[5]。因此,我院抽取经病理诊断的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患者共180例为研究对象,对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共180例。子宫肌瘤患者60例,年龄21岁~42岁,平均年龄(30.15±3.18)岁。子宫腺肌症患者60例,年龄22岁~43岁,平均年龄(30.19±3.22)岁。腺肌瘤患者60例,年龄22岁~39岁,平均年龄(30.59±3.32)岁。所有患者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检查①组和检查②组,其中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纳入检查①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纳入检查②组。
纳入标准:(1)我院收治病例,符合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腺肌瘤的临床诊断标准;(2)经入院初步怀疑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腺肌瘤,并要求进一步检查的患者;(3)配合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其它必要检查,且检查资料保存完整;(4)患者知情、同意并签字者。
排除标准:(1)临床检查资料不全者;(2)精神病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检查①组方案: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广州方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彩色超声检查仪(型号:GE 73)进行检查,协助受检者取仰卧体位,叮嘱受检查保持平稳呼吸状态,设置探头频率= 4 MHz~5.5MHz,于患者腹部涂抹耦合剂,轻轻将探头置于患者耻骨联合位置,对其进行横、纵及斜3个方向进行检查,并记录图像。
1.2.2 检查②组方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前,叮嘱受检者将膀胱进行排空,协助患者取仰卧屈膝位,设置探头频率:5MHz~8MHz。对外阴进行常规消毒后,将探头轻轻推入阴道末,开展推拉、倾斜及旋转等操作,对患者的盆腔结构进行全面检查,获取扫描图像。
1.3 评价指标
1.3.1 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总检出阳性率进行探讨分析。
1.3.2 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分析。180个病例最终的诊断意见以出院诊断书上显示的为主。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总检出阳性率
检查②组子宫肌瘤检出阳性率96.67%(58/60)、子宫腺肌症检出阳性率98.33%(59/60)、腺肌瘤检出阳性率98.33%(59/60)、总检出阳性率97.78%(176/180),相比检查①组的85.00%(51/60)、86.67%(52/60)、83.33%(50/60)、85.00%(153/160)而言均更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
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准确度为97.78%(176/180)、敏感度98.00%(147/150)和特异度96.67%(29/30),同比出院诊断书上显示的结果来看一致性更好(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6],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腺肌瘤的临床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该病受遗传因素、激素因素的影响,已经成为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7]。子宫肌瘤早期可无症状,但随着肿瘤体积不断增大,患者会逐渐出现下腹痛、经量增多、經期缩短、白带异常等临床表现。子宫腺肌症、腺肌瘤均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肌瘤疾病常见的合并症,常导致病情加重,需引起重视[8]。应尽早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以确保妇女身心健康,并改善预后。
针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腺肌瘤疾病类型,临床多采取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但是大量检查资料表明[9],采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需要充盈膀胱,易导致诊断延迟,而且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部分肥胖女性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较差[10],主要是受腹部脂肪较厚因素的影响,导致误诊、漏诊事件发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一方面不需要在膀胱充盈的状态下进行,能够避免经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脂肪的影响,避免了经腹部超声检查的局限性[11];另一方面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缩短探头与腹部器官的距离,更加清晰的显示病灶生理结构变化,提供病灶内部及附近血流状况,判定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腺肌瘤疾病类型[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腺肌瘤总检出阳性率,相比接受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而言更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案更有利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检出。另外,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比出院诊断书上显示的结果来看一致性更好(P>0.05),说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可靠。
综上所述,相比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而言,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检出阳性率更高,诊断结果与出院诊断上的结果更加一致,临床诊断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 易俊秀,段海珊,郭燕丽.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腺肌症及腺肌瘤的临床价值[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0,29(1):82-84.
[2] 周厚华.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患者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S1):116-117.
[3] 刘丽.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7):27-29.
[4] 王宏.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临床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3):238-239.
[5] 李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临床价值体会[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3):153-154.
[6] 黄黎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临床价值分析[J].健康前沿,2019,28(6):133.
[7] 吕阳兰.彩超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4):131,174.
[8] 李欣欣.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113-114.
[9] 吴红霞.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3):69-70.
[10] 刘跃,徐玲丽,朱伟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糖类抗原125在子宫腺肌症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22):3858-3860.
[11] 王玉莲,李海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4):52-53.
[12] 朱成涛.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5):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