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现代生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2021-12-13费娅玲

民族文汇 2021年5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策略探讨幼儿教育

费娅玲

摘  要:幼儿期作为人生的最初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对该阶段孩子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期是我们要给幼儿塑造一个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幼儿入园开始,教师在组织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家长教师实施家园共育中不断引导、培养、强化,使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逐渐行成。

关键词:幼儿教育;习惯培养;策略探讨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点,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光有理论教学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实践引导,调动家庭的力量,培养幼儿的生活意识,为幼儿的习惯养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幼儿学生相对较年轻,如果他们受到不良习惯的影响并形成不良习惯,这将增加学前教育的难度。为了使学前教育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幼儿园的教育者需要将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渗透到日常教育中,并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完善内容性的内容,了解幼儿的行为心理特征

想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完善内容,了解幼儿的行为心理特征。比如在晨间活动结束后,很多小朋友行为懒散,不喜欢洗手,不注意个人卫生。教师可以组织晨间自主讨论活动,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强化对孩子们心智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讨论活动的主题多种多样,可以是“洗手的作用”“讲卫生的好处”,也可以是“注意个人卫生的重要性”等,只要是能调动孩子们热情的话题,教师都可以引入讨论活动中,丰富教学内容。在帮助幼儿树立洗手重要性的意识后,孩子们就能自觉配合教师的引导,并制订详细的讲卫生计划,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在家里也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因材施教,提高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能力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幼儿思想认知上的支持,还需要幼儿具体的实践落实,习惯才能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变得规范和稳定。同时,幼儿具有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且作为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必须做好一日生活的具体指导工作。比如,在良好的进餐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竞争的方式,对行为表现良好的幼儿进行鼓励和表扬,从而带动其他幼儿学习和效仿的积极性。又如,在排队玩滑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遵守秩序的儿歌引入其中,减轻幼儿排队等待的无聊感,并进一步深化幼儿对排队等秩序遵守方面的思维认知。教师要尊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坚持循序渐进的引导策略,坚持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分层次指导原则,使幼儿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三、注重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习惯培养

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周而复始,而这些活动的琐碎细小,枯燥无味以及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差、教师们对这些生活环节的组织时,要学会观察,抓住重点,做到心中有目标,采取有效的方法,有机渗透幼儿习惯的培养。在实践中,首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侧重点地开展教育活动。一方面,不同年龄班的孩子,注重不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小班应以生活卫生习惯和语言习惯为主。在中班应以健体习惯、劳动习惯和审美习惯为主,通过种种手段来感受美和表现美。在大班应以学习习惯和社会性交往习惯为主;同时,大班的幼儿要搞好幼小衔接,应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同一种习惯在不同年龄段也有所侧重。其次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有所侧重。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来学习。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幼儿自由选择训练的学具。教师通过梳理一日活动各环节,做到心中有目标、有重点地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午睡环节,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能有序的穿脱衣裤,整齐叠放在固定处;是否有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否乐意整理自己的床铺。从中可以渗透培养幼儿学做力所能的事情、养成自我服务的好习惯。

四、巧妙借助榜样效应起模范作用,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

幼儿教师需要時刻注意自己在幼儿面前的表现,将自己作为幼儿的榜样,因为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而幼儿教师又是与幼儿在幼儿园中接触最密切的人,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很可能会被幼儿进行学习,因此幼儿教师一定需要为幼儿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才能够促进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顺利开展。一些幼儿教师雖然教导幼儿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然而自己的行为习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旦让幼儿发现或学习,那么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将变得没有说服力,很难发挥其真正的教育作用。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习惯及思想品质,并通过增加阅读量而丰富自身的知识底蕴,形成优良的自我修养,这样才能够真正作为幼儿的榜样,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五、溝通家长,提高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效果

只有幼儿园和家庭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并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使幼儿接收到一致的培养方向,才能不断提高良好的培养效果。基于此,幼儿教师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 努力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更加完善和科学的成长空间,不断提高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效果。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宣讲会,普及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提高家长的认知意识,并通过他们向家中的爷爷奶奶传达,鼓励家长抽出时间陪伴和指导幼儿的具体成长细节。其次,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沟通幼儿的成长情况,在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氛围中,提升幼儿教育能力。最后,面对那些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比较差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家访,探究幼儿行为现状的背后原因,然后再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教育合力的影响下,促进幼儿的逐步发展和进步。

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过渡时期,为了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育,家长和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正面的影响作用,合作共育,重视环境培养的力量。但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不断调整方法和策论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的目标。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基础,重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建立评价机制,最终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段红玉.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J].新课程(小学),2013(09):159-159.

[2]赵海丽.素质教育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读写算(教研版),2013(02):294-294.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策略探讨幼儿教育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思考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