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农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多元有序Logit回归模型
2021-12-13郑德胜张涵筠侯皓雪李会洁
郑德胜,张涵筠,侯皓雪,2,李会洁
(1.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2.中国联通公司安阳市分公司,河南 安阳 455000;3.西南交通大学,成都 630040)
林业职业技术培训作为林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对林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尤其在2014年我国国有林区试点实施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后简称全面停伐)后[2],职业技术培训作为解决富余职工安置问题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各级组织的重视,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对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林区职工收入均有积极影响[3]。目前林区职业技术培训在内容上已涉及营林、护林、北药种植[4]、森林旅游康养[5]、有害生物防治[6]等多个领域。为提升林农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学者们从培训能够促进生产经营型林农增产[7]、提高林区职工收入[8]、妥善安置富余职工[3]等多方面强调了培训的必要性,也有学者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等维度探究了影响林农参与培训的因素,以期提升林农参与培训的积极性[9],同时,为提升培训效果,还有学者针对培训现状,总结了培训目前存在的内容及形式单一、培训地点距离过远等问题,并提出开展“微课”教学方式的意见,以期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率[10]。
通过梳理林业职业技术培训领域的文献,不难发现,目前学界对林业职业技术培训的意义已经达成共识,然而对参与培训的林农来说,其是否对培训感到满意,是否认为培训对其收入有积极影响,培训满意度又受哪些因素影响等相关问题均处于研究空白,而这些内容恰对提高培训效率以及完善培训政策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本文引入培训满意度这个概念。培训满意度是指个体的培训需求被满足的程度,如果需求得到满足,个体感到愉快,则表示培训满意度高;反之,则表示培训满意度低[11]。将其应用到林业领域则为林业职业技术培训满意度的概念,即林农对职业技术培训满足其培训需求程度高低的一种主观评价。关于林业职业技术培训满意度的研究甚少,目前只有学者针对我国国有林区关键岗位人才培训满意度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林农在培训内容上,对于资源管护方面的培训满意度最高,并指出当前培训在课程设计、宣传推广等方面存在问题[12]。在培训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由于对林业技术培训满意度的实证研究较少,因此参考关注较多的农业技术培训,发现学者大多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11]以及满意度指数法[13],还有学者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了农业技术培训的满意度[14],鉴于将满意度简单地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个层次,忽视了林农对培训满意度程度的差别,故将培训满意度设为多个且是有序的选项,采用多元有序Logit回归模型进行研究[15-16]。因此,本文基于2016—2017年我国林区87个林业局的调研数据,通过调查林农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的满意度,运用多元有序Logit回归模型对林农参与职业技术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培训效率、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及推动国有林区改革进展提供决策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概况
职业技术培训作为提升林区广大林农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早在我国全面停伐实施前就已经陆续在林区开展,据伊春市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2万人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营林育林、生产经营管理、林作物种植等20多个领域[17]。随着我国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岗职工人数众多与转岗职位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全国各林业局在探索解决此问题的路径中发现,对林农进行必要的职业技术培训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18]。近几年培训人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国家林业局干部学院共举办32期培训班,有3 315人参加过培训[10],2017年全国重点国有林区林农中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的比例虽然仅为32.38%,但仍比2016年的25.40%提高了6.98个百分点,林农对培训参与度的提高,说明林农已经逐渐意识到培训的意义。但另一方面,但由于下岗职工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以及实际的学习效率并不乐观。以2016—2017年调研数据为例,如表一所示,2016和2017年培训的比例均在30%左右,培训途径中主动参加比例仅分别为39.61%和27.56%,大多数为上级组织,说明林农主动参加培训率低,培训组织者中八成多均为林业局组织,其他培训主体较少,且差距悬殊。林农培训参与率低、培训供给主体较少等现存问题又会继续影响林农对培训的满意度,进而影响林农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所以在继续提高林农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的同时,还要从现存问题出发研究影响培训满意度高低的因素。因此,本文首先对林农参与培训的满意度进行考察分析,其次分析影响培训满意度的因素,以期让林农接受更符合其预期的培训,提高培训资金的利用效率及提升培训效果,进而改善国有林区的民生。
1.2 研究方法
传统研究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方法是将满意度简单地分为“满意”和“不满意”,这不利于区分林户对培训满意度的差别,因此按林农对培训满意度高低分为五个等级,即非常不满意=1,不满意=2,一般满意=3,满意=4,非常满意=5。在此基础上,构建林农对参与职业技术培训满意度的多元有序Logit回归模型(鉴于该模型近年来广泛使用,其具体模型构建过程不再赘述)。
变量选择上,在调查中林农对培训的满意度时,以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的林农对培训的满意度(Y)作为被解释变量,为更好地区分林农对培训的满意程度,根据满意度高低将培训满意度设置为五个层级,赋值情况为:Y=1,非常不满意;Y=2,不满意;Y=3,一般满意;Y=4,满意;Y=5,非常满意。参考现有研究,培训满意度主要受个体特征、培训特征的影响[19]。结合林业培训领域,选取个体特征和培训特征2个维度以及具体的12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具体变量名称及说明见表2。
表1 2016—2017年国有林区职业技术培训现状
表2 解释变量说明
1.3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6—2017年国有林区民生生计监测项目,调研对象为重点国有林区林业局职工家庭,其中2016年和2017年的样本数量分别为1 004和1 961户。结合本文的研究问题,选择2016—2017年参与过职业技术培训的林农样本作为最终研究对象,其中2016—2017年林农参加培训的样本量分别为255和635,分别占总人数的25.40%和32.38%。
2 结果与分析
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结合表1的培训现状可以看出,2016—2017年参加培训的林农对培训的满意度分别为3.878和4.069,培训满意度均值增长了0.191,其中两年对培训感到“满意”的比例均在70%左右,2017年对培训“非常满意”的比例为17.32%,较2016年“非常满意”的比例增长了9.48个百分点,两年的培训满意度均处于一般偏上水平,说明林户对培训比较满意。从林农的个体特征看,样本家庭中户主处于44岁左右,年龄偏大,健康状态处于良好,文化水平初中学历居多,工作身份大多数为在册在岗,且一次性安置人员比例较小。从培训特征上看,目前的培训大多由林业局组织,而其他培训主体较少,培训主体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培训内容中岗位培训占比最大,其次是生产经营类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占比最少,说明目前林区培训主要针对的是营林育林等岗位培训,对于其他培训涉及较少,而且比例差距悬殊;培训参与途径上以上级组织为主,林农自主参加比例较少,这也侧面反映了林农主动参训的积极性较低;由于林农年龄普遍偏大以及家庭等原因不便外出,故培训地点约八成在林业局内进行;培训费用上可以看出,为鼓励林农参与培训,培训费用大多免费,收费培训较少,且2017年交费比例下降了11.55个百分点;对于培训效果,80%的林农认为培训能够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说明培训效果较好。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2.2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使用STATA14.0软件对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见表4。从表4的计量结果可以看出,林农对培训满意度的感知与评价受多个因素影响。
表4 模型估计结果
2.2.1 个体特征对林农参与培训满意度的影响
个体特征中,户主的健康状态、性别、是否为一次性安置人员以及受教育年限对培训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年龄和工作身份对培训满意度影响并不显著。首先,健康状态对林农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呈正向影响。说明林农身体状况越好,对培训的满意度越高,林农身体越健康,则对生活的态度越积极,也越愿意学习新知识来提升自己,主动参与培训则在培训中学习态度较认真,越容易感知培训的价值,对培训越满意。其次,性别对培训满意度有正向影响,但系数较小。女性对培训满意度低于男性,究其原因为女性对培训要求和期望较高,而当前林业培训体系尚未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性对于培训的满意度。同时,模型结果显示户主是否为一次性安置人员对培训满意度也有一定影响,呈现负相关。由表1中培训内容比例可知,目前培训内容大多以岗位培训为主,这对于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主的一次性安置人员来说,参加培训对其实际生活影响意义不大,由表1还可以看出,2017年生产经营类培训较2016年比例下降了8.81%,更说明当前培训对生产经营培训供给不足。因此,当一次性安置人员的培训需求未得到满足,其对培训满意度也随之降低。户主的受教育年限对培训满意度有轻微正向影响。林农文化程度越高,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越强,能够将培训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越能感知到培训的意义,所以文化程度较高的林户对培训更加满意。
2.2.2 培训特征对林农参与培训满意度的影响
培训特征中,培训是否应用到实际生产活动、培训费用、培训途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组织者对培训满意度影响显著,而培训地点对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首先,培训是否应用到实际生产活动对培训满意度影响非常显著,呈正相关关系。培训是否应用到实际生产活动即为培训的效果,显然,当林农接受的培训能够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时,说明培训对林农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林农会对培训给予较高的评价。其次,两年的模型结果均显示,培训是否交费也高度影响林农对培训的满意度评价,且呈现负相关关系。由于林区家庭经济条件普遍并不宽裕,如果培训费用由林农承担,则会减小林农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并降低培训的满意度,而由政府支付培训费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林农对培训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政府出于鼓励林农参加培训的角度,也应尽可能为林农提供免费的培训。同时,培训途径对满意度评价呈负向影响。模型结果显示,林农主动参与培训,则对培训的满意度较高,这是因为对于自主参与培训的林农,说明其渴望学习新知识,对培训的需求十分强烈,因此,对学习的态度也会更加认真,培训需求得到满足,会给予培训较高的满意度评价。相反,对于上级组织或者亲友推荐等被动的培训参与方式,满意度则降低。因此应加强林农对培训的认识,让林农意识到培训的意义,由被动培训变为主动参与学习,进而提高培训满意度及培训效率。再者,培训满意度在5%的水平上受培训组织者的影响。结合表1、2可知,在2017年,林农对于林业局组织的培训满意度较高,这是由于目前林区培训大部分由林业局组织,因此林业局组织的培训与其他培训主体相比,培训体系较完善,对林农的培训需求更了解,其组织的培训对林农受益更大,培训满意度也相应较高。最后,由2017年模型结果可知,培训内容对满意度也有正向影响,尽管影响不是十分显著。数据显示,林农对于生产经营培训以及就业技能培训满意度高于岗位培训,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林农对培训需求的多样性,这也为林区培训决策者提供完善培训体系的新思路,即丰富林区培训内容,满足不同林农对培训的需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文通过调查2016—2017年全国国有林区林农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的满意度,从个体特征和培训特征两个维度,对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林农对目前培训满意度较高,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次,林农对培训的满意度受多个因素影响。其中个体特征中,户主的健康状态、性别、是否为一次性安置人员以及受教育年限对培训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年龄和工作身份对培训满意度影响并不显著。培训特征中培训是否应用到实际生产活动、培训费用、培训途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组织者对培训满意度影响显著,而培训地点对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个体特征,林农参与职业技术培训满意度受培训特征变量的影响较大,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整体对林业培训的感知相同。
3.2 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结合我国国有林区的实际背景,为提高林农对职业技术培训的满意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强化林区职工对培训的科学认知,鼓励更多的林农参与培训。两年的调研数据显示,参加过培训的林农超过80%认为培训能够应用实际生产活动中去,然而如此高效的培训,参与比例在2016年和2017年均只有三成左右,培训覆盖面严重不足,因此应加大对培训的宣传力度,鼓励更多农户参与培训。以培训实用性作为开展培训的出发点。结合实证结果,对于林农来说,接受的培训能否应用到实际生产活动中去高度影响农户对培训的满意度,说明林农重视培训的效果,因此,应高度重视培训的实效性,可以对培训效果进行追踪调查,并针对林户反应的实际情况对培训进行改进,以提高培训的满意度。加大对培训资金的投入,尽可能为林户提供免费培训。培训费用对培训满意度显著影响,说明当前林农对付费培训接受度较小,可以说培训费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林农是否参加培训以及培训的满意度的高低,因此,应加大对培训资金的投入,力求对林农提供免费培训,调动林户参与的积极性。最后,丰富培训内容,扩大培训供给主体。尽管目前林区以应营林育林为主,但应根据林户的实际需求,给予待就业职工培训帮助,例如为从事生产经营的林农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同时,打破培训主体过于单一的局面,组织更多的专业培训机构、企业、科研单位等,形成多层次和全方位的我国林业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