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的必修课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2021-12-13文|杭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杨桃古诗课堂

文|杭 天

苏霍姆林斯基是每个教育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他的专著《给教师的建议》是新教师的必读书目。喜好钻研的人,还反反复复地研究其中的奥秘。虽然存在国家、社会、学情等种种因素的差异,但书中一条条真诚的建议对我们也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作为一名参加教育工作一年的年轻教师,这本书在我找不到教育重心的时候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一、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书中写道:“没有抽象的学生可以对之机械地搬用一切教育和教学的规律。没有什么统一的先决条件能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好的成绩这个概念本身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5 分是成绩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3 分就是很大的成功。”看到这段,我的感触很深。在刚刚接触到学生的时候,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他们的各不相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可能有相同的孩子。回想起第一次见他们的场景,从名字开始,都蕴含了爸爸妈妈的期望。有很多的生僻字,记住他们的名字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不一样还体现在性格上,大体分为外向、内向这两种。外向也分好几种。这个特别活泼,喜欢发表意见;那个在凳子上都不能坐十分钟,好像凳子上有钉子似的。稍微内向一些的,下课的时候跟他说句话,他都能把衣角抠出一个洞来。之前在学校里学的那些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套用在他们身上,很难起到任何作用。这个时候才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且完整的个体,身上的特性根本不是用简单的理论知识就可以分析的。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真正静下心来,怀着一颗童心,和他们平等交流、玩耍、一起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靠言传身教来影响他们。

二、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抱的态度。”我们常常希望学生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常常把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读完后我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如果各科教师都能从学生立场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得到激发。首先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表现出极大的热忱,通过这种积极的态度感染学生,再通过创设情境、有效评价手段去唤醒学生,激励学生,学生自然而然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依然记得二年级时执教《画杨桃》一课,当我把杨桃带进班里时,整个班级都沸腾了。尤其是那些从来没有见过杨桃的孩子,他们看着、摸着、尝着,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浓厚了。甚至之后有一位家长特地告诉我,孩子回家后觉得杭老师太好了,居然能够把杨桃带到班上,希望能天天上这样有趣的课。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还需要担心他的学习态度吗?

三、让学生做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教师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原因就在于他们真正在课堂上思考了。理解可以是在教师的讲解下略知,更高层次的理解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思考、自我探究得出的结论。思考得来的果实远超于灌输的成果。所以现代教育一直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读完整本书后,我想把教育理论知识融入日常的教学,把这些如金子般珍贵的建议,融入到教育中。同时也在思考,学生学习新课的机会仅有一次,我们应把握好他们的求知欲,调动课堂气氛,调动起他们加入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悯农·其二》前,我简单了解了本班学情,好多学生都会熟悉背诵,有的还能理解诗意和体会节俭精神。备课时准备的问题大半都是学生已经知道了的,我还需要走程序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吗?肯定不用。这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问题,他们也不需要走所谓的程序。所以在这一节课刚开始时,学生们听我朗诵古诗后,轻轻放下书本,随着背景音乐缓缓流淌,沉浸在刚刚学过的古诗中。“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们面面相觑,他们不知道我是什么意思。有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通过我的铺垫或是表情,预测我想要他们问什么问题,但这次他们看着我的脸,捉摸不透我的意思。我点了几个学生提问,有几个确实是大部分学生都想问的,这算是典型问题,但是也有很多问题是非典型的。学生在表扬和鼓励中,提出的问题从作者、朝代等向着古诗内容进发。例如:“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谁知盘中餐’这句中的‘谁’指的是谁?”学生们提的问题越来越深入到古诗内涵了,接下来我安排四人一组开始讨论,围绕这两个问题说说看法。学生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有些还能用课外的知识来佐证他的观点。

学会提问,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生始终在思考,在思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成长于课堂。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做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猜你喜欢

杨桃古诗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这类人吃杨桃很危险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品读古诗
杨桃:树上结满“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