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 建构语言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1-12-13徐同涛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火烧云自然段形状

文|徐同涛

【文本解读】

《火烧云》是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写景文章。萧红抓住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用陌生的语言写熟悉的事物。文中的火烧云颜色丰富多彩,能引发读者的无限想象。作者用不同类别的词语写出了火烧云颜色的缤纷,用“一会儿”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快且多样。文中列举了三个火烧云变化的样子,且每一自然段描写的形状有所侧重,各不相同。

本单元课文以“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为人文主题,以“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为语文要素。通过梳理课文脉络,把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不是难点。教学的难点在于在把事物写清楚的基础上,通过阅读体验积累词语,获得把事物写清楚的方法并加以迁移运用。

文中的语言富有特色,值得细细品读,描写的事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品析和拓展。能很好勾连生活体验的文章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以自学、共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体验,进而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教学目标】

1.再读课文,感受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

2.通过情境设置,学习任务驱动,了解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

3.在共学和互评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语言特色并进行读写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在学习和评价中,把握从不同角度把事物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读,创设情境

1.出示第3 自然段,再指名美美地读一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火烧云的哪一个方面?有什么特点?

2.评价学生的朗读。提示:读好关键词能让我们体会到事物变化的特点。(颜色多、变化快)

天上的火烧云是再普通不过的事物,但在大作家萧红的笔下却显得格外美丽,真是五颜六色、变化多端,美丽极了。这与文本的语言形式密不可分。

3.抓住关键词齐读第3 自然段,体会火烧云的色彩美。

【设计意图:作者主要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来表现火烧云颜色多、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在复习导入环节,通过再读已学的课文,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在想象把握火烧云颜色特点的基础上,调动起学生对火烧云形状变化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的兴趣。在想象火烧云颜色美丽的基础上提示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和语言的形式,引导学生尝试以语言形式为切入点,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激起学生积累相应语言经验的兴趣。】

二、任务驱动,积累语言经验

1.任务一:自学交流,找相同。

(1)过渡:火烧云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美丽极了。那火烧云的形状又会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自由朗读第4~6 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在三次描写火烧云变化的时候有什么相同之处。

(2)圈画后,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预设1:这部分内容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奇特、变化快而多样的特点。

预设2:作者分别用了“一会儿”“忽然”“接着”三个词语写出了火烧云变化的快。

预设3:文中用的一些词语都表明天空中出现的火烧云的样子都消失了, 如“变模糊了”“也不见了”“找不着了”。

(3)火烧云变化的样子最后都消失不见了。其实,它们在消失前的变化过程也很相似。试着对比读一读这3 个自然段,想一想火烧云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变化的。(将3 个自然段的每一句话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这3个自然段都是按照火烧云“出现—变化—消失”的过程写的。)

(4) 请三名学生分别有感情地朗读第4~6 自然段,体会作者写法的相同之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探究作者语言表达的密码。本环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尝试引导学生站在写法的角度,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找出作者写火烧云变化顺序上的相同点,让阅读从理解走向表达,从内容走向形式,增强学生的语言形式体验,为后续小练笔打下基础。】

2.任务二:共学讨论,找不同。

(1)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是按照“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写火烧云变化的,通过想象让笔下的事物变得奇特。那么,还是阅读这3 个自然段,你能发现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2)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使用的不同来把握火烧云样子的不同。(如果学生不能及时发现,教师可以标注出相应的词语提示学生讨论。)

预设1:想象出来的三个动物的样子不相同。马是跪着的,狗是跑着的,狮子是蹲着的。

预设2:作者把马的样子变化写得很详细,而狗和狮子的变化写得很简略。

预设3:在写狮子的样子的时候,和庙前的石头狮子做了比较。

(3)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动物的不同姿态吗?(体现火烧云变化的丰富性)

(4)同桌合作朗读第4~6 自然段。

(5)师总结:作家萧红在写火烧云形态变化的时候,既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同时也注意到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不同,观察仔细,选材精准,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同样是写几种动物形状的火烧云,但它们的形态是不同的,这是学生不易注意到的,让学生找不同,经过比较,学生确实发现了这一秘诀。作者为什么会把火烧云的变化描写得那么细致入微?在于观察仔细,在于想象丰富。只有仔细观察事物,才能细致地刻画事物的特点。】

三、迁移写作,培养语用能力

1.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把事物特点写清楚,通过仔细观察能写出事物的变化。第4~6 自然段不仅写出了事物变化快的特点,而且还表现出了火烧云不同样子的奇特之处。

2.我们也来像大作家萧红一样,通过观察和想象描写几种火烧云,把火烧云的特点表达出来。

3.学生观看火烧云变化的小视频。观看后,教师出示几幅火烧云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仿照第4~6 自然段的写法,选择其中1~3 个,发挥想象写一写。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重在言语实践。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是对阅读体验的总结与升华。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巩固学生学习到的观察方法和想象方法,是一种迁移运用性练习,是“化知为能“”化能为智”的训练。】

四、评价共学,提升写作信心

1.挑选三个片段,学生展示朗读,师生进行评价。

评价要点:是否突出了火烧云变化快的特点,是否加入了合理的想象。

2.学生根据评价要点修改片段。

3.合作共学:三人为一组,将自己写的片段仿照课文第4~6 自然段的写法进行组合,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

4.展示共学:将三人小组组合的片段在全班交流、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写作完之后,其实是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及时评价的,而本环节的安排恰好满足了学生这一心理需求,提升了学生写作的信心。本环节的设计很有层次,先是单篇评价,然后是三人一组进行片段组合,这是合作学习与评价,最后呈现合作的学习成果,进行全班评价,富有挑战性。】

五、全课小结,拓展推荐阅读

1.小结:火烧云是我们常见的事物,但是在大作家萧红笔下却显得独特而美丽,引发我们无限的想象。文中的火烧云颜色多样,形状多变,变化的时间也很快。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让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奇特动人,值得我们学习。

2.这篇文章选自《呼兰河传》。这本书中的语言如《火烧云》一样充满了特色,读起来令人印象深刻。课后,同学们可以阅读《呼兰河传》,进一步去了解萧红。

猜你喜欢

火烧云自然段形状
《火烧云》的“变”
美丽的火烧云
秋天
火烧云
火烧云
火眼金睛
美丽的秋天
分一半
心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