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转型创新研究

2021-12-13夏凌君

中国农业会计 2021年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领导责任

郑 莉 夏凌君

一、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建立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组织协调机制

按照《规定》要求,高校审计委员会和联席会议制度是加强党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的重要保障。联席会议在同级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部分高校在具体审计流程中,是由学校组织人事部门发起牵头,审计部门负责执行。

(二)审计范围不够全面,不能很好地发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宏观性、政策性和导向性

2010版《规定》出台后,审计人员在工作时比较注重对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查,很少涉及领导干部对贯彻执行上级和学校党委决策部署、带领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及廉洁从政等方面评价情况。

(三)审计内容具有局限性

在审计工作中注重利用财务账簿、报表对财务收支结果进行检查,对高校经济活动、权力运行的轨迹关注不够,对内审部门的审计报告、纪检监察的检查结果等关注不够。

(四)审计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

目前大部分高校审计都是采用excel表对调阅的账簿、各部门的数据进行分析为主,没有将审计事项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有的高校尽管购置了审计软件,但是由于没有配备专业的数据库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使审计软件应用受到很多限制,有的学校考虑到财务数据的安全性,不允许数据库端口对外开启;审计数据的收集和数据分析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审计效率。

(五)没有把任中审计列入常态审计目标

按照《规定》要求,经济责任审计以任职期间审计为主。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对任中领导提起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换届集中在一个时段,组织人事部门提起的审计申请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期限内必须完成任务,客观上影响了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二、新时代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如何转型创新

(一)建立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组织协调机制

成立审计委员会,相比原来由某个部门负责内审机构管理,其独立性更强,受到的干扰要小很多。同时,由于其向党委负责,对于下属部门、单位,审计委员会更具权威性。

(二)对高校审计工作的要求

风险导向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以任中审计、离任审计为主,对责任人履行受托责任情况进行审查,从经济运行过程中找出可能存在的高风险点进行预警,提出应对建议,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服务于高校治理工作、维护高校经济安全和提高办学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研究建立对领导干部层面全覆盖,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经济责任审计机制理论及方法,成为高校审计工作的紧迫任务。

(三)建立风险导向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机制必要性

高校是集教学、科研、产业为一体的事业单位,随着国家政策资金扶持,财政拨款经费、科研经费、平台建设等经费持续增加,对高校主要领导及中层干部在行政、教学、科研项目、基本建设、后勤保障、学生政策、人才引进等重要环节开展以风险管理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的审计监督,高度关注重要岗位和高风险环节,从高校管理体制、办学机制、内部控制等层面进行风险评估,客观公正地评价其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对发现问题和风险提前预警,提出科学建议,深挖高风险问题背后的制度漏洞,从而避免苗头性问题转化为普遍问题,从而推动学校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对促进高校贯彻国家经济法律法规、重大教育方针政策和决策,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四)建立风险导向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机制思路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不仅仅局限于对财政财务收支及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还要对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决策部署、经济活动中风险管理防范等情况进行审计,对管理和使用国家及学校资金、资产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

1.高校主管部门对所辖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应建立以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为重点,以评价效益增值为目标的新机制。

2.高校内部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依托高校内部审计资源,从以单纯检查账簿、票据真实性等为主,转向以风险控制作为具体审计工作内容,查找高校管理环节风险控制点,重点关注经费金额巨大的科研项目、资金总量巨大的重点建设等项目,对高风险项目明确和强化节点控制,提出整改意见,最终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3.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展科技强审,全面检查高风险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随着高校信息化发展,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从国家、学校发展的大局着眼,精准把握新政策、新形势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经责审计实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上的作用。这就需要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全面掌握学校经济运行各个领域的政策体系、专业知识与业务流程,还要具备大数据思维和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应对经责审计项目的需要,系统地看待和处理具体审计事项,提升对审计业务的综合把握能力。《规定》跟旧版相比,强调了信息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高校应结合新时代审计工作的要求,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依托高校数据库构建审计信息化平台,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数据来源广泛性、及时性将会有很大提高,对审计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成为可能,能够及时发现高风险项目问题,作出风险应对。

4.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动。通过研究审计信息平台共享的审计报告,及时与纪检监察部门分析研究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还可以为后续审计结果查询和落实整改提供便利。

5.加强任中连续审计,防止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高校主要领导干部两届一换,到任新领导对学校管理情况还不熟悉,而且组织部门在委托开展离任审计任务时还附有完成时限,这些都是影响审计质量、加大审计风险的因素。加强任中连续审计,可以有效避免离任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难的局面;也可以通过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切实提高其管理能力,使其将来到新的岗位任职时防患于未然。

6.细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规定》列明了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下一步应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将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考核标准。对高校经济运行中的各环节使用权重系数加权后的量化评价指标,重点关注权重大的关键环节;对无法量化评价的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等指标,立足于履行责任的真实性、合法性采用定性评价,最后的综合得分才能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做出客观、完整的评价。

7.根据高校各部门性质的不同,应分别细化审计内容。高校党政职能部门在基本建设、物资采购、专项经费、科研经费、自主招生、干部聘任、职称评审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管理和服务作用,不同层面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也各有不同,审计时应根据各环节在风险识别过程中的重要性,有的放矢地确定审计内容的侧重点:如对高校主要领导审计重点为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发展规划和年度业务计划执行情况,办学、科研、后勤保障等主要业务活动的管理和效益情况,企业经营效益等;对财务部门负责人审计重点为学校预决算执行情况,各项收支及资金管理等情况;对校办企业负责人审计重点为使用学校资产进行经济活动的管理和效益情况等。

8.以经济责任审计牵头,多种类型审计相结合。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工作中的重头戏,在安排审计任务时,应与财务审计和其他专项审计相结合,多种类型审计统筹安排,以风险导向为切入点,齐头并进,才能最大化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

9.使内部审计成为国家审计的延伸。由于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对高校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相同,内部审计越有效,审计风险越低,充分发挥高校内部控制的作用,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双方在审计内容和工作方法上共同运用风险导向经济责任审计控制和评价机制,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形成审计合力,成为政府审计的延伸。

10.紧密结合政策形势,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审计水平。随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高校内部审计范围由原来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预算会计、财务会计两套账同步审计;随着《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由财务报表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转变。

综上所述,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融合了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等多种审计内容,正确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程序和方法,客观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适应当前高校治理需要、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领导责任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期望嘱托责任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