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2021-12-13常巨东甘肃省靖远县林业和草原局甘肃靖远730600
●常巨东(甘肃省靖远县林业和草原局 甘肃 靖远 730600)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无公害防治技术不仅符合绿色发展、生态建设的相关理念,而且能够有效降低防治成本,使防治效果达到最大化。所以,林业部门相关人员在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需要继续深化无公害防治理念,将此项技术落实到实践当中,将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
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较多,总体可归为三类。
1.1 营林方式不合理
营林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程度。不同的林业资源生长环境不同,但是一些林业管理部门不重视营林方式,出现了如种植密度过大等现象,林业资源的光照、通风、水分均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降低,不仅会制约林木的生长,还会为各类有害生物的繁殖埋下隐患[1]。
1.2 缺少天然林
人工营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种植的树木生长周期不同,不能在短时间满足林木企业的质量要求,所以一些企业就开采天然林木。天然林木本身对外界有害生物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但在对天然林进行砍伐后,天然林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恢复,导致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降低,有害生物的暴发概率随之提升。
1.3 防治不当
不当的化学防治方式可对林业病虫害防控工作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传统的有害生物防控过程中,林业和农业均会使用大量的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控,这种防控方式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效果十分显著。但是化学农药在杀死各类有害生物的同时,也会对树木产生影响,且长期使用化学药剂,病虫害也会产生抗药性。另外,在化学防控中,如不能合理控制农药用量和浓度,易过度用药。
2 无公害防治技术
2.1 做好林木种苗的检疫工作
有害生物一旦大规模繁殖就难控制,所以,要在有害生物形成规模前破坏病虫害的滋生条件和环境,降低有害生物大规模发生的概率。首先要从种苗入手,尤其是在种植外来树种前,做好种苗的检疫工作,不带病栽植。在检疫过程中,还需要评估树种对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在种植过程中为了保证成活率和幼苗的生长态势,需要确保其生长环境如光照、营养以及种植密度等做到科学、合理[2]。
2.2 做好林木抚育管理工作
在林业资源的无公害防控技术当中,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管理人员要树立“防大于治”的意识,在管理过程中做好各项有害生物的监测预防工作,通过技术手段监测有害生物群。此外,管理人员还要依据当地环境、气候、土壤条件等,预测当地有害生物种类,做好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最后,在封山育林中,应当保证林区生态平衡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通过自然手段提升林木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同时还要做好林区的日常护理工作,即清理枯萎的树枝树干以及病虫果实等。
2.3 物理防治
常见的物理防控方式有电、光、高温及黄板等。对于松树林而言,常见的有害生物包括食叶害虫、刺吸害虫以及蛀食害虫,在林区可以在一定的间隔范围内安装灭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杀虫。此外,使用黄板以及诱虫剂同样能够有效杀灭害虫[3]。
2.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通过生物方法,利用林业有害生物的天敌控制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不仅能够节省农药的使用量,而且还能够达到长久防治的目的。在林区生物防治过程中,可以使用保护林区原有有害生物天敌、从外地引进天敌两种方式。如松褐天牛是常见的松树类害虫,在防治过程中,可以在林区引进黑色肿腿蜂抑制松褐天牛的数量,从而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2.5 建立有害生物预警机制
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并不是突然性的,要建立有害生物预警机制,及时掌握有害生物的暴发规律以及发生动态,便于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控。
3 总结
在传统的林业病虫害防控当中,大多通过化学手段进行防控,这种方法影响生态环境,因此无公害防控成为了目前有害生物防治的主流方式,该技术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依据当地病虫害发生以及林木生长特点,进一步拓宽无公害防治方式的空间,从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