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与新型食品高值化绿色加工新技术”专题导读
2021-12-13本刊编辑部
现代食品加工产业是与公众的膳食营养和饮食安全息息相关的“国民健康产业”。全球食品加工产业正在向多领域、多梯度、深层次、高技术、智能化、绿色化、高值化、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随着一大批新技术的开发、新业态的出现、新模式的形成和新产业的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不仅成为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空间”,成为引领和带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为更好地宣传报道中国农产品绿色加工技术装备和新型食品加工技术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特别策划“农产品与新型食品高值化绿色加工新技术”专题,共刊发6篇相关研究成果文章。
郑先哲团队采用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实现了浆果连续式微波干燥过程的动态模拟,通过表征电场强度和微波能吸收的分布,探明微波干燥腔内的微波传递和电场分布规律;结合料层内的温度和水分变化特性,解析微波干燥过程的能量利用效率和均匀性变化规律;优化得到微波干燥机高功率多磁控管条件下的能量输入模式,可为果蔬类农产品微波干燥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杨德勇团队结合玉米籽粒的多组分结构特征及热物理特性和介电特性的异质性,建立了玉米籽粒的三维二组分物理几何模型和射频加热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仅准确地模拟了射频加热过程中玉米籽粒的温度变化,还揭示了玉米籽粒的射频选择性加热机理,获得了不同放置姿态和含水率对玉米籽粒射频选择性加热的影响规律,可为射频加热过程玉米籽粒温度变化的精准预测、玉米籽粒杀菌和干燥等绿色加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刘书成团队采用熔融沉积成型3D 打印技术制备精准营养与个性化膳食营养补充剂胶囊支架,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优化胶囊支架3D打印参数,优化的结果打印精度高和保真度较好,可为膳食营养补充剂或保健食品个性化制造提供参考,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及应用前景。孙文秀团队制备了天然型敏感材料花青素纳米纤维智能标签,并应用于羊肉新鲜度检测,并建立可靠的预测模型,可根据花青素纳米纤维智能标签颜色变化初步实现羊肉新鲜度的无损、实时和可视化检测,为解决肉类智能化检测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白艳红团队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改性营养价值高、功能性质较差鹰嘴豆分离蛋白,等离子体处理作为一种新型改性技术,在提高蛋白功能性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处理后鹰嘴豆分离蛋白溶解性、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研究结果对于开发良好性能的新型产品及指导实际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万鹏团队以典型大宗淡水鱼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平往复振动原理开展淡水鱼头尾定向输送方法分析,探究了输送带类型、鱼鳞状态、振动频率、振幅等对鱼体头尾定向输送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试验得出适宜的振动输送条件,研究结果为淡水鱼自动化、高效加工设备研发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本专题集中刊发的6篇系列文章,分别来自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机构,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资助的研究成果,从理论研究到实用技术,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对促进中国农产品高效加工和新型食品加工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