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群建设服务当地社会发展能力的研究
2021-12-12张明晓方峰丁娜娜
张明晓 方峰 丁娜娜
[摘 要] 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高职院校医科专业结合信息化进行医学专业群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我校医科基础专业群建设背景下河南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供需情况,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我校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问题的症结,其次分别从本地政府机构、本地行业发展和学校职业教育三个角度探讨了提升河南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的策略。在洛阳职业院校医学专业群建设下,只有政府主导、行业协调、高校实施,三方共同努力构建新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助力并推动适合本地区域经济发展,顺应副城市中心建设的需求。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3-0204-0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水平,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促进当地区域技能型人才需求,加快副城市中心建设,进而为区域的经济融合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洛阳市凭借着区域优势,使市内高职院校在机械制造、老年养老服务健康、考古发展、旅游文化等专业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特色,特别是洛阳市高职院校中的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等培养出的优秀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成為区域经济融合和社会发展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专业群是高职院校专业集聚和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包含课程模块设置、教学资源共享、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训中心扩展等在内的完整体系。总体来说,“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应该是一个系统整体,它主要体现在具有核心知识技能、该专业以岗位胜任为导向以及相关专业课程和医学机能相通融的体系。
当前,随着区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要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从而加强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的专业群建设。区域产业经济社会与高职教育发展共同推动了高职专业群的诞生,依靠区域内产业资源优势,增强专业群建设已经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核心内容竞争能力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大趋势是专业群的建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区域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将成为常态,高职专业群建设应以服务本地区域支柱产业、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本文意在通过对本地支柱产业经济和利于服务社会发展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进行研究,为进一步阐述本地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和发展提供方向,以此为基础探究其对区域经济互融和社会发展能力的评估。
一、专业群背景下高职教育医学相关人才供求分析
随着“双高校”的推进,医教协同下的医学教育和改革目标是通过加强医学人才培养而提高基层医疗水平,这也是当前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夯实我们健康服务行业的重要保障。
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医学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完善,适应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医学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科、儿科、精神科等紧缺人才培养得到加强,公共卫生、药学、护理、康复、医学技术等人才培养协调发展,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就目前我市医学人才情况而言,三甲医院相关专业如检验技术、影像技术人才略有欠缺,而本科护理人员进入临床岗位也出现短缺,然而专科护理人员进入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略加困难,即使其岗位定向限于导医等。医学高职院校培养的医护人才就目前情况而言并不太理想,但是我们可以对培养的专科医学生进行岗位引导。例如,临床专业学生由于学历限制,不能进入县级以上医院就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专业群培养学生向全科医生方向发展。再如,洛阳是一个宜居的城市,近年来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老龄化比例增加,这就需要我们高职院校培养大量养老服务型人才。
二、河南洛阳高职教育与本区域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匹配度较低
不论任何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与本区域人才的配布呈正比。就目前我市经济发展与人才匹配程度相对来讲比较低,这主要体现在本地的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如果要真正满足产业的用工需求,就必须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达到标准。首先从一个区域经济服务的角度判断高职院校专业布局是否合理,这主要体现在其培养出的各专业人才比例是否能满足本地区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需求。例如,洛阳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是宜居的城市之一,再加上近年来随着洛阳地铁的开通,交通更加便利,各种老年福利政策更加到位,就洛阳市而言老年养老服务产业人才严重欠缺;洛阳作为九朝古都,地下文物不计其数,关于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故文物修复和文物保护产业方面的人才也是急待解决的;随着洛阳地铁的开通,地铁客服相关人员就目前而言洛阳这方面人才是欠缺的,所以作为高职院校,在专业群建设下大力发展相关模块专业建设,培养该领域技能型人才。所以我们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时专业设置要与本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匹配。故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用工需求吻合度是判断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是否与各产业对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要求相一致的依据。
三、高职院校专业配置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高校之间竞争力的加强,生源的紧俏,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切实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及社会人才需求,单单一味地以能招收到生源为目的。只要有学生报考,学校就开展,部分专业开设一个班级人数在二十人之内,有些冷门专业学生人数更少,这就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不论从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就教师而言,对于冷门专业,学校没有专职教师,需要花费重金来聘请外校老师授课,这不仅增加了学校资金的支出,从学生层面而言,学习了三年,在本地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只能到外地寻求发展,有些学生干脆直接丢掉本专业,转向其他岗位,这就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就目前我市高职院校来讲,专业的设置要与当地人才的需求相适应。
四、专业群建设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的提升策略
(一)政府层面提升的策略
政府部门应根据洛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定位,结合本区域支柱产业如洛轴、洛铜、文物修复以及新兴的地铁服务行业等来逐步引导职业院校努力办好2~3个高水平具有特色性的专业群。同时,政府部门要引导职业院校根据区域人才需求合理新增或淘汰部分专业,从而使得专业群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医学相关人才与区域发展人才供求相配比。比如,老年服务专业,政府层面引导学校在医学相关专业群下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扩大高职院校报考老年护理的生源;针对营养专业,引导学生报考该专业,根据区域人才的需要扩大该专业生源;再如文物修复领域,在专业群建设下培养文物修复人才,并为该部分学生提供岗位,定向引导学生;再如地铁服务人员,高职院校根据本地区地铁发展情况确定招生人数,政府直接与学校对接,从而为高职院校培养该方面人才提供宽松空间。
(二)行业就校企合作层面提升
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只有在真正对接了本地区域实际经济发展,才可能在专业群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体系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岗位对接的优势。此外,企业与高职院校形成友好对接,定期选派资深员工到职业院校相关专业进行讲学,这可以很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更加生动地为学生进行授课。企业也能根据自身需要深入校园加深对该专业学生的了解,直接从职业院校中挖掘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人才。
(三)在专业群背景下学校层面调整专业布局
高职院校大力发展高水平的专业群建设,以专业群背景下接洽本区域发展需要的专业进行大类招生。高职院校应该以本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并且结合本地区优势产业群,科学、有效地制定本校专业。摒弃以往盲目抢生源的做法,建设适合本区域发展的专业群,以此为基础进行招生培养,所以,高职院校要根据本地區经济和社会服务需求,在专业群背景下从自身层面调整各自的专业布局,最终做到专业布局合理,适合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社会。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相一致,尤其在职业类院校,应该建立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群,在本专业群下培养相关技能型人才。一方面在专业群背景下可以做到教师资源共享,教学资源互利共赢,提升职业院校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以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需求为目的培养技能型人才可以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德琼.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导游专业群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19(2):58-60.
[2]张勤,黄义晏.产业转移背景下提升广东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的策略探讨[J].经济师,2021(4):149-150.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