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机电类专业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12-12张波
张波
[摘 要] 从全球智能制造的总体情况展开,深入研究我国高职机电类专业的教学现状和就业状况,并结合实际经验和相关的报告来为我国高职机电类专业的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旨在促使我国高职机电类专业为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培养一批高知识水平、高职业能力的智能制造型人才。
[关 键 词] 智能制造;高职机电类专业;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3-0096-02
创新是国家之间竞争的核心因素,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制造业性质也在慢慢发生变化,由以往的人工制造到现在的智能制造,这一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如何通过学校教育为社会培养一批高技术水准的智能制造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任务之一。
一、当前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状况
智能制造的相关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和严谨性。由我国的发展史可知,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理论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制造行业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大力引进外国的相关技术设备。同时,一些高端的核心技术受制于西方的发达国家,从而导致我国的智能制造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
二、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教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个国家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教育事业才能更好地实现与社会的同步发展,通过教育方法的创新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得以明顯提高。只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提升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所学的知识应用起来,从而促使我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二)创新教育能够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当前,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所接触的思想观念和科学技术越来越多。以往教学过于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讲解,学生的课外知识量难以得到有效增加,不利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联系能力的提升。
三、高职机电类专业的教学现状
(一)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深,重理论轻实践
机电类作为理工类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实践性较强。当前机电专业教师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相关实践课程的开设,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能与具体的实践操作更好地结合。缺少实践的课堂教学会变得沉闷,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明显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还有部分教师虽然重视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但因为对当前新思想的了解和研究较少,在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释放,也不能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解答。
(二)重视课本理论知识,忽略课外知识的延伸
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授课往往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知识拓展。精讲、深讲书本知识虽然能够让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但是不进行相应的知识联系和拓展,容易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或者实际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时难以进行知识转化,从而导致学习或者工作受阻。
(三)学校实训场地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各个高职院校由于经费有限等原因,在实训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主要表现在实训场地年久失修,各种实训设备的更新较慢。实训场地的年久失修容易使学生在实训期间容易出现不必要的人身安全事故。而设备的更新缓慢,导致学生难以了解当前最新技术产品的具体形状和相关参数。同时,旧设备经过多年的实训有的零件已经脱落,容易让学生在动手拆装的过程中形成错误的拆装思路。
(四)实训场地缺乏相应的管理教师,导致设备摆放混乱
高职院校因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机电类的实验场所缺乏相应的设备管理教师。这样会导致上一个班级在实验过后因无人清理而造成实验室相关仪器的摆放较为混乱,从而影响后面班级学生的实验效率与实验质量。同时,无人监管还会造成相关实验器材的丢失或遗弃,为学校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四、当前高职机电专业的创新建设
(一)组织相关教学活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否获得全面的发展,除了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影响之外,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为此,教师应该明白自己所肩负的重任,在教学的空余时间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智能工具的应用来收集与机电专业有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然后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和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其科学地、系统地分析,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学校方面通过相关的学术活动对机电专业的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让他们从多个方面了解最新的机电研究成果,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素材。学校也可以分批组织相关教师到其他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从中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来弥补不足。
(二)注重知识的有效拓展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对课本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深入的分析之外,又应该对课外知识进行合理的拓展,这样能够让学生的联想能力得到合理的锻炼,便于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快速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三)重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统一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调发展,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对书本知识有详细的了解和深入的认知。实验活动的开展往往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团队默契感。同时,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还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得到协调,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实验数据和零件参数,从而使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加强实验室的基础建设
针对学校实验场地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的情况,高职院校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新修实验室或对实验室进行维修,从而保证学生的实验课程能够顺利开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安全风险。同时,要加大实验设备预算,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具体的实验器材,从而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拆装来更好地了解其组织结构和运行原理。
(五)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方面也要通过相应的渠道寻找适合的企业,并与之签订相关的校企合作协议,这样能够通过企业反馈的实际消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同时,還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就业的问题,促使学校机电专业能够与社会实际发展形成完美的对接,这样既提升学校的就业效率,又能更好地满足各个智能制造行业对机电人才的实际需求。
(六)结合当地智能制造产业,打造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要对当地的智能制造产业进行实际调查,并对这些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时间、生产范围、销售渠道等做详细的了解。然后再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状况来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机电专业课堂,从而为当地培养一批机电类专业人才,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就业需要,又能促进当地智能制造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七)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各个高职院校的机电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状况、实验动手能力、书面作业表达等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以便于学生能够对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有清晰的认识,并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对其进行改正。
五、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制造行业由以往的人工制造慢慢转向带有时代特征的智能制造,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转型发展,相关部门规定高职院校要为社会培养一批具备高技术水准、高职业道德的机电人才。为此,各个高职院校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通过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对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培训,促使其转变教学观念,还要积极完善学校实验室的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潘丽娅,王懿霖,李柏彦,等.中国: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天津坚持制造业立市从制造走向智造 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在天津市北辰区成立[J].求贤,2021(4):20.
[2]苏纯,吴小锋,华洪良.机械类专业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轻工科技,2021,37(4):193-194,197.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