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蕾:带“国家宝藏”下凡

2021-12-12毛予菲

青年文摘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国家宝藏宝藏文物

毛予菲

“就像与自己的理想谈了场虐心苦恋后,终于盼来了洞房花烛。”《国家宝藏》制片人兼总导演于蕾说。2017 年开播,如今做到第4 年,《国家宝藏》捧回数项综艺大奖,豆瓣评分稳居9 分之上,她的感慨是:“我所从事的正好是我热爱的事业,这真是人生幸事。”

“你不觉得历史特别浪漫吗?”

关于《国家宝藏》的诞生,于蕾提到过很多次。2015年,当时的中央电视台为节目创新人才提供海外培训的机会。于蕾交了一份8000 字的节目方案并最终被选中,赴英国交流学习。走的时候,这份名为《国家宝藏》的节目方案,还只是“纸上谈兵”。

在英国培训的40 天,于蕾常去大英博物馆闲逛。在博物馆的瓷器馆里,她认识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一位在读博士。当时这位博士正给一群中国留学生当讲解员,从宋元青花瓷聊到晚清景德镇,侃侃而谈,生动有趣。等这拨听众散开,于蕾上前找他聊天,问他“为什么要学历史”。对方的回答很简单——“你不觉得历史特别浪漫吗?”

这句话,成了于蕾在伦敦的收获之一。当时,国内拍博物馆的纪录片不少,但普通观众对这个题材仍有很大的距离感。该如何拍出历史和文物的浪漫?于蕾决定将《国家宝藏》做成一档“能打动普通观众的文博类综艺”。

回国后,于蕾开始调研,带着团队跑遍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查阅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摸索了两年,她又有了新发现:“只有将文物拉下神坛,拉到你身边,让你看到自己的生活真的受到文物影响的时候,它们才能真正浪漫起来。”

于是,团队敲定了节目形式:一半篇幅描绘国宝的“前世传奇”——通过舞台戏剧的方式演绎历史,告诉观众是谁赋予了它们生命,而它又改变了谁的命运,背后蕴藏多少豪壮与悲情;另一半时间则用来讲述国宝的“今生故事”——文物不是尘封的历史,它们承载了民族的过往,也影响着当下与未来。

2017 年12 月,一幅关于全国九大博物馆、27 件镇馆之宝的恢宏“画卷”,在《国家宝藏》的舞台上拉开帷幕。

于蕾为节目写了那段著名的开场白,俏皮可爱又铿锵有力——“我们是一档年轻的节目,我们究竟有多年轻?也就是上下五千年!”演播厅里,华丽震撼的舞美视听、加盟助阵的明星大咖,都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2020 年12 月,在粉丝的“催更”下,《国家宝藏》终于迎来了第三季。为了让节目内容更广阔,更有质感,于蕾在博物馆的选择上做了些许改变,由综合性博物馆转为9 座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希望把中华文明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看看中华文明为人类历史贡献了什么。”

在最新一季节目中,文物摄影师赵震向观众讲述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内跪射俑的“今生故事”。他分享了拍摄兵马俑的点滴细节:当看到冬日的阳光照到俑坑里,射到兵马俑身上的时候,他为之动容,仿佛嬴政的军队真的活了过来。有一次,赵震偶然拍到2200 年前的工匠在一个兵马俑嘴上留下的指纹。当他将自己的手指指向同一个位置时,古今时空仿佛重叠在了一起,“那是一种穿越时空的触碰”。

就这样,国宝的“前世今生”,成为《国家宝藏》开创性与故事性兼具的讲述模式。于蕾和团队希望观众能透过节目,真切感受到国宝和当下这个时代的同频共振,体会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突然闯进了文博圈

2015 年刚提出《国家宝藏》节目方案的时候,于蕾还是个 “文博小白”。她形容这段经历,就是“一群做文艺节目的人,突然闯进了文博圈”。

2002 年,于蕾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进入央视财经频道。在那个中国综艺节目刚刚起步的年代,《东方时空》《实话实说》等新闻评论或老牌谈话节目纷纷霸屏。而于蕾误打误撞加入了正在草创的综艺节目《非常6+1》栏目组,成为哈文团队最早的成员之一。

刚进《非常6+1》,于蕾的“起点很低”。“我学的是新闻,对视觉语言了解不多,只能硬着头皮上。在《非常6+1》积累了数年,我才开始真正了解电视这门繁杂的艺术。”

2003 年,《非常6+1》开播,一炮而红。紧接着,哈文团队又顺势打造了《欢乐英雄》《梦想中国》等综艺,于蕾跟着团队一点一点成长。2008 年起,于蕾开始大规模写文案。

李咏的访谈节目《咏乐汇》播了两年,一共请来100 多位嘉宾,大部分笔头工作都落到了于蕾身上。她没日没夜躲在屋子里埋头码字,“最忙的一个月改了10 篇稿子”。但回头来看,于蕾觉得,这段经历无比宝贵。她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文稿,一沓一沓堆得老高,蔚为壮观。

随文字积淀下来的,还有笔力。2011 年6 月,哈文被任命为2012 年央視春晚总导演,于蕾担任总撰稿。顶着“央视春晚第一位女性撰稿人”的压力,她翻出了前20 年所有的春晚视频,才完成了整台晚会的台本设计和串词撰稿。那届春晚,创下7.7 亿人同时观看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后连续两年的春晚,担任总撰稿人的都是于蕾。她还曾任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文学总撰稿和平昌冬奥会“北京八分钟”文学撰稿。

于蕾第一次担任总导演,是在《国家宝藏》。节目一经播出,就有观众总结出每一集的“神仙台词”“百亿文案”。第三季上线时,文案团队干脆在开场白放了个“大招”——《国家宝藏》第一季,我们走过华夏文明的腹心,第二季我们看到五千年孕育的生机,第三季开播的2020 年,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共担风雨、共克时艰,必将在煌煌史册上,写就多难兴邦的新一页。网友纷纷为此点赞留言:跟着央视学写作文吧!

另一方面,要真正走进文博圈,“文博小白”不得不沉下心来,展开新一轮的学习。她每天泡在博物馆,和文博专家一聊就是一整天。一段时间后,再站在玻璃展柜跟前观察“老古董”,于蕾有了自己对文物的思考:“我在看文物的时候,不在乎它是不是原本就很出名,是不是一级文物,是不是禁止出境。我只关注它们对最普通的人的原始吸引,这种吸引可能来自你和它对视的第一眼,也可能是因为某个老专家给你讲了一段文物背后惊心动魄的故事。而这种震撼感,后来也成了三季节目甄选文物最重要的标准。”

在于蕾看来,节目组所做的一切也许都只是一次抛砖。她说:“伟大的文明、灿烂的智慧,不仅可以在节目中点燃热血,还能以一种更为温润持久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节目上的文物不过沧海一粟,上下五千年文明,一档节目刚刚揭开了小小一角。

(摘自《环球人物》2021 年第5 期,本刊有删节)

《国家宝藏》第三季剧照。杨紫演绎大唐文成公主的和亲故事

猜你喜欢

国家宝藏宝藏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真正的宝藏
什么?海底宝藏
宝藏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国家宝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央视《国家宝藏》定档12·3 讲述“大国重器”前世今生
解析《国家宝藏》中的美国文化意蕴
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