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武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1-12-12何惠芳

甘肃农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武威文旅景区

何惠芳

中共武威市委党校,甘肃 武威 733000

现阶段,武威的文旅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场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文旅发展到新阶段,从过去的“有没有、缺不缺”,总体开始进入“好不好、优不优”,从数量扩张、速度增长到质量效益提升的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将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主线,也是武威实现文化和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纵观武威及周边地区的发展,从自身实际出发,武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滞后于其他地区文旅产业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所创造的财富与文化旅游资源相比名不副实,旅游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产业要素不完善,产业链条短,旅游商品短缺,研发缺乏创意,严重制约了武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武威要在短时间内实现赶超战略,必须在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上求突破,必须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软实力,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一、武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所存在的问题

(一)打造自身先进文化的力度不够

每个地区都有地域特征鲜明的地方文化,武威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更要根据自身的自然环境、人文精神和文化土壤,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和前景,打造好自身的先进文化。现阶段,武威民众的文化自信正在逐步上升中,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信念和意识还不够坚定。

(二)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

当前,交通优势不再是武威发展文旅产业的优势,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还未达到方便快捷,景区配套服务设施距离高质量发展还有差距,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与文化旅游相配套的吃、住、行、游、娱、购等设施仍比较欠缺。特别是很多乡村旅游景点在产品规划、建设、包装、宣传等方面明显不足,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

(三)旅游产品对文化挖掘不深

对武威特有的西夏文化、五凉文化、边塞文化、佛教文化以及地方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在各旅游景点都未能充分展示体现。特别是很多乡村旅游产品对农事农艺、乡村生活、乡土习俗、劳作体验等“村野文化”的核心内涵挖掘不够,缺乏差异化的体验。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深度不够,很多资源仍处于“沉睡”状态,文化内涵没有充分挖掘出来,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文旅融合,对旅游关联产业的带动发展不大。

(四)文化旅游产品科技含量低

在信息化大爆发的时代,武威文化旅游仍然处在传统的旅游形式上,无论是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发展、开拓、营销宣传手段都严重滞后,很多外地的游客到武威来不能以最简洁的方式找到武威景区景点介绍和游玩攻略。景区内旅游产品、游览方式、文创产品更不能与现代化的科技接轨,严重影响旅游产品效益的最大化。

(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活力不足

很多旅游景点属于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除财政投资外,景区自身几乎没有能力进行基础设置改造和服务功能的完善。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少,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又非常稀缺,影响和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活力和内生动力。

二、武威发展文旅产业当前面临的困难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武威市文旅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四个方面:

(一)生存难

救活企业是当务之急,现金流问题突出,很多企业目前处于困难甚至危险期,旅行社、旅游演艺、酒店民宿、景区等的经营出现较大困难,景区景点经营效益差。

(二)转型难

当前处于由短缺时代转向过剩时代,由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由传统时代进入数智化时代的交汇期。当下,旅游企业转型更加困难,唯有做好品质、做好品牌、做好品位才是不变之道,以不变应万变。

(三)创新难

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供给结构性过剩,创新不足。目前真正拥有自身IP、独特性创意的内容和业态还是远远不够,复制和山寨很普遍,武威市旅游景区景点多以饮食为主的各类农家乐为主要经营方式。缺乏好内容,产品迭代慢,旅游产品整体缺乏创新性。

(四)就业难

疫情的冲击,让原本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各类从业人员就业成了难题,旅游业不景气,使很多从业人员重新选择从业方向,从事旅游业的人数缩减,造成旅游从业人员的匮乏。

三、推进武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在新形势下,武威文化旅游产业需要向内更好的挖掘内涵,同时向外插上转型升级的翅膀。武威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根基和命脉,所以要抓住这样机遇,真正做到文化的深度挖掘,做好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

生态优美、绿色发展是实现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武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则、基本遵循。绿色发展也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底线,武威在文化旅游产业向着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二)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

首先政府在有文化自觉的前提下,促进民众增强文化自信。党委政府如果没有文化自觉,建设文化旅游名市就失去了主导,民众没有文化自信的意识和信心,就没有发展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武威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民众要有发展文化旅游名市的信心和决心。目前,当务之急就是解决民众的文化自信问题。其次,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鼓励各种学术观点相互争鸣碰撞,倡导推进武威文化原创的产生和形成,并逐渐在全省全国形成一定影响。

(三)促进文旅产业与相关领域的渗透融合

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要对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作品进行分类整合和提升,通过科技创新、文创推广、二消植入等手段,不断盘活资源存量,激发产业活力。也要对旅游设施进行文化性改造,使之生活化、休闲化、主客共享,让旅游设施更有文化味。文旅融合不仅仅是文化和旅游的“二人转”,还要与农业、工业、体育、康养、科技、互联网等领域融合协同发展。尤其是科技领域,如今,景区预约、在线培训、云展览、云旅游等已成为新增长点,这也为疫情下的文旅发展提出了新的路径。

(四)重视发展夜游经济

武威文化旅游不仅要产业结构更优,还要在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结构层级上优化,景区、度假区、特色小镇、风情乡村、产业园区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未来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夜色经济,纵观旅游发达的地区,一定是非常重视夜色经济,夜色经济在旅游产业经济中占比高达60%~70%,发达国家甚至达到了80%以上,为了迎合当下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形成有“夜景、夜秀、夜市、夜娱、夜购、夜宿”这六夜联动体系,以此来提升武威的夜游经济。

(五)逐步建成旅游治理体系

要使武威旅游的文化厚度、服务温度和体验深度得到大幅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便利化得到极大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迈上新台阶,营造安全有序、生态优美、设施完善、主客共享的旅游环境,就必须逐步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旅游治理体系。以人为本,以科技为驱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文旅开发模式、产品和业态、运营管理等,营造更加开放、创新的发展环境。

(六)注重运用科技手段

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的趋势,注重游客科技化的体验,大数据的纯链接、智能化的云服务,都可以运用到文化旅游中,比如全息影像、VR穿越、5D光影、空间沉浸这些新型科技,必将会带来文旅产业一系列的革命,这些方面会使文化旅游产业衍生出很多的机会。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要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武威经济支柱性产业,广大文旅企业及文旅从业者要守正创新,把握住未来的变和不变,面对未来的艰难形势要做好充分过冬准备,并且坚定地相信市场始终在,将模式、产品和服务等随“疫”调整,以必胜的信心和勇气面对未来,以坚决的措施防控好当下,以最坏的打算向着最好的目标努力,共赢文旅产业发展新前景。

猜你喜欢

武威文旅景区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重任在肩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莫道武威是边城,文物前贤启后生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三套车”:武威人的骄傲
『摘牌』
“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