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贫困农村经济换档升级的路径探索
——以泾川县为例

2021-12-12刘瑞芳

甘肃农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发展

刘瑞芳

中共平凉市委党校,甘肃 平凉 744000

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的如期完成,按照现行标准,全国所有贫困县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完美收官,农业农村发展迎来了乡村振兴这一新的历史机遇[1]。这对乡村经济优化转型、换挡升级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来自国家层面将对“三农”工作给予更强劲的政策支持,挑战是需要我们结合县情,找准切入点、激发内驱力,探索适合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一、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十三五”以来,在自上而下强有力的一系列关于“三农”工作的政策与决策支持和指导下,作为甘肃省58个连片贫困区之一的泾川县全面抓实粮食增收、深化改革、产业发展等重大任务,持续培育牛、果、菜等独优产业,扎实开展农民居住环境专项整治,着力深化农村农业改革,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工作布局全面展开,农村经济在克服多重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下,呈现出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踏上了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新征程。但是对照“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像泾川县这样的西部贫困县,农村经济换挡升级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农业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调整有待优化,农村自主发展能力欠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系数依然较大;农业生产组织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低,牛果菜等独优产业规模不大、自主企业少、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发展现代农业还有一些“瓶颈”问题;农业设施设备相对比较落后,科技投入有限,偶发性灾害抵御能力不强,农业综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改善农业基础保障能力比较脆弱;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民主动性不够,农业稳定投入的机制不够健全,关键领域的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比较落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低;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任务还比较繁重。

二、换挡升级的实现路径

农村经济换挡升级是定向目标,坚持任务驱动是工作基本思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农业农村发展进行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任务,我们要根据县域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保持惠农政策稳定,留足政策过渡期限,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精准施策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构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一)做好有效衔接,持续推进脱贫乡村发展

坚持把脱贫攻坚形成的发展规划、政策投入、工作体系、考核机制等工作经验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现行标准持续给予资金保障,确保“牛、果、菜”等主导产业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实施“平凉红牛”标准化循环经济示范园、川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项目,实现扶贫产业换挡升级,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品质,推动各环节农业产业深度融合。

1.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机制。运用新发展理念拓展脱贫成果、防止返贫,重点围绕收入还不高、就业还不稳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有可能返贫或致贫的特殊困难群体,全方位进行监测,跟踪帮扶措施,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力度,全力以赴防返贫、扶新贫、阻致贫。不断健全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

2.持续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监督管理。要强化县级统筹协调,科学管理,把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真正用在优化农业布局、调整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项目上,切实维护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做大做强扶贫资产,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扩大农户参与范围,提升农民直接受益水平。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村庄建设

积极顺应村庄现实发展趋势和历史演变规律,根据不同村庄现状,综合考虑保障条件、独优产业等因素,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决定性指标,按照发展壮大、巩固提升、撤并整合的思路,因村施策,推进乡村建设。

1.发展壮大型村庄,对现有镇域内的中心村和规划内继续保留的村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在1万元以上、牛果菜等独优产业发展有势头的村庄,“量体裁衣”,超前规划其发展方向,以原来基础条件为范本,以生态绿色为导向,创新行动主体理念,全力推进其改造提升,促进发展、改善环境、激发人气、增添活力,实现由小农户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变。

2.巩固提升型村庄,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有牛、果、菜等独优产业的村庄,持续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着力改革农业供给侧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村产业布局,全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鼓励群众通过资产、资金和劳动力投资等方式,多渠道增加收入,全面提升发展水平。

3.整合撤并型村庄,对个别偏远山区村社空心化、人口流失严重的村庄,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统筹协调,把规划内撤并村庄与城镇化建设同步考虑,进一步建设公共设施,完善民生保障,鼓励有经济实力和致富思想的农民开办家庭农场,带动片区内农民增收致富。

(三)结合地域特点,打造富裕乡村片带

围绕“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区域联动、整体提升”的思路,立足土壤、气候、光照、湿度等自然条件和产业优势,精心打造三个示范片带和一批特色村镇,辐射带动各种产业融合发展。

1.打造泾汭河川区片带。以城关、王村、汭丰、罗汉洞、泾明5个乡(镇)为重点,依托蔬菜产业优势,坚持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相结合,积极推广集中式大规模种植,持续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加快建设泾汭河川国家级蔬菜园区,实现川道瓜果蔬菜种植全覆盖。同时,要抢抓机遇,依托县域内6个国家3A级景区,量身实施休闲观光农业,打造田家沟等生态田园综合体,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

2.打造北部山塬区片带。以党原、玉都、丰台、荔堡、红河5个乡(镇)为重点,以泾川苹果独优产业为主导,按照“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公司化运作、市场化营销”理念,大力推行“分户建园、大户承包、企业托管、统一销售”等模式,坚持不同时段成熟果品种类合理栽培,调优品种结构,稳定扩大规模,加强果园管理,全面提高商品率和优果率,积极打造全国绿色优质果品生产基地。

3.打造南部塬区片带。以南塬4个乡(镇)为重点,按照“塬区果畜、川区菜畜、山地杂果”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行“本土企业+村镇合作社+乡村家庭农场”运行管理模式,培育壮大牛果菜等独优农业产业,建立农民、企业、市场互利互赢循环发展机制,促进农民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参与新型生产分配方式,通过产业发展增收致富。

(四)降低工作重心,推进乡村基础建设

全面突破农村水电路气等发展基础“瓶颈”,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实现“四全一提升”,这是乡村经济换挡升级的基础。

1.道路硬化全覆盖。以村组道路延伸和入户道路布设为重点,全面硬化村组道路、村内巷道,形成互联互通的路网体系。扎实整治“畅返不畅”公路,推进农村特别是偏远村组公路提质升级。

2.美化亮化全覆盖。持续开展农村人口居住环境专项整治,对乡(镇)街道、村组道路、文化广场、学校等重点区域进行绿化美化亮化,不断提升乡村面貌。

3.卫生厕所全覆盖。按照“政府资金补助、社会力量资助、群众自愿自筹”的原则,根据村庄布局,全面升级厕所,确保农户厕所卫生清洁。

4.天然气入户全覆盖。多方衔接争取,推动天然气管网辐射所有行政村,深入实施“煤改气”工程,不断提高农村清洁能源自给率和覆盖面。

5.提升通乡道路标准。按照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大战略,把县乡道路提升、村组硬化路改造和乡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等项目建设摆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全面提升通乡道路承载能力和通行质量。实施“点亮乡村”行动,村村组组安装路灯,进一步改善乡村生活环境。

(五)增强自主能力,健全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家庭(个体)经营和集体经营相结合,不断发展集体经济,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水平,带动个体农户发展。

1.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按照全县农产品自然条件和现实规划布局,南塬围绕优质果品,北塬围绕畜禽养殖,川道围绕瓜果蔬菜,探索农户、本地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研、农产品基地优化组合等农业产业运行模式,更加坚固盈利机制,让广大农户成为经营主体,完全介入到农产品产销各个环节,分享其附加经济效益。

2.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增强组织内部服务创新,通过规范提升,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服务带动农户能力。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促进小农户转变发展理念,适度开展规模经营,将千家万户小农户培育成为专业合作社的主体,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3.要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导向,依托土地股份合作等有效形式,通过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机构,探索实行粮食等农作物种、收、防、治、销、结统一,以弥补个体经营不足,推动农业优化布局,促进农业整体上专业化发展,另外,可以根据地域特点和季节时令,发展休闲体验农业、定制农业等,促进农产品升级提档,进一步扩宽增收路径,让农户得到更大更多的实惠。

(六)提升农业品质,丰富乡村经济业态

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调整农业结构,打造绿色生态智慧农业,推动独优农业产业提质创优,全面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降低农业对资源和环境依赖,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1.要发展绿色生态智慧农业。大力推介“泾川苹果”“泾州柿饼”“回中蔬菜”“旭康牛肉”等地方优势农产品品牌,发展“一镇(乡)一业、一园一品”,提升农产品“三品一标”水平,实现源头可追可溯。探索“互联网企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合作模式,实施数字农业应用、智慧果园、智慧温室等项目,织牢农村电子商务网络,解决农副产品流通问题。引导农民保持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等优良传统,减少农业化学品的投入,依托泾川县“牛、果、菜”产业,探索三大产业生态关联,构建“牛、果、菜”农业循环经济体系。

2.要健全农业发展链条。开发现代农业功能,探索发展农耕体验、观光、休闲、创意农业等新兴产业,培育“锦绣凤凰”、王村知青记忆园、汭丰郑家沟、泾明白家、百味源等一批集种养殖、加工、营销、休闲为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促进农业产业相互融合发展。加快城乡农业一体化同步发展,支持本地农业企业、农场和合作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打造一批独优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总之,西部贫困乡村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的战略支持下,必然会迎来新的机遇。县域农村农业必须结合实际,在用好政策、用活机制、用足措施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独优农业资源,延展农产品循环链条,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现实路径,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3]。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发展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