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会技术懂市场的新时代农民
——记“2020年度全国十佳农民”杨光平
2021-12-12罗昱凡
罗昱凡
平潭综合实验区由126个岛屿组成,总人口约46万人;主岛海坛岛为全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是著名的渔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前,畜牧业尤其是集约化生猪养殖业,一直是岛上农业一大短板,猪肉大多依赖岛外供应,猪肉价格长期居高不下。老百姓想吃上新鲜猪肉特别不容易,尤其是台风季节,生猪运不进来,更是一肉难求。
“我要让平潭老百姓能吃上安全放心的新鲜猪肉。”从部队转业多年的杨光平,敏锐地发现福州的其他区、县规模化养猪场已经成型,只有平潭依然空白。敢想敢做的他,用自己攒起的积蓄和借来的部分钱,建起了一个仅有200头母猪的养猪场。
由于初涉养猪行业,饲养技术和管理经验不足,没有形成一套疫病防控措施和良种选育体系,加之那几年猪价低迷,很快便赔得一塌糊涂,负债累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杨光平一方面寻求科研院校、畜牧专家的技术帮助,一方面请教同行业前辈,研究肉类市场与生猪市场周期规律。在对市场有了研判后,他借钱改造猪舍,引进新的良种母猪,很快便扩大到了800头,使得养猪场风生水起。
生猪养殖要持续发展,必须做好环境保护,有效消纳养猪场的排泄物。杨光平投入3 000多万元,购买猪舍现代化设备,将排泄物妥善处理。起初许多人不理解,家人也有意见,对生猪养殖发展趋势有着清醒认识的杨光平,没有过多地争论,坚定地走着他的“环保之路”。在边建设边生产的日子里,他到大江南北的大型生猪养殖基地考察调研,适时调整发展规划,有条不紊地推进高标准环保措施落地。
实现了让平潭老百姓吃上新鲜猪肉的愿望后,杨光平并不满足,他又一门心思带动周边800多户农民和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走脱贫致富共同富裕之路。在企业一路成长壮大、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杨光平始终坚守着一条原则——让农民有钱赚。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时期,杨光平也没想过要把危机转嫁给农民,而是由公司承受重压,以最低的生猪价格稳定平潭市场。
“单一生猪养殖风险小,但后续发展会受到严重制约。”2003年,杨光平在芦北村野鹅山开发1 500亩荒山地,请专家规划出畜牧业与种植业同步发展的立体循环生态之路。十多年来,他分批投入分期建设。如今,绿树成荫的阳光生态园“娇容”隐现,步入园中,千亩生态园按照“猪、沼、果、菜、林”立体模式布局。14.5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猪舍采用全天候的立体式监控,沼气用于照明、煮饭等生活用能,猪粪和沼渣生产有机肥,沼液灌溉果园、蔬菜和牧草,循环农业大显神威。
平潭民风淳朴、渔耕文化底蕴深厚,出生于美丽平潭的杨光平,如今依然保持着勤劳朴实的本色。乡亲们经常看到这位农民企业家在养猪场埋头苦干的身影。
“新型农民既要会技术,更要懂市场。”杨光平如是说。现在,阳光生态农业集团的养猪场是福建省副食品生猪直控基地、省特大型养猪基地,也是中央生猪活畜储备肉基地、国家养猪标准化示范场。2019年,福建阳光生态农业集团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年出栏10万多头的商品猪夯实了平潭的“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