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发展视域下经济建设的公共管理策略探析
2021-12-12高见
□ 高见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一、新农村发展视域下经济建设的公共管理现状概述
新农村发展视域下经济建设的公共管理事务,即是针对农村地区的全部经济事务进行综合管理,包括农村居民经济质量以及经济利益。在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提振经济发展态势下,对农村地区卫生、交通、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事务进行全面管理,也即经济建设的公共管理,对于农村长远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针对当下新农村发展中经济建设的公共管理情况来看,多数农村地区的管理人员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当滞后,即使部分党员干部担任村支书记,其职能也并未充分发挥[1]。也即是说,目前多数农村地区并未享受到有效的公共管理所带来的服务。倘若此问题长久难以解决,则不利于中国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是以,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经济建设进程当中,势必需要将公共管理置于首要任务当中,有效提升农村生产力[2]。
二、新农村发展视域下经济建设公共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基层政府职能划分模糊
长期以来,新农村建设一直是中国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举措。尤其是其中的经济建设,既需国家政策部署顶层设计,也需地方基层组织予以全力支持,方可实现推动经济建设发展[3]。如此,即是需要地方基层政府部门进行科学、合理的职能划分,继而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经济建设进行完善的工作安排。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诸多基层领导干部以及员工,对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农村公共事业了解程度不深,甚至对于国家政策的方向、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方向亦是不甚明确,这就难以实现宏观政策引导与地方公共管理开展进行合理有效的联系,亦难以针对农村经济建设进行有效推动、辅助。除此以外,政府部门对地方基层干部有关经济建设当中的基本要求也并不能清晰表现,需要相关基层干部和上级政府部门对新农村建设事业高度重视。
(二)公共管理法律制度体系缺位
为全面推进中国多元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已然就公共管理部署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法律条令。然而,在乡村经济步入现代化发展之后,相关法律条例已然难以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建设当中公共管理事业发展需求,尚需持续进行完善[4]。有关农村法律体系建设方面亦是存在诸多不足,尤其对涉及农民利益冲突事件并未进行明确的法律制度规定。加之农村地区相关人员法律意识及思想高度相对缺失,更是使得农村经济公共管理建设进程一再受阻。另外,农村经济的市场规则缺少有效监督,多数涉农企业对于投资农村并无信心。同时,也担心由于缺乏法律制度约束,致使企业经营利益受到损失,也就导致农村地区相关产品缺少交易渠道,交易市场明显缩小。
(三)公共事业投入呈现城市化态势
新农村发展视域下经济建设的公共管理具有显著特点之一,即是将贫困地区逐渐扶持为相对富裕,亦可言明农村公共管理事业具有一定扶贫性质。长久以来,农村经济建设公共管理当中扶贫性质是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而农村地区也是最需扶贫、最需实施公共管理的人群地区。虽然近年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全民小康计划推动下,国内多数农村经济得到提振,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由于直接经济投资一直相对较低,农村事业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现如今的公共管理难以满足民众对于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要求。
(四)农村公共管理人才因素匮乏
农村关键人才缺少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特别在新农村发展视域下经济建设的公共管理方面受到人才稀缺的因素制约。虽然在中央财政、地方政府提供财政帮助的同时,农村基础硬件得到大幅提升,但“输血”式的扶持难以实现“造血”效用,而人才缺少则是根本原因。诸多出自农村的学生均想让自身实现良好的发展,愿意留在城市就业的人群相对较多。对应而言,源自城市高校的毕业学生则更倾向城市工作,对于农村事业发展关注程度偏低。
三、新农村发展视域下经济建设的公共管理方略
(一)健全基层政府内部机构
国内新农村经济建设不仅需要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亦需政府部门予以大力支持,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及基层部门。国内农村行政单位以村委会为基础单位,但许多村干部对于农村工作并未履职尽责或职能划分不明,对于工作内容不甚知悉,就难以将经济建设中的公共事业进行科学发展、实现。农村基层干部势必需要在领导工作中具有大局意识,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树立自身的责任意识及服务意识,予以群众充分信任,带领群众推动新农村经济建设。与此同时,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应当持续加强学习,提升成员的综合素质。
(二)构建多元主体运行系统
国内农村经济建设公共管理发展受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政府投入资源较少,农村群体思想意识层次较低,投入至公共事业的发展力度有所不足。因此,若想全面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势必需要全面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职能,继而推动公共设施切实服务于农村民众。另外同时需要综合推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继而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此外,亦需加强对于财政经费的全面监管,保证政府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予以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全面、到位的财政支持。因此,若想全面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背景下的公共管理,势必需要政府加大“造血”扶持,构建企业、农户、政府多元主体运行系统。
(三)强化人才选拔培养机制
囿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水平多种因素的综合限制,农村群众整体素质相对较低。也由于此原因掣肘,致使农村地区缺乏人才梯队递进。就目前而言,诸多村级干部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尚未建立高等素质人才及管理人才的融入机制,导致新农村经济发展受到明显的制约,难以跟随市场经济发展。因此,农村公共事业建设需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以此提升农村的整体文化素质。与此同时,政府应当建立大学毕业高素质人才引进机制,推动高素质人才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及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
(四)完善公共管理制度体系
合理、科学的制度体系是推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公共管理的必要举措。换而言之,若想全面促使公共管理能够有效落实,即需要明确、科学、规范的制度进行管理,以此充分发挥公共管理的效果。一方面,引进投资渠道,利用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公共管理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引入管理人才,依据村镇实际情况完善公共管理制度体系。以此,全方位进行公共管理制度的综合完善,带动整体农村经济向更好方向发展。
四、结语
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的新农村建设,同时面临良好机遇与严峻挑战。当前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公共管理虽然存在诸多困境,但通过全面的改革措施,可以快速提升新农村经济建设公共事业管理水平。在新农村经济建设进程中,全面提升公共管理水平,能够有效带动整体农村经济建设向前发展,同时亦可让经济事业、公共事业协同向前发展。依据新时代的特点需求,以公共事业作为核心驱动,将新时期的农村建设为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体人民与党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