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地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效应分析
2021-12-12□王玫
□ 王 玫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制度创新与建设是自贸试验区重要的支撑点,也是应对区内经济结构性减速的方法之一。通过先行先试一些制度改革,可为建设高标准跨国自由贸易区积累丰富经验,也能够为国内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粮食产业作为国内重要的领域,其经济增长效应关乎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关键,也迫切需要制度创新来稳定。而自贸实验区的设立对制度创新有着积极作用。在这种背景下,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地区粮食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什么,面临的困境是什么,面对这种困境又该如何解决,这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自由贸易理论
从本质来看,这一理论主要论述自由贸易增长双方财富的理论及原因。自其生成以来就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主线。而后,在各种贸易理论的辅助下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一般而言,自由贸易理论包括两类,一是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此理论又分为绝对优势、比较优势两大类型。亚当·斯密的绝对理论认为,国家通过分工与交易,即可实现自由贸易。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因不同国家劳动率存在差异,故他们生产同种产品存在成本差异。二是现代自由贸易理论。这一理论是前一理论的深化,典型代表是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即不同产品要素集合,在共同作用下促进了国家交易的达成。
(二)区域增长理论
目前,非均衡增长理论被视为理论基础,且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该理论主要包括两类。第一,循环累积因果理论。该理论认为,生产要素存在“回流”和“扩散”两大效应,前者会因收益不同而使得资本、劳动由落后向发达地区转移;后者指发达地区的发展,由于成本提高,使得生产要素向落后地区转移。第二,增长极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各地无法实现均衡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具有带动性的产业会在空间集聚,并以该中心向四周扩散,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
二、自贸试验区的成立对地区粮食产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随着城市经济更加向好,农村人口开始涌向城市,这使得从事农业产业的人群越来越少,严重降低了粮食经济产业向前发展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形下,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从制度方面进行革新,对粮食产业经济的增长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可以缓解或规避这一问题的发生。
(一)贸易便利化的增长作用
中国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制度进行了创新与实施。区内一方面通过降低交易机会成本费用,加快粮食产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会通过刺激要素跨境流动,提高粮食企业盈利能力,加速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从供给角度来看,贸易便利化便于粮食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从需求角度来看,贸易便利化可以满足粮食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可以增强其消费意愿。从增长极理论来看,贸易便利化可以扩大试验区内粮食的存量与流量,从而加快粮食产业经济增长。
(二)投资便利化的促进作用
在自贸试验区内,又一项制度创新在于投资便利化,给予外商享受“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粮食企业“单一窗口”等新管理模式也给予了外商经营的便利性。由此,一方面会吸引大量生产要素入驻,提高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大量外资企业的入驻,会使得许多国内粮食企业面临较大竞争压力,也会促使其改革制度,不断推动粮食产业经济的发展。这样会推动技术进步,加速地区产业经济的综合发展。
(三)金融外汇制的推动作用
在金融制度创新方面,目前成立的自贸试验区已俨然有了明确的指导范围。区内人民银行设置了市场准入门槛,并增加了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种类。无论哪一种方式,都会加快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可通过提高资本项目加快资金流转。在这种情形下,试验区内外粮食企业都会产生积极的投资效应,带动本土粮食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粮食产业较大的交易规模,离不开金融外汇制度的创新。
三、新形势下自贸试验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
(一)粮食产业发展理念滞后
虽然自由贸易试验区给予了多元化的制度创新,但从事农业工作的企业管理层在经营粮食产业时,通常认为粮食生产应关注产量而非质量。但现实情况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消费需求也在提高。更多的人愿意消费绿色、健康食品,更加关注粮食的营养价值。目前,自贸试验区粮食产业管理人员并没有进行创新,也没有充分从消费需求考虑,这导致粮食产业处于停滞不前状态。如若进行创新,将精加工的粮食输送到国外,将会促进粮食产业的经济快速发展。
(二)市场经济波动带来的较大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自贸试验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不可能不受到冲击。现阶段国内自贸试验区粮食产量虽然较大,但质量却滞后于他国,也就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当下,自贸试验区开展一系列的制度创新,虽然也能给粮食产业发展带来更好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市场环境波动较大,许多粮食企业由于缺乏应对机制,导致他们在面对市场冲击时,无法采用应对措施。同时,市场波动也会通过其他企业波及粮食产业。自贸试验区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许多产业也会波及粮食产业,这会加大自贸试验区对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阻力。
(三)粮食产业发展缺乏主观能动性
现阶段,自贸试验区推动粮食产业过程中,主要面临的一个困境是主观能动性差。就农业人口结构来看,劳动群体依然以中老年为主,劳动能力一般。而青壮年劳动力数量较少,仍处于缩减态势。这势必影响粮食产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从原因分析来看,这主要是由于青壮年的主观能动性不足,更倾向于通过打工、外快等方式增加收入。甚至,社会部分人不平等看待农业生产,这更加影响了人才投入粮食产业道路的动力。于是,缺乏内在动力及主观能动性,自贸试验区开展粮食产业经济也会面临一定的难题,进而导致粮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逐步缩减。
四、新形势下提高自贸试验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
(一)利用制度创新与技术支持,推动粮食产业发展理念更新
自贸试验区如想提高粮食产业经济效益,需要从本质上改变经营理念的认知。市场变动、时代发展、居民有关粮食消费的需求,都是粮食企业管理层需要关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自贸试验区应从制度扶持、激励机制方面进行优化,让粮食企业管理者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从各个方面做好改革准备,将粮食产业改革进行到底。同时,还应提供技术、管理培训等支持,激励企业从长远角度看待粮食产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二)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刺激粮食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受市场波动影响,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阻碍。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政策,稳定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环境,从而提高粮食产业经济效益。这一过程中,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应利用多媒体平台,将粮食产业信息及时向企业、公众、居民公告,杜绝因粮价变动而产生哄抬物价、盲目抢购粮食的现象。同时,政府要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粮食市场做好监督工作,减少因国内外市场其他因素影响,失去原本正常的秩序。具体而言,政府机构应增加对粮食产业的技术与资金支持,让粮食产业经济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
(三)实施农业人才培养战略
要想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需要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也就需要培养更加专业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自由贸易试验区应积极实施人才培养战略,让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投入粮食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执行培养技术型人才策略。自由贸易试验区要通过技术支持、战略执行方面开展人才培养,提高粮食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另一方面,推行管理型人才实施策略。为做好全局规划及细节把控,要在粮食产业领域克服各种困难,建立监督机制约束内部人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