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增强县域经济内生动力

2021-12-12苗春瑞董文武

黑龙江粮食 2021年1期
关键词:县域全省经济

□ 苗春瑞 董文武

(1. 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 2. 农工党黑龙江省委)

县域经济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单元,具有基础性作用。县域经济也是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短板。2019年,我省出台《关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后,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领导下,在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县域经济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主要指标稳中有进,县域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2%,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高于全省9.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8.5%。截至2020年一季度,全省县域GDP增速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省3.8个百分点;地方税收收入增速高于全省4.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5.1个百分点。

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县域经济工作中出现了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县域经济发展迎来了一次发展的新契机,也给我省这样一个后发型省份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们结合自己的调研和思考,感觉我省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仍有潜力可以挖掘,从发现的问题当中反思我们的不足,从比较当中发现我们的短板。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省配套政策跟不上,阻碍产业集群发展。提倡打造一批产值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和园区、万亿级产业集群,没用强有力的地方政策扶植,企业做得再大也只能望洋兴叹。以我省工业大麻种植为例,实际上已经形成产业规模,青冈、逊克县工业大麻种植及加工早已具备产业链条的全覆盖,金达集团等大型深加工企业落地进驻,给当地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机遇。但碍于我省相关政策出台缓慢或各属地执行缓慢,后续深加工无法深入,使得工业大麻产业链条中最具价值优势的一段难以在我省落地实施,很多麻农种植后无法销售花叶,加工企业因没有政策许可无法提取,使得工业大麻产业始终处于纺织品等低端产品加工阶段,大麻高附加值难以体现。

第二、培育“一县一业”,强化产业龙头地位,县一级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有的市县只管招商引资,不管产业保护,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对本地和外来企业亲疏有别,不能一视同仁。以政府为主企业招商停留在招得来凤凰,安不了家的走形式上,没有发挥出政府的引领作用和令企业扎根的营商环境。

第三、“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特色小镇建设没有充分挖掘好村镇现有的优势条件,好高骛远,舍近求远,大的抓不住,小的上不来。在调研尚志市一面坡镇套娃产业发现,一面坡镇套娃产业由来已久,已形成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年可生产加工木制工艺品套娃1500万套,年产值2.5亿元,远销国内批发市场及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国家。就是这样一个优势产业,2014年至今仍然停留在几十家家庭小作坊式生产规模,形不成产业规模,各家企业恶性竞争,甚至出现了销量上升,产品质量提高,销售价格反而下降的现象。镇政府一度要打造的套娃特色小镇也几经探讨,目前仍然束之高阁。主要缺乏有效的行业规范,缺乏宣传力度、营销渠道及资金支持。

第四、人才引得进与留不住的矛盾突出,阻碍我省整体经济发展。近年来,我省人社部门出台多项引进人才政策,力度不比南方一些先进省份差,但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依然呈现出岗位流动性大、干几年就走的特点,这除了东北地域特殊属性外,用人单位的体制机制弊端和南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是主要影响因素。比如我省省级科研部门招聘要求门槛过高,落户后又没用相应的硬件配套赋予年轻人,使得他们瞻前顾后,没有归属感,看不到落户黑龙江的发展潜力,自然流失外省,寻找归属。

第五、市场营销手段不强,龙江特色品牌有待进一步挖掘。我省近几年培育并发展了多个有影响的品牌,比如五常大米、东宁木耳等,但与我省自然资源丰富,水利电力充沛,工商用地储备良好等客观条件相比,仍然没有发挥出我省优势,没有形成我省品牌创造的地域全覆盖。比如近两年政府对中药材产业扶持,强化基地建设,发展初加工,培育“龙九味”品牌,在乳肉蛋等畜产品精深加工上没少下功夫,但收效并不理想。关键问题是各区域县市没在产业、产品做细上下功夫,流于粗放式加工制造,营销手段落后,找不到卖点,不能够有效突破自我发展瓶颈。

二、对策和建议

第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强发展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政府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要遵循能给的政策都给,能支持的毫无保留支持,放水养鱼,增强后劲。让企业充分发挥自身活力,鼓励其在市场竞争中搏杀。这也是省委省政府在各大小会议上多次强调的,关键看各部门如何充分领会落实。

第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加招商引资力度,补齐县域经济短板。在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方面,杜绝官僚主义等陋习,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守约的人文环境、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在招商引资方面,深入开展以“产业图谱”和“产业链”招商,向产业链下游进军,向产业高附加值方向发力,同时给落地企业一个良好的营商空间,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县级收入向上突破的最有效手段。

第三、因地制宜,根据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以地方特色产业为链条,搞延伸,逐步做大配套产业,不失为做好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我省的东宁市把黑木耳做成了大产业,从木耳种植,到菌袋菌种生产,到木耳技术研发、深加工和建立交易大市场,再到废弃菌糠制燃料、制有机肥,形成了配套齐全的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模式,年产值超过60亿元,全市农民收入多年排全省第一。类似例子表明,只要找准地域特色,延伸挖掘,就一定会有发展突破。

第四、实施人才战略,引进并留住人才。在引进人才方面,配合打造一批产值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和园区、万亿级产业集群的政府战略,引进几个500强企业入驻。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大的企业,大的产业才能引来高层次人才,配合实施人才战略,给他们以优厚政策,长效的物质待遇,宽松的科研环境,充满活力的经营氛围,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使人才流失状况得到改善。

第五、大力发展我省品牌工程建设,打造一批著名品牌和驰名商标。我省有较丰富的种植业资源,比如防风、刺五加、黄芪、板蓝根、赤芍、人参等地域特色种植,区域化布局明显,较易形成地域性道地中药材品牌,围绕各县市特色种植,利用网络销售平台、直播工具、各种展销及评比等手段,学会讲故事,说理由,找论据等方法,树立品牌意识,加强标识保护,逐渐打造一批有地域特色的品牌,有地理标识的商标。从而增加龙江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从种的好向卖的好的跨越。

在调研中感受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变,全球经济严重衰退,各类风险挑战不断增加,我省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挑战。但只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全省各界人民群众解放思想,从组织领导到具体实施,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总体要求,在内循环上提质增效,以更高的水平参与双循环,切实增强发展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只要有这个信心,并付诸行动,相信一定会把龙江的经济搞上去。

猜你喜欢

县域全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