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思维聚焦粮食经营盘活资产主攻市场增效益
2021-12-12北大荒农垦集团共青农场有限公司
□ 崔 楠(北大荒农垦集团共青农场有限公司)
共青农场有限公司深入实施“1213”工程体系和“181”战略,抓住“农场企业化”改革做好粮食文章,多措并举,多点发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转变思维,盘活资产,认真落实“双控一服务”战略,积极培育粮贸、生资公司市场经营主体,在生产端、销售端“两端发力”,不仅在农业生产前端严格把控,降低农资投入成本,而且在粮食销售末端统一经营,主攻市场增加效益,真正让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充分联结,全力以赴做好“粮经济”,确保新粮“落地生金”。
一、以市场化思维谋划战略布局
为进一步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树立企业思维,增强营销意识,破解产销矛盾,探索构建“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粮食经营体系,农场有限公司出资成立粮食贸易、生资经营、文旅产业三家二级公司,采取自主经营、目标考核、薪酬激励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填补经营体系短板,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与活力,不断提升大宗粮食和“北共青”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多种经营模式,在产、加、销各环节上发力,建立健全与职工群众、合作对象间利益联结机制。当前,随着秋粮陆续收获,粮贸公司已敞开库容收储秋粮,让北共青全域绿色、18万亩有机土地的“好产出”变成“好产品”,通过经营让“好产品”变成“好效益”,实现向“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全产业链条的延伸。
二、以集约化思维盘活存量资产
近年来,共青粮食处理中心烘干设施处于闲置状态,仓储库容凭借租赁收取承包费用,存量资产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随着“农场企业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农场有限公司按照盘活闲置资产、增加经营收入的思路,及时盘活粮中的存量资产,推进粮贸公司的经营业务,重新启动了日烘干玉米潮粮300吨的烘干设备,及3万平方米场地、2.5万吨仓储库容,整合原工业科、园区办、招商局工作人员,及粮食科工人10余人全力投入大宗粮食经营,积极探索建立粮食经营、粮食加工、粮食国储三大增收板块,预计实现收储烘干玉米1万吨,水稻1万吨,力争经营利润突破100万元。
三、以优质化思维服务职工增效
“共青粮中”作为职工心中的良心品牌,背靠农场有限公司的经营能力和信誉背书,在大宗粮食经营中以优质化的服务,杜绝了粮贩压价现象,减少了中间销售环节,提高了粮食销售价格,一直以来深受广大种植户的青睐和好评。粮中的重新经营,郑重承诺在粮食经营过程中,不压等、不压价、不缺称,确保略高于市场价格,使得种植户收获后第一时间考虑将秋粮送到粮中进行销售,不仅让种植户的粮食卖上不错的价格,而且让种植户不再担心粮食被压低等级、粮款回拢不及时等问题,搭建了向“粮食市场”要经济、要利润的平台,为企业改革争取了更大效益,保证了职工资金安全,促进了秋收进度,彻底解决了种植户销售粮食的难题。
四、以多元化思维拓展经营渠道
为构建利益共同体,做到“有进有出”,有烘干、有收储、有销售,形成以公司为主体拉动种植户售粮,以市场为主体拉动公司快速发展的良好格局,加强龙头企业与农场基地的有效对接,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由粮贸公司牵头直接与市场对接,对外与大企业签订产品订单,对内与种植户签订种植订单,通过深度参与市场经营,加快现代营销体系建设,真正实现好粮食卖上“好价格”。积极推进与北大荒粮食集团“龙头+基地”合作,确保完成10万吨玉米购销合作。加快推进与富锦福慧食品公司120万元的场地设备租赁、有机认证服务合作,完成1万吨有机黄豆收购,用于伊利乳业有机饲料生产。做好与中储粮鹤岗直属库、萝北县粮食局的合作,确保完成水稻经营1万吨。通过强强联合使“粮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实现当年烘干、当年收储、当年见效,确保互利共赢,让职工得实惠、让企业获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