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美育路径探索研究

2021-12-12乔君然

福建茶叶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美育美的

乔君然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1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美育中的价值

1.1 健全开展美育工作的文化背景

大学生一般具有自己独立欣赏美的客观需求,可以欣赏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服饰文化和表演艺术。但他们的这种审美更倾向于追逐流行时尚趋势,并不能够真正阐述出他们自己对于美的需求和美的看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欣赏美的内在需求和表达自我观点的文化素质,能够让他们从短暂的视觉愉悦感中挣脱,追求具有高审美价值和文学艺术品位的美学作品,形成健全的审美体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1.2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大学生在信息化时代下成长,他们所接触到的大量信息逐步形成对他们思想意识的影响。部分没有深入接触过外界社会信息的大学生,很可能因过分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信息和审美导向,产生过分依赖化妆品和流行服饰文化的现实情况。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思想美还是形式美,其内容都是非常博大浩瀚的,把中国传统文化作用于对大学生审美价值和积极审美的教育中,使他们对身边事物的审美倾向于包容性和多元性,可以减少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当价值观的行为和导向的情况。

2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美育的现状

2.1 把美育工作等同于艺术教育

审美作为大学生对某种文化或者某个商品作出评判的内在条件,与他们从小所接受教育文化和生活相关。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会专门要求他们学习一定量的艺术教育课程,使其具备欣赏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等内容的综合素质。这让大学生在接触现代教育环境的同时,也逐步受到以金钱为导向的价值观影响,使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认为艺术工作是快速获取财富的一种手段。这种现状使大学生美育工作逐步脱离对他们欣赏美的教育,存在教师指导方向上的一定错误。

2.2 没能系统化地开发美育课程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审美的过程中,会着重倾向于让他们学习大量的艺术文化类课程,使其能够在一定的教育熏陶作用下,形成能够欣赏现代社会美学作品的综合素质。把开展美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对大学生自我欣赏能力和外界欣赏要求的教育上。这让部分人员把装扮自己的外表当成实践美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不能够把心思完全用在学习高校文化课程和文化知识上。这也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只停留在影视作品中的服饰内容上,缺少对欣赏美的独特视角和创造美的个人想法。

2.3 美育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教师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会体现在他们执行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也给大学生的审美带来一定的影响。文化功底深厚,人格高尚,德才兼备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教师自己要深入扎根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才有可能对学生产生良好影响,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学习不够,或者知之甚少,难以实施传统文化与美育的融合。还有不注重个人言行和衣着装扮的教师,很难在教学中受到大家的欢迎。相反穿着个性的教师人员,则会为学生的穿衣打扮和与人交往的社交言行,产生相对显著的影响,容易让大学生对他们产生一定的亲密社交想法,沟通自己在审美需求上的各类需求。高校应当重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教师的美育工作质量。

2.4 缺少对美育实践课程的规划

大学生通过高校的一系列美育课程认识距离他们生活很近的艺术文化内容,会逐步产生自我探索的审美欲望。在校参与有组织的团体社交活动或者文学艺术宣传活动,结交更多与自己审美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其它大学生或者班级干部。高校所实施的美育课程,对大学生实践性需求不够了解,难以团结大家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而是让他们以自己的社交方式或者独特审美,去吸引和追求让自己产生精些精神愉悦感的客观事物。这种现状呈现出了高校美育工作在课程规划上的不足,需要更多的考虑到学生个人审美的需求。

3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美育的路径

3.1 增强教师自身的工作水平

教师要把生活中的审美和艺术上的审美进行实施美育工作内容方向的具体区分,防止大学生出现滥用艺术审美的实际做法。许多文学作品中,都会用修辞手法和夸张言论,处理某个事件或者事件内容,使其能够表现人的情感在和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审美趋势。这类艺术上的审美,一般不适用于大学生欣赏现实生活中的美的作品。生活中相当多的自然景观,没有经历艺术审美这一阶段的他人品评,也一样能传达出丰富的美学文化和自然环境下的审美需求。教师应当把艺术教育课程的实施作为提升大家艺术审美的一小部分工作内容,为他们普及一定的生活美景和现实主义审美需求,使其审美需求的成长存在可借鉴性和与时俱进的趋势。通过介绍部分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特定历史文化内容,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培养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美育工作过程中,使他们能够受到现代教育环境的积极审美影响,不盲目追求与生活审美相脱离的复古服饰文化或者其它文化内容。对大学生审美需求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引导,使他们能够正确的欣赏和追求,促进大学生的审美自信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

3.2 开发存在自然环境的课程

教师要把大学生欣赏美和表达美的需求,作为开发美育课程内容的重要方向,改变以往只重视他们审美质量,却不合理引导他们表达各自审美的不当教学方法。通过对艺术文化类课程的实际教学调整,减少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所学习的艺术类课程任务量,专注于开发提升所有学生审美表达的生活类文化课程。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培养大学生文学素质的表达内容中,对相关课程进行生活审美上的教学要求,删减叙事表达手法过于繁琐的文学作品教学要求,使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更符合现实生活环境的课程。在引导他们学习课程内容的课堂教学场景中增加欣赏自然景观的图片教学案例以及人物和风景的摄影教学案例,帮助大学生了解客观世界中的真实审美需求,减少部分人员只欣赏服饰文化的不当审美素质。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曾经出现过的多种时代审美进行有一定历史考究的史实记载分析,为大家普及审美变迁下的文学艺术创作手法,使大学生能够了解到美学艺术的复杂性和包容性,减少对他人审美的过度批判和恶意猜测。重视高校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教学过程,为大学生的审美表达提供足够的教育基础。

3.3 把握教师素质的培训标准

教师素质对大学生美育工作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日常言行和穿着装扮上的沟通与交流。这让很多人会通过对教师衣着的欣赏,判断其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和讲解课程内容的文化素质。教师在穿着上的过度随意,会使大学生对他们的专业能力存在一定的质疑,认为其受教育程度不能够给自己未来的审美生活,带来好的影响和先进思想文化。实际上,教师在工作场所内的穿着主要以体现职业身份和传递朴素价值观为主,很少存在带入自身个人审美的装扮。教师作为每天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把美育课程内容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审美中,尽可能为大家展示自己在工作上的认真态度,注重讲解不同课程内容方向上的穿着装扮,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对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上。这能极大降低他们错误判断他人审美的情况,增强大学生审美中的包容性和高雅情趣,减少部分人以品牌价值或者穿着舒适度评判他人审美的不当心理。通过教师之间的审美交流和对新入职教师的美育工作具体培训,增强美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质量。

3.4 强调课程实践能力的要求

教师要理解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允许他们在不影响公共安全秩序的情况下装扮自己的衣着和服装配饰。对部分不符合高校着装要求的人员,进行特殊审美或者特立独行个人想法上的教育引导,使他们具备融入群体生活的学习意识,不把个人审美作为参与各类活动的唯一要求。通过落实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美育课程,帮助大学生自发组织建设高校活动社团,使他们能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评价他人审美的文学艺术素质,完成与大家的审美沟通和相互欣赏。让部分存在较高活动组织能力和审美需求的人可以在课程中获得一定的自信与满足感,不把社交作为唯一肯定自我需求的学习途径。在指导大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时着重讲解社交审美和生活审美存在的交叉点和不同点。结合他们所喜爱的时尚流行服饰,分析现代社会在审美导向上的包容性需求,让大学生可以真正看到自己对审美或者对社交的独特需求。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对大学生的审美需求教育工作环节,使他们可以通过学习社交,替代自己一部分并不急需或者想要实现的美的感官需求。通过规划一部分让大学生,进行审美交换的课程教育活动,实现美育课程的实践能力和审美需求教育。

教师在实施大学生美育相关工作内容时要重视自身素质和课程实践能力的具体影响,把培养大学生审美需求和价值观作为教育他们学习课程的重要方向。对课程要落实怎样的审美教学内容进行有一定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内容讲解上的规划,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文化和现代审美需求,增强美育工作中的课程质量。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美育美的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