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背景下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
2021-12-12吴汶真
吴汶真
(浙江农林大学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传统村落是拥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传统村落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城市文化的侵略导致传统村落遭到破坏甚至消失,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逐渐被人们关注。在国家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首次被提出,强调在遵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下,要始终以农村、农业发展为先。其所蕴含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标志着乡村从“设施更新,村庄环境整治等物质空间建设的传统发展路径”转向“社会空间+文化空间建设发展路径”。
浙江省内有许多与茶相关的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贸易、茶俗活动等茶文化元素,并形成茶园、茶厂、茶文化商业街、茶文化博物馆等茶文化载体空间。目前,国内研究内容集中在茶文化发展历程、乡村茶文化旅游的规划以及茶文化景观的设计。关于茶文化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茶文化,探寻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即根据茶文化传统村落现存在的问题,合理开发利用,实现特色产业活化、当地茶文化保护与传承、景观空间的提升是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1 基于茶文化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意义分析
1.1 基于茶文化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有助于当地产业融合
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茶文化对其产生着重要影响。通过结合当地传统茶文化能够有效促进当地产业融合,并借助茶文化的传承来提升村民生活条件,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浙江省众多地区生产茶叶如新昌县的大佛龙井、开化县的龙井、安吉县的白茶、武义县的武阳春雨、杭州的西湖龙井、景宁畲族自治县的金奖惠明茶、浙南山区的松阳银猴、宁海县的望海茶、绿剑茶、杭州的径山茶。对于这些产茶的传统村落,应该借助其茶生态打造茶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对打造特色传统村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村落发展中,应该合理借助茶文化与村落景观、村落产业相呼应,按照特色,避免同质化,凸显当地茶文化底蕴,有效实现产业融合,促进经济,解决三农问题。
1.2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为当地茶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物质载体
茶文化包括茶叶种植、茶叶生产、茶叶贸易、茶叶衍生品、品茶知识、制茶技术、茶景观以及茶庄、茶厂等茶建筑。浙江茶文化历史悠久,唐宋时期就十分著名。从宋朝开始,茶成为宴客的必需品,这个习俗一直保护到现在,可见茶文化的发展需要借助人的实践,需要物质载体,需要传统村落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要做好当地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态文化环境。重视传统村落的生态空间,不能破坏当地的环境肌理来种植茶树,发展茶经济,而是适度种植,相辅相成,借助传统村落这一物质载体传承文化,并借助茶文化带来的特色促进当地村落额可持续发展。
2 浙江省传统村落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茶树过度种植
随着茶叶需求量的增大,许多村民开始大量种植茶叶,甚至开山种茶、改田为茶叶。有些地域甚至出现基本农田上建造茶厂的现象,造成了村落非建设用地不断减小。这些不合理的扩张,引发了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茶叶品质下降等问题,甚至破坏了村落原本的生态肌理。因此,茶文化传统村落在之后的发展中应注重对茶叶种植的生态开发,适度种植,合理规划种植区,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生态成本,与村落相融合,合理开发,提升种茶制茶技术,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保证质量,使茶文化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
2.2 产业活力不足
第一产业结构虽然已经是粮食作物与特色作物(茶叶)相结合,但是且大多数以个体户的形式存在,未形成规模种植。种植技术方面缺乏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旅游业发展不完善,宣传力度不足,形式单一。因此村落业态活力不足,一二三产业融合差,产业发展缓慢,村民收入不高,留不住且不能吸引劳动力。造成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这不利于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注重产业融合,创新新的产品,丰富旅游项目,举办传统茶俗活动,发挥教育作用。
2.3 村落公共空间缺失茶文化元素
茶文化的融入在乡村公共空间中形成了各色各样的活动,但是有些村子缺少特色,对乡村空间的塑造往往太形式化,缺少了文化内核,使得空间没有活力,吸引不了游客。如整个村域只在游客广场上象征性的设计茶元素雕塑,呈现出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吸引力、独特性较弱,没有活力,导致村落的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相分割,没有很好的融合。
3 基于茶文化的浙江省传统村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
3.1 探索茶文化+新模式,促进产业融合
在当代传统村落文化建设中,应采用多元方式,在茶上做文章。在一产上提升种植技术,拓宽销售方式。应该通过“互联网+茶叶”,打造智慧茶叶种植,增加茶业的产值。在二产业上可以开发衍生品,如茶枕、茶被、茶油、茶糕点等,挖掘并开发新市场。注重茶叶在加工,设计包装,与工业旅游相辅相成,引导茶企业把发展茶加工旅游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创新茶叶特色工业旅游产品,与旅游业更好的接轨。通过“互联网+销售”,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乡村空间产业结构,建立茶叶信息平台。拓宽当地茶产品宣传渠道,更好的打造村庄品牌,增加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创建平台,方便用户提前了解相关信息。在制定的专属平台中,开放评价窗口,使顾客可以在消费前体验产品,按照自己的爱好来提前选择旅游路线旅游产品等,增加客户粘性,增加休闲农业收入。在三产业上可以创建“看茶、采茶、炒茶、品茶”等茶旅新模式,增加茶山歌会、茶园骑行、茶民宿等活动,村民可以将自家闲置的房屋通过特色改造,发展民宿经济,投资商可以开发茶产业中心、茶文化中心、养生休闲中心、科普教育中心,将养生休闲教育与旅游融合,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茶促旅、以旅带茶,促进产业融合。打造茶文化+休闲+美食+体验+教育+养生新模式。在打造新模式的同时,要走好智慧旅游路径,应用现代数字技术,不仅能提高种植茶的技术,也能带动茶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建立智慧交通体系,将互联网融入公共空间,如可以扫二维码讲解村落的茶文化历史,讲解茶的品种功效等,让游客能凭自己的喜好学习茶文化知识,在此过程中也能通过旅游业更好的传承发扬当地的茶文化。
3.2 茶元素融入生活空间
在茶文化传统村落的空间营造中,融入茶元素十分重要。融入富有当地茶文化特色的茶元素,避免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生活空间是文化呈现的载体,在保留的茶叶商业街、宗祠、庙宇、茶厂等公共空间的基础上营造多种文化活动,如特色集市。加入的茶文化活动,增加多元设施,村民游客自然会被吸引,为村落增加活力。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带动游客领略到传统茶文化,更好的传承文化。特色节庆的开发是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助推器,进行更好的产业融合,加快乡村空间商品化的进程。宏观层面优化村落内的特色节庆活动空间结构。微观层面,在各个村内开发过程中可借助现存的物质载体进行文化融合。通过举办特色节庆活动,提高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在融入茶元素的同时,完善村落的基础设施。提高村落的竞争力,建设城乡交通走廊,沿路的景观也要融入茶文化元素,营造茶乡气息。
3.3 鼓励村民参与茶文化的传承
村庄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保障村民的参与权与决策权,让村民也真正的参与到乡村建设中,与政府、投资商、创业者共同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文化的挖掘传承是传统村落差异化发展的重要部分。主要从有形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入手,真正实现文化振兴。文化的传承同样离不开人,茶文化传统村落关于茶的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当代茶叶的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的需求,传统村落中的茶文化元素日益减少,不少传统建筑破损、传统节庆活动、民俗活动消失,现存的茶文化遗产凋零。茶文化可以通过空间营造呈现。如一杯“有故事、有历史”的茶,更能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可以通过举办茶文化民俗活动或者节庆,展示茶工艺等传统生产方式,将非物质的文化物质化。而这些都不开人的参与。因此鼓励村民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是十分重要的。
茶文化为保护传统村落助力,同时,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离不开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应该说,传统村落的活态再生,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行动,它将为我国城乡现代化双驱动、城乡共构现代化道路和城乡共享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核心是在原有村落历史空间文脉下,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因地制宜、富有策略地创造全新的生产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