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缪《局外人》中存在主义式的荒诞与自由

2021-12-11朱玲艳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荒诞局外人存在主义

摘要:加缪在《局外人》中展示了个人的荒诞与社会的荒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主人公默尔索在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冲突之后依然选择遵循自己的内心,并至死捍卫自由选择权,其行为表现出一种令人震撼的孤勇。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也在该部作品中得到体现。

关键词:局外人;莫尔索;存在主义;荒诞;自由选择

《局外人》是法国20世纪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加缪在该作品中塑造了默尔索这个鲜明的“局外人”形象,其诸多行为令人难以理解,与周围环境的矛盾也一度升级。默尔索在环境的荒诞性面前并未选择妥协,而是坚定地遵循内心选择,其行为具有明显的反抗意味。该部作品中,个人的荒诞与环境的荒诞不断碰撞,摩擦出“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处境的限制”等存在主义哲学的火花。

一、个人的荒诞性

默尔索的荒诞性主要体现在他异于常人的价值观上。在亲情、爱情、友情和工作方面,默尔索都表现出令人难以理解的“荒诞”行为,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局外人”。首先,在亲情方面,默尔索表现出对母亲去世这件事情的冷漠。母亲在养老院的时候,默尔索就不常去探望。如今母亲去世,默尔索竟未表现出任何伤心的情感。荒诞的是,他既不清楚母亲的确切年龄,也不清楚母亲离世的具体日期,只是一想到要花费周末的休息时间去两小时车程外的养老院参加葬礼,还得去借葬礼上需要穿戴的领带和袖章,默尔索内心便感觉到烦闷。此外,默尔索在守灵的时候喝了咖啡,抽了烟还打了盹儿,甚至第二天还想趁着天气晴朗去乡下散步,并且一想到葬礼结束后自己可以回家睡12个小时,便感到快乐。默尔索这些荒诞行径都令人感到不解。其次,在爱情方面,默尔索表现出对婚姻的无所谓。母亲葬礼的第二天,默尔索便和情人玛丽看电影并下海游泳,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当玛丽问默尔索是否爱她时,默尔索很诚实地否认了,但当玛丽提出结婚时,默尔索又表示接受。正如他的口头禅“无所谓”一样,似乎婚姻跟自己并不相关。另外,在友情方面,默尔索的择友观也让人匪夷所思。他选择与不受人欢迎的萨拉玛诺和莱蒙做朋友,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但反过来,当莱蒙表示自己把默尔索看作“真正的朋友”时,默尔索又觉得吃惊,认为自己“无所谓当不当他的朋友”,友情的长久与否对于默尔索來说并不重要。最后,在工作方面,默尔索也表现出一种淡漠的态度。当老板提拔他去巴黎工作的时候,他却坚持待在小城市,理由是小城市的生活并没有让他觉得不满意。这是一种与其年龄并不相符的安于现状的态度,众人皆追求的金钱和地位在默尔索眼中没有任何的价值。

二、环境的荒诞性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曾在其哲理戏剧《禁闭》中提出“他人即地狱”的著名观点,意指当一个人试图自我认识的时候,总会受到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的影响,因此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变得糟糕,同时又认可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的时候,他人的观点就可能成为自己人生悲剧的催化剂。这个观点实质上表明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默尔索所处的环境存在一定的荒诞性。

一方面,法庭对默尔索的判刑标准显示出一定的荒诞。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默尔索因为参与斗殴并致人死亡而被捕。然而在审判过程中,没人关注他的案子,所有人都在讨论他在母亲葬礼上的异常行为。法官不断追问默尔索是否爱他的母亲,默尔索的律师也多次阻止默尔索自我辩解,检察官找来一群养老院的证人来揭露默尔索的冷漠,最后判处默尔索死刑。审判不再依据法律来进行,而是从道德层面进行判决,这是环境的荒诞性的体现。另一方面,监狱牧师的言行也呈现出一定的荒诞性。被判刑之后,默尔索三次拒绝了牧师的到访,但牧师仍然坚持拜访他,想要感化他并让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在整个交流过程中,牧师也没有关注莫尔索的犯罪行为,而是竭尽全力规劝默尔索,希望他拥有信仰,这也是环境的荒诞性的集中体现。

三、荒诞性之间的碰撞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存在先于本质”,即人是先存在于世,然后其本质才能被定义。人性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完全取决于每个个体的选择。人性是个体一系列选择的结果,是可变的、暂时的。尽管环境会影响人的选择,但人始终拥有选择的自由。默尔索在认识到环境的荒诞性之后,选择完全遵从自己的内心,用沉默进行了勇敢的反抗。

首先,默尔索尊重自己的基本生理需求,而忽视众人对他寄予的精神需求。他明知养老院众人希望在他脸上看到悲伤和悔恨,他却并未假意逢迎,而是毫不掩饰地在为母亲守夜时打盹、抽烟、喝咖啡,全然不顾众人的眼光。他明知用花言巧语就可以把情人玛丽留在身边,却并没有说一些违心的谎话来讨对方欢心。他明知大家都不喜欢莱蒙和萨拉玛诺,但却坚持与他们做朋友。他明知上司对他有提拔之意,但仍选择偏安一隅,与世无争。默尔索所有的行为,皆是他认清了自身处境之后做出的自由选择,哪怕这些选择在众人眼中荒谬不堪,他也坚持遵循自己的内心,过自己认为对的生活。

其次,在庭审期间,默尔索保持了绝对的诚实,始终坚持自己的处世原则。一方面,当律师提出可以用谎言来争取有利局面时,他明确表示了拒绝。在认清了人们在意的是他的性格而不是他所犯的罪时,默尔索放弃了与环境妥协,开始完全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他不再试图去说服跟他意见不同的人,也不再为别人对他的误解而争辩,而是用沉默作为武器来捍卫自己的选择。另一方面,当法官要求他为自己的行为忏悔时,他真实地表示自己相对于悔恨来说更多的是对这个庭审过程的厌烦。默尔索明知自己这种态度会对判罚不利,但仍然坚持了内心的选择。

四、选择的自由与限制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人是被判定自由的”。首先这种“自由”并不是指人可以不受限制地做任何事情,而是指“选择的自由”,即人可以遵循内心做出自由选择。其次,“被判定”意味着人所拥有的“选择的自由”并非是人主动寻求来的,一个人分分秒秒都面临选择,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因此选择是不可避免的。此外,人虽然拥有选择的自由,但却不得不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得不承担一切选择的后果,哪怕这些后果跟自己的预判可能并不一致。再者,每个人在进行自由选择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影响他人的选择,同时也受到他人选择的影响。因此一个人的个性看似由他自己创造,看似是他所做出的一系列选择的结果,但其选择仍然受到环境的限制,比如受到民族和阶层、语言和历史、遗传和童年经历、习惯和人生重大事件等的影响。

默尔索虽然始终遵循内心的自由选择,完全不理会他人的目光,但他仍然无法逃离环境的限制。首先,默尔索把年迈的母亲送到养老院,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来看护和照顾母亲。尽管他很爱母亲,也经常思念她,但却没有其他办法。其次,默尔索拒绝了上司的提拔,他表示自己在学生时代确实有过很多野心,但当自己不得不辍学的时候,便觉得对社会地位的追逐并没有太多重要性,这表明过去的经历会通过影响人的价值观来影响人的选择。再次,在莫尔索被收监期间,禁烟和无聊成为了折磨他的两大痛苦,因此他把床板上的木块当作烟头来缓解烟瘾,同时靠回忆往昔来消磨时间,这正是莫尔索改变自己的选择来适应环境的表现。最后,莫尔索在庭审过程中也曾试图解释自己的动机,但大家并不给他发言的机会,甚至他的辩护律师都劝他保持沉默。庭审中周围人的态度令莫尔索的选择发生改变,他从最初的试图解释和表达转变成彻底的沉默,任由别人定罪,欣然接受判罚,最终成为一名彻底的“局外人”。

五、结语

唯物论的存在主义者认为外部世界“自在”和人的内心“自为”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荒诞是不可避免的,最好的应对方式便是直面荒诞。此外,人是偶然来到世上的,不存在先决意义,因此人生而自由且始终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人的命运并未被提前规划好,而是由一系列的个人选择决定的。同时,人所处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人的选择。《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在认识到环境的荒诞性之后选择直面荒诞,用自身的荒诞性去与环境的荒诞性抗衡,因此其行为具有鲜明的反抗意味。加缪通过《局外人》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清楚认识到荒诞并选择直面荒诞的人物,一个明知道可以妥协求生却坚持内心的勇士。

作者简介:

朱玲艳(1991年-),女,汉族,四川眉山,硕士,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研究方向:法国文学。

猜你喜欢

荒诞局外人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美学视野中的《罪与罚》
儿童保护没有局外人
琴(外一首)
石头记(外一首)
一篇充满荒诞色彩的小说
论《等待戈多》表达上的非逻辑化形式
论电影《筋疲力尽》中的艺术创新
伍迪?艾伦电影的存在主义特色
聚焦城镇人生的荒诞与神圣
做自己的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