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错误分析过程研究
2021-12-11陈玉华
陈玉华
摘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归纳促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推动教学事业发展更加成熟。教师注重学生错误资源的整合利用,从加强错误引进、优化活动创设、紧抓评价跟进等方面切入,构建“议错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会学生更多议错、纠错、化错的学习方法,改善学生数学学科学习方式,触发学生数学知识深度学习,提高学生数学学科学习品质。
关键词:小学生;错误分析
引言
由于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以及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经验的不足,数学错误与数学学习如影相随。在教学理论中,数学错误被看作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一方面数学错误可以作为诊断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工具,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错误的反思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甚至还有研究者指出数学错误对教师的知识观、数学观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数学错误成为研究者和教师关注的重点,然而很少有研究者关注学生的错误反思过程。
一、小学数学错误资源的应用价值
错误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素材,具体指学生在学习和参与习题训练过程中所呈现的错误,教师根据学生出现错误的诱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规范性的进行课程内容合理规划和设置,对具体的训练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在开展小学数学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将错误资源有效地应用到课堂环境当中,能够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也能够让学生就数学错误资源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正确规范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总结和反思意识,规范其在数学学习中的行为习惯。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措施
1.合理利用错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不是单纯地按照相应的指令执行程序的机械化的学科,它是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加以理解并实施运用的一门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内容,而不是将所谓的知识传输给学生,因此,教师在面对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时,应该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并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认知理念,使学生在看待错误时,能够秉承着正确的态度并加以反思,使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能够明白出错的原因,避免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比如,在解决某一道练习题时,学生可能会因为固有认知而出现某些错误,因此教师应该寻找适合的引导方式,而不是将自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能使其避免犯类似的错误,进而提高自身能力及学习效率.
2.结合错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引导小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深入的反思是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内容,这对强化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小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错误,并让小学生进行自我的良好反思,进而在教师的帮助下找到错误的根源,指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能启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小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比如说在学习完《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多数小学生都会对这二者面积的概念有所混淆,这就导致在计算起来很容易出错,所以教师可以就多数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对二者概念进行深入认识,分析自身出错的原因,然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习题,来巩固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小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例如,在30+28÷4×6=?的错误计算中,学生之所以会犯错,与学生没有掌握四则运算的法则和没有理清计算法则有很大关系,也可能与学生的粗心现象有关。对于这样的错误,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及时反思和纠正,最好是先不给出正确答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做错题,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还是因为自己的粗心造成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探索,常常可以找出错误的根源,并进行自主纠正,这比教师的强制纠正要好很多,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思维习惯。
3.合作共进,有效交互
小学生受限于知识基础和认知思维的局限性,在自主学习当中很难客观、全面的审视所学知识,限制了学生知识理解和应用效果。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以合作学习活动为“议错式”教学的主要载体,凸显“议错式”教学的“议”这一要素,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错误的讨论和探究中,引领学生合作共进、成长提升。教师优化合作小组的成员分配,按照分层教学策略,把不同特质的学生分配到同一小组中,弥补学生数学认知的片面性,提高学生“议错”学习效率。教师关注合作学习活动的趣味布设,在“议错式”教学活动中渗透更多趣味元素,激活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热情,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快乐的纠错氛围中明确错因、纠正错误,历练自己的数学学习技能。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关知识后,学生除了体积计算公式应用错误外,还常常会因为忘记统一单位而出错。教师用创设趣味情境的方式展开议错式教学,借助一些体积单位过小或过大造成的与生活实际相冲突的错题素材,组织学生展开合作议错学习。教师选择的问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很容易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提高学生议错学习参与效度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统一计算单位的重要性,避免了学生再次出现同样错误。
4.结合教学情境进行有效引导
建构主义者在研究中认为:教学应使学生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作为目标。尤其是在面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手段时,唯有立足于这一联系,引领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体验中感知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首先,基于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借助情境教学有效引导的时候,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已有知识等合理设置,这样才能够激活学生思维,将抽象、未知数学内容转变为学生熟悉、已知内容,增强学生的探究效果。另外,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排斥程度、畏惧心理,进一步提升了数学课堂的参与程度。其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运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讲解一些数学公式、概念、定理等存在一定的难度。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将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构建数学抽象与实际具体现象的联系,引导学生实现数学抽象与形象之间的转化,体现数学知识的价值。最后,教师在借助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时,還应关注情境趣味性,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情境,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多元化,给学生“豁然开朗”之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活化学生思维,使其更好地参与到数学知识探究中。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所犯错误的类型和原因不尽相同。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所犯错误的资源整理和开发,然后与学生共同直面错误,犯错并不可怕,从失败中总结教训才是正确的选择,要从之前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逐渐成长。教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与探索,帮助学生及时纠错和建立错题集,降低学生重复犯错的可能性和频率,帮助学生建立战胜错题的信心和勇气,这样才能实现数学学习成绩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苏石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科学咨询,2019,(17).109.
[2]李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吉林教育,2015(28):89.
[3]吴永春.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合理运用及作用[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5):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