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观与解剖学课程思政研究
2021-12-11刘杰
摘要: 解剖学教材的《绪论》章节中,有学科发展历史的内容。笔者利用自己对医学发展历史的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呼应习近平同志的“四个自信”,以“大历史观”介绍对比中西方医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学科自信,乃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并进一步类比医学思维,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将它们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之后本文详细介绍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的成果与转化,总结并阐明了,有特色的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方向与思路。
关键词:大历史观;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医学思维;辩证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R322 G642. 0 文献标识码:A
“大历史观”的盛行,始于黄仁宇《万历十四年》,但其实在翦伯赞等近现代学者的研究中,早已开始用这样的方法论来研究历史,即“从经济结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等方面来研究历史内在逻辑,探寻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规律。”用这样的方法研究历史,并相对应的臧否得失,扬善弃恶,为当下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做出指导。着眼于历史发展的本质,而不是囿于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单纯的表面现象,这和医学思维有共通之处。
医学类学生在学校进行医学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形成医学生看待疾病的思考方式,即“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等方式,找到疾病的内在规律,并相对应的寻找解决方法。”不为疾病的症状,个体差异等表面现象所困惑。所以“大历史观”和“医学思维”在方法论上是相通的,说明思政学习中相对枯燥的,哲学上的方法论是可以推而广之的。我们可以通过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待任何问题时,都使用这样的方法论,以科学客观的态度,看待分析出现的任何大小事件,大小困难和困惑,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自己,成为合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1.课程思政研究的契机
中共十八大和习近平同志提出四个自信以后,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人民在坚定的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我们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所以才会有着强大的前进定力。而《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类学生入学后学习的第一个医学专业课程,也是所有临床、护理乃至于医学基础课程的基石,要想学好专业课,必须要先学好《人体解剖学》。在本课程教材的《绪论》中,有着对解剖学发展历史的介绍,笔者通过研究对比中西方医学发展史,尤其是解剖学在其中所起的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完成了两个任务:一,明确了《人体解剖学》在现代西医大发展过程中的首发性与先进性;二,梳理了学科发展历史脉络,阐明了近代中医发展与西医发展迅速拉开差距的关键点,就在于解剖学的发展与否。
解剖学学科历史研究如何应用于课程思政教学,在于通过总结医学发展历史规律,论证出以下内容:世界各种医学体系在发展初期都是一致的,而中古时代以后至欧洲中世纪结束之前,中医体系都是强于西医的,我国医学在近代的落后,主要是因为自身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导致解剖学的发展错过了与世界交流,因而没能跟上近代世界医学发展的大势。从而培养学生心中的文化自信,更深刻的理解中华民族是“伟大复兴”而不是“崛起”,使学生更加自信从容的投入到学科的学习和建设中去。
2.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1.1教学目标
(1)大历史观指导下的文化自信,历史唯物主义的培养
(2)基于医学思维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培养
1.2教学资源与工具
主编的《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信息化教材、3DBody虚拟数字人、3DBody APP、超星学习通APP、标本模型等
1.3教学方法 PBL、TBL
1.4教学设计
案例1.4.1: 《緒论》教学,修改课标、授课计划,将学时数单独延长至2学时,以完成教学目标1.
(1)课前PBL
①学生线上预习教学内容;
②学生线上搜索近代解剖学发展历史。
(2)课中TBL 学完解剖学的基本概念之后---
①学生分组讨论,近现代解剖学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关键人物、关键研究成果等是什么;
②教师拓展内容宽广度,加入中医、西医两条历史线并行,对比,最终引导学生总结出上文所述结论。
(3)课后互动 学习通APP发布思考题,即“中医的人体解剖学未能发展起来的历史原因”,鼓励学生在聊天群组讨论,并给予努力思考者加分鼓励。
案例1.4.2:《心》教学,利用信息化时代优势,融入课程思政,完成教学目标2.
(1)课前PBL
①学生线上预习教学内容;
②学生线上搜索“血液循环”的发现及证明过程
(2)课中TBL 首先学习血液循环的概念和内容,
①学生分组讨论,为何心是血液循环过程中的动力泵?
②教师将解剖学内容分类总结为位置、形态结构、功能,方便学生学习。通过大体标本,找到心在人体中的具体位置;使用3DBody虚拟数字人、3DBody APP、心脏模型的操作学习,熟悉掌握心脏的形态大小、内部心腔结构。之后使用微课视频,动态图等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心腔分前后心房与心室,是心脏“动力泵”功能的结构基础,初步练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复盘解剖学研究。
③教师拓展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将搜索到的信息归纳总结,发现血液循环的提出者马尔皮基未能完整证明人体血液循环的存在和运行,其中看不见的部分“毛细血管”在得益于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之后,才被证明出来。由此引导学生坚定信念,要坚持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看待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即便一时受阻,那也是客观环境的问题,而不是方法论的问题。
(3)课后互动 教师在学习通的聊天群组主持讨论信息化教材上的临床知识拓展,基于所学的解剖学知识,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医学思维,来初步分析思考临床问题。如,病人胸痛,通过寻找位置获知发病的脏器为心脏,临床检查如发现心脏有形态、大小、结构的异常,可通过解剖学学习到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推导病情的发展以及反推疾病的病因,于是可以相应的进行对症和对因的治疗。助推学生医学思维的逐渐形成,以及培养学生慢慢的习惯于,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分析解决一切问题。
3.课程思政研究的成果与转化
经过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以后:
3.1 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体现在课程自豪感强烈,故日常学习之外,还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比如在我院成功筹办的中国解剖学会护理解剖学分会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上,学生代表不惜暑假时间,协助解剖课程组完成各种会议事项,之后多人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
3.2 解剖学是一门“理实结合”的学科,使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学生,必然會在实训课上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练习,践行“工匠精神”并形成创新思维。综合体现在今年,我院学生参加全国人体绘图比赛,荣获了“一等奖”等荣誉。
3.3 学生通过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培养了医学思维以后,近四年来在课程组双师型教师的带领下,在城市大型广场、火车站等地开展常见疾病咨询及卫生宣教10余次,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特殊学校等开展服务活动30余次,利用暑期到本地乡镇卫生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人民群众做医疗服务。
总之,解剖学虽然只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医学课程中最枯燥难学的学科。但是通过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引入了大历史观,类比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既提高了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参考文献
[1]阿尔图罗·卡斯蒂廖尼.《医学史》1版.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07
[2]翦伯赞.中国史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第二、三册
[3]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2016.03
[4]张黎声.“人体解剖学第一课”的开设与人文价值.《解剖学杂志》,2017(01)
[5]刘杰.概述中西方解剖学发展史------阐明解剖学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解剖学杂志》,2019(12)
[6]陈邦贤.《中国医学史》1版.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6
[7]甘胜伟,孙善全等.哲学观点在解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04
[8]马建辉,闻德亮.医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