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档案工作者的退休感言

2021-12-11周总印

档案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张家口档案资料档案馆

周总印

岁月更替,时光荏苒,转眼到了我退休的日期。要离开为之奋斗了三十多年的兰台和档案工作了,也要和一起共事多年的同事们说“再见”了。带着不舍和“战友们”话别,更带着不情愿离开挚爱的工作岗位,说老实话,还真有点伤感。虽然心中仍有梦想,感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工作还没有做够,无奈退休在即不得不中止工作。但我的心不会走远,会时刻关注档案事业的发展,也会以不同的方式继续宣扬档案文化,传承历史。

回顾四十多年(部队服役八年从事档案工作三十四年)的工作经历,年轻时的我曾有过迷茫,心中缺乏工作的目标和标杆,更是因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而徘徊不前,致使我的前半程工作“不順”,走了很多弯路,也荒废了很多大好时光。中年以后甚至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有些东西才逐渐清晰起来,此时适逢单位换了新的领导组成了新班子,也给包括我在内的若干人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干事创业的舞台(我曾经比喻为“一个老兵的新生”),有了新舞台你可以尽情发挥,展现自我。从此,我也逐渐学会了“用心”去工作,无论舞台大小,只要你用心做事,并在“干中学、学中干”,总会有所成就。我在接待岗位,对查档的群众不但做到用热心耐心去帮助他们,还要做到像对待亲人一样的用情,使他们不仅收获需要查到的档案资料,同时还感到“家”一样的温暖。群众(包括外地用于学术研究来张查阅历史资料的查档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因此收获了无数的感激、大量的感谢信和有专人送来的锦旗。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此的收获我心满意足,说明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在给别人提供档案资料的同时,我也留心珍贵档案资料中的历史文化价值,并锻炼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试着把档案资料中的内容和故事编辑成文章在媒体发表,从此后就不断在档案资料中挖掘有价值的东西以及档案工作中的亮点在《中国档案报》《档案天地》《张家口晚报》和《张家口日报》中予以发表,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为档案文化建设奉献一点个人的力量。在有些部门编辑《张垣财韵》《周恩来在河北》《张家口记忆》等图书的过程中,我也亲自参与其中或提供有价值的史料,成为编辑或供稿者之一。

记得十年前,张家口市委筹备召开第十次党代会并向全市发出征求主题为“喜迎十次党代会,共谋发展新跨越”的建议。适逢推动全市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并提出:“实现文化建设上的大跨越,打造文化上的强市名城”之际,我也就适时写了一份关于《在文化建设中注入档案元素  助推‘强市名城建设》的建议稿。建议:“在推动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的进程中,让档案融入到文化建设的范畴,同步得到繁荣和发展。档案馆的建设也应与‘三馆(当时规划建设的‘三馆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同步建设,统筹发展”。同时还建议“档案馆不仅可以与‘三馆同步建设,还可以与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建在一起”。虽然“人微言轻”,但这份建议稿还是很“巧合”地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认同。今天,这些愿望已经实现,市档案馆新馆建设不仅与“三馆”同步开工、同步建设,还真的建在了一起。这即是档案部门的期盼,也反映了市领导对档案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持和对我们档案界高度的认同感。正是基于这种“认同感”,才有了档案馆在“三馆”建设中占有的一席之地。

工作的努力,也让我“小有成就”,并因此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肯定与尊重。当地报社与电视台的记者都对我进行过采访,也因此在报纸的版面和电视机的镜头前有了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个人的荣光,也代表了我们档案部门的整体“形象”。受到单位“器重”的我越来越热爱上了档案工作并对探索档案中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有了一种使命感,我感觉档案工作不是无所作为。工作性质虽然注定了档案工作者的默默无闻,但“默默”不等于无事可做,“无闻”也不代表没有成绩。通过对档案的深耕和对资料库这一“矿藏”的深度挖掘,传承历史和弘扬档案文化是可以大有可为的,历史虽然不能由我们来“书写”,但可以通过我们去展现。今年举办的建党百年历史展览以及与电视台、报社的合作是成功的,历史记忆和档案文化可以在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四年前我曾在《中国档案报》和《档案天地》发表过一篇《写在即将离岗之际》的文章,谈了一些工作的感悟,也分享了一些工作的经历。那时只是“让”出了科长职位但还能继续奉献兰台做一些编研工作。挖掘档案资源,探寻历史文化,讲述档案故事,我在近四年继续撰写文章在媒体发表。尤其今年建党一百周年,利用档案中的红色记忆和资源,讲述党史故事,“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档案工作者责无旁贷。我有幸以“档案里的红色记忆征程上的薪火传承”为题,多次为以“机关与社区党建联建”为活动内容的社区党员讲述党史和党课;定期为与报社合作的“红色档案记忆”栏目提供稿件;撰写的张家口记忆等文章在《张家口日报》和《档案天地》发表。

有人问我退休以后的打算,我不禁想起古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今天更有钟南山等科学家在耄耋之年仍奋战在一线,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自己。近期观看《典籍中的中国》,孔子55岁周游列国,为了心中的梦想,历尽艰辛,一去就是14年。作为“小人物”的我们,自然不能与之相比,但无论是圣人、“大人物”或是伟人,也都有过平凡的经历,“英雄来自于平凡”。我想,退休不等同于“养老”,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安俊杰、左宝等众多学者都是退休后笔耕不缀,著作等身,他们为当地历史文化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乃至“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这种精神,是值得学习和继承发扬的,他们就是我心中的标杆和榜样,也是我退休以后继续努力的方向与前进的动力。

作者单位:原张家口市档案馆退休干部

猜你喜欢

张家口档案资料档案馆
展览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探讨
冬奥会对张家口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发展策略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探析
张家口发布氢能规划
新时期地质档案资料修复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地勘单位档案资料管理与利用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