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现状研究

2021-12-11肖俊英

西部学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责任担当现状大学生

摘要: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和民族复兴的重担,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并在实践中主动地承担起对自己、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担当。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责任担当的认知还是比较清晰的,情感态度也比较真挚,也在努力践行自己的责任担当。总的来说,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生责任担当与社会进步、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望不尽一致,表现为自我责任担当意识薄弱;社会责任担当短缺,社会参与度有待加强;集体精神尚可,民族荣誉感强,但行动力不足,不能知行合一。高校应当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实现当代大学生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担当;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2-0020-03

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的内容

(一)责任担当的内涵

人类社会是多种社会关系的集合,在这些社会关系中,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时承担每个角色赋予的责任和义务。责任担当就是我们对自己角色所承担义务的感知和践行。因此,责任就是担当,面对责任,首先考虑的是责任主体是否有责任感,其次是他是否有能力承担。在社会实践中,只有将责任主体的责任感,通过担当能力转化为实践活动,才能完成责任担当过程。

(二)责任担当教育的内容

根据責任主体的不同,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可以分为自我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

1.自我责任担当自我责任是指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生命、生活、学习和职业发展负责。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珍惜生命,热爱自己的工作,才可以对他人、社会、国家负责。

2.家庭责任担当

家庭责任是指个人对家庭理解、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家庭责任是人类最基本的责任形式,包括父母对子女的监护责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责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分担的责任。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承载着社会成员的情感和经济,社会成员之间,情感交流更多地存在家庭之中,每个大学生作为各自家庭中的一分子,必不可少地承担着一份家庭责任。

3.社会责任担当

社会责任是大学生首要担当的责任, 担当是责任的承受,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独立自省。一个人只有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从而贡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责任担当就社会责任的意义而言,应该是寻求在其位谋其政,履行人民、社会和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人不但要有社会责任感,还要勇于为社会与人民的责任而担当。

4.国家责任担当

国家责任首先是爱国,只有先从情感上去爱这个国家,才会从实际行动中去主动承担自己的国家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正朝着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进。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个世纪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国际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不稳定。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合作与共赢仍然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全球共识。在这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负责任的人,人的发展需要中国青年承担重任,责任担当已成为国家的需要,时代的声音。

二、大学生责任担当的现状分析

本文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角度,从认知水平、情感态度、践行情况三个维度设计问卷;通过电子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答卷361份,男生占77.7%,女生占22.3%。

(一)当代大学生对责任担当的认知还是比较清晰的,情感态度也比较真挚,也在努力践行自己的责任担当,总的来说,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1.自我人生态度比较积极

所谓生活态度就是人们通过实践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活问题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志。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会遇到义利、荣辱、善恶、苦乐、成败、福祸、生死等矛盾,对待这些矛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是积极勇敢地面对,还是颓废失落,破罐子摔,都取决于的人生态度。在分析整个问卷的过程中,在问到“您认为每个人的生命属于自己吗?”,有57.7%的人选择“不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许多责任”。只有珍惜自己的生命,才能承担其他的责任。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是相当积极的,他们大多懂得人生的价值,珍惜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是大学生的职责,在问到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的时候,绝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是对知识的渴望、对顺利毕业的渴求以及希望学习有用的东西,对将来有帮助。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自我成长的认知还是比较清晰的,知道要通过积极的学习不断地成长,能够主动承担起自己学习和发展的责任。在问到“你的人生目标是怎样的?”有91.9%的人选择了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只有2.8%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比较模糊,选择“只要自己过得好就行”。总之,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论是从生命价值、学习目的、人生目标、自我认同等方面,大学生的表现大多数都是积极向上的。

2.社会责任感较强

人生价值如何实现?一个人只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地为社会和人民做贡献时,才能实现。在问到“是否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大多数同学都表示会积极参加;在看到学校的水龙头、投影仪没有关的时候,有95.5%的人会选择主动关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还是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会在实践中积极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3.家庭责任意识较强

家庭责任既包括父母对子女,又包括子女对父母的责任,它要求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负责。在问到“你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关心家庭事务吗?”有88.3%的人认为“有必要”,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家庭责任,人只有意识到这种责任和义务,并且认同接受,才能内化成一种自觉的意识,才能履行这种责任和义务。在问到“你主动联系父母一般都是因为什么事?”78.8%的同学选择“问候父母”,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孝心还是值得肯定的,一个有孝心的人对待其他的人和事才会富有责任心和同情心。在面对婚姻的问题上,有69.6%的学生选择相信爱情,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升华,有6.1%的学生选择“婚姻是为了后代”,大多数学生还是有着正确的婚姻观,积极践行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的道德观。

4.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强

大学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青年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不懈地奋斗,也是大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一个人要担起国家责任,首先应该在感情上爱国,在问到“你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很骄傲。在被问及“你是否关心国家大事”时,90%的人选择关心。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也积极地想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大学生责任担当与社会进步、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望不尽一致

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高度自觉的责任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自觉承担对国家、社會、家庭的使命和任务。可是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受不同思想、观念、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现状,却同当前社会进步、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望不尽一致。

1.自我责任担当意识薄弱

(1)对待生死问题,思想不够成熟。在面对有关个人生命的问题时,虽然有大部分学生承认生命是父母给的,自己应该对自己生命负责,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生命是自己的,没有人能干涉自己的生死,甚至有个别学生选择不确定,对生命的认识缺乏深思熟虑,模糊不清,像这样的学生,一旦人生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在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很有可能选择逃避,甚至有的会结束自己的生命。

(2)学习缺乏目标,积极性不强。当被问及学习的目的时,一些学生选择回答是努力学习以通过考试并毕业。这样的回答看似有目的,但是缺乏远瞻性和持续性。学习是终身之事,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才能有持久的学习动力。问卷中甚至还有2.5%的人选择“学习没什么目的,是家人要求的”,像这样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为学习是给父母学,活一天,混一天,这样的学习态度,又怎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学习效果了。

(3)人生理想不够远大。当被问及人生目标时,当代大学生有29.8%的学生选择“找个好工作,过正常人的生活”,23.7%的人选择“赚钱孝敬父母”,可以看出大学生的都有自己的人生目的,而且都非常现实,这一点没有错,可是如果大家都是这样的人生目标,国家谁去建设?民族谁来振兴?所以当代大学生不能只是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必须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国家民族的伟大事业联系起来,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统一起来,理想不仅仅是为个人美好生活提供向导,服务当下,更是开创未来,激励个人和社会共同发展。

(4)对未来缺乏规划,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面对问题“你大学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大多数学生是务实的,毕业后知道自己的职业方向,但17.3%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办。对自己未来没有计划,缺少清晰的职业规划。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目标是好事,但是对目标有没有进行时间计划?可行性如何?如果没有仔细的考虑,将非常盲目。如果没有目标,那么毕业后就更加茫然了。

2.社会责任担当短缺,社会参与度有待加强

(1)对他人有强烈的责任感,但践行不够。在问及“若你的朋友要去做你认为不对,违反社会公德的事,你会怎做?”有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多次提醒,三思而后行”;有25.6%的学生选择了“一个小提醒”;甚至1.1%的学生选择“没关系,只要他们不做就行”;1.9%的学生说“这是他自己的事,不要阻止”。从以上可以看出,在朋友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学生会出手帮助,同学们对他人责任意识还是有的,也知道他人做得不对,自己有义务去提醒,但是部分学生认为我提醒你就行了,至于你做不做,改不改,不关我的事,其思想觉悟和行动力还有待加强。

(2)社会责任感强,但参与程度不够。当被问到“你对勤工俭学的行为有什么看法?”42.3%的人表示赞同,并在做;34.8%的人表示赞成,但是自己没有做过。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是行动力欠缺。在问到“你还在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吗?”总是积极参加的只占22.3%;有66.3%的人选择偶尔参加;11.4%的人没有参加。可以看出,同学们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履行得还不够好,社会参与度还有待加强。

3.集体精神尚可,民族荣誉感强,但行动力不足,不能知行合一

(1)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中采取积极的态度,但仍有部分学生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存在功利思想。在问到“看到学校的电灯、投影仪和水龙头未关时,你会主动去关吗?”绝大多数同学会选择主动关闭,但是仍有0.6%的学生选择“不会,那不是我的事情”,说明这些同学还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情,是不会选择去做的。有2.2%的同学选择“从来不会注意这些细节”,说明这类学生从根本上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有1.7%的学生选择“装没看见”,可以看出明知应该做,却选择不做,说明集体责任意识缺乏,需要不断的引导和教育。

(2)国家荣誉感强,但不能知行合一。“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吗?”88.3%的同学选择了非常骄傲,8.9%比较骄傲,但还有1.4%的学生选择没感觉,1.4%的学生选择有时骄傲,有时相反。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心系国家,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但仍有极少数学生模棱两可,缺乏国家责任感。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一个不爱国的人,也就谈不上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并对国家的命运前途有深远的影响。在回答“如果国家让你去做一件你不怎么喜欢的工作,你会去做吗?”选择一定去做的只有30.4%,视情况而定的占到54.9%,选择不去做的有7.2%,先看报酬的有7.5%。可以看出,当祖国需要大家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以国家利益为先。有的同学视情况而定,掂量一下是否对自已有利,这是典型的利己主义;有的同学做事前先看报酬,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有的直接就拒绝。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非常爱国的,有较强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能够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先,不计较个人得失,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国家责任感欠缺, 不能知行合一,

且以个人利益为重,为国家做贡献的行动力不足。

参考文献:

[1] 梅晓芳,杨智强.新时代大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意义与实现路径[J].经济师,2020(7).

[2] 张元,赵芝瑞.“以学生为中心”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20(1).

[3] 张爱梅.以十九大精神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J].青年与社会,2019(29).

[4] 任秋雯.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74).

[5] 温鹏升.高校大学生自主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与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9(8).

[6] 邱柏茹.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J].读书文摘,2019(13).

[7] 李芳芳.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培养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9.

作者简介:肖俊英(198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思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董惠安)

猜你喜欢

责任担当现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素人真人秀节目的价值坚守与责任担当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新建本科院校校内专业评估体系构建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浅谈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