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模型思想

2021-12-11赵婉旻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模型思想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摘 要】科技在进步,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如今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学技术更科技化,更现代化。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将信息技术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以“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为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模型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8-0225-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手段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将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和家长、学生的需求紧密结合,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信息技术来武装自己,让课堂教学模式紧跟社会趋势而变化。

1   采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的必要性

模型思想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数学学科知识而形成的重要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1]。模型思想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新增加的核心概念,要求学生能运用形象化的数学语言,抽象、概括地表述所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等内容。

如今的数学课堂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对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相结合,不仅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让课堂教学更现代化[2]。

2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策略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这一课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学生直观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激发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达到了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2.1  即时投屏,促成“角”模型的初建

丰富的直观表象能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使学生通过声音、图像、色彩等直接感受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

课前准备工作对于这一节课的教学来说尤其重要。在课前,笔者已经准备好了这节课的教学资源,并把这些资源保存在教学助手云盘中,这样笔者可以在课堂上快速找到要用的课件、教案等。

【课堂片段】

(课前登录教学助手,找到上课需要使用的资源)

师:同学们知道生活中哪里有角吗?

生:桌角、墙角、三角尺也有角……

师:刚才大家说的都是生活中的角,今天我们要来认识数学中的角。老师带来了一把三角尺,上面有角吗?谁来找一找?

生上前指角。

师:刚才几个小朋友都指在了三角尺尖尖的地方,你觉得这是一个角吗?

有学生说是,也有学生说不是。

师:这只是角的一部分,叫顶点。拿出三角尺,我们来摸一摸顶点。

师:角除了顶点,还缺什么?

学生:还要有两条线。

师:是呀,除了顶点外,角还有两条边。拿出三角尺摸一摸边,有什么感觉?中间形成夹角的才是角,我们画一个小圆弧,这是角的标记。

为了使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更强,笔者在课前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学生理解的生活中的“角”,其实和数学中的“角”有一些不同。学生认为的“桌角”“墙角”这些都属于“角”,和这节课要学习的“角”不属于同一种。此外,在指角的时候,学生通常会找尖尖的部位,认为尖的地方就是“角”,他们以为的“角”其实并不完整。

学生刚开始指角时只指一个点,学生会发现:如果把三角尺挪开,那么只留下了一个点,这个点是零维。此时教师用教学助手结合PowerPoint投屏展示“角”,逐步引导学生感受从点到线,从线到平面图形的过程,也就是从零维到一维,从一维到二维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一步一步地搭建出了“角”的模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2.2  穿插微课,巩固“角”模型的理解

如今的教育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能促进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微课,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新颖的图片或视频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3]。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以直观思维为主,由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和经验,进行分析、抽象和概括并加以应用。而微课能够把原本用语言描绘的客观事物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在上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找到角,因为这时候的“角”非常直观,但如果要把这个直观的“角”抽象成数学中的“角”,光靠“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笔者设计了两次画“角”的环节。在操作的过程中,也很明显地能够看出学生由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是存在困难的。第一次画角,是基于学生上一个环节的学习经验,根据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基本模型去画,有的学生只是在尺上描了一个角,但这个角不具有角的几个基本特征。基于此,笔者采用了微课的方式,更新颖地呈现了“角”的正确画法,并着重强调了角的特征。然后再次让学生尝试画角,这一次学生都画成功了。这不仅是因为微课展示的画角过程更清晰,还因为学生经历过第一次画角活动之后,在脑中已经尝试把图中的角抽象出来,只是欠缺一些方法。应用微课教学,帮助学生在脑中巩固了“角”的模型,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模型思想。

2.3  评价互动,应用“角”模型的实操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许多平台都具有移动无线端操作文件传输、实物拍照上传展示、触摸板控制等功能,在课堂教学中为全班交流、小组展示、评价互动等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

笔者在下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吸管、纸片、小棒等,让学生做“角”,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动手做“角”的过程中,笔者紧扣“角”的特征,引导全班学生交流、评价,同时把学生操作的过程投影展示出来,让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操作的过程。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得出以下结论:吸管上的“角”是最容易得到的,通过折一折的方法,不管从哪个位置折,都能得到一个角;正方形纸片如果不折叠,其实在上面已经能找到角,通过折叠,能发现更多的角;小棒其实就是角的两条直直的边,只要拼在一起,就能得到角;毛线是最困难的,需要两人合作。这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合作互评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评价能力。小组合作的气氛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之后全班交流互评,更加强了“角”模型的有效运用。数学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上教学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这两种能力,还结合了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丰富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的培养能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建立起一种具有数学结构特征的“模型”载体,这种载体能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4]。

【参考文献】

[1]吴燕楠.以数学核心问题 促数学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

[2]马增福.小学数学“模型思想”中“核心素养”解读——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11).

[3]何晓燕.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6(8).

[4]王金芙.中国教育现代化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2).

【作者簡介】

赵婉旻(1991~),女,汉族,江苏太仓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模型思想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明暗交织话建模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探数学模型思想的构建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