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端天气“非线性”到来

2021-12-11刘萃

青年文摘 2021年20期
关键词:非线性摄氏度气候

刘萃

不是单一偶然事件

2021年7月罕见暴雨和洪水席卷德国、荷兰和比利时等西欧国家,截至7月底,这次洪灾中的遇难人数已经超过200人,数百人下落不明。

与此同时,美国西岸和加拿大西部广大地区都在高温炙烤中煎熬。7月10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死亡谷,气温达到惊人的54.4摄氏度。这一温度立即成为人类自有科学精确记录能力以来的全球最高气温。就连一向气候凉爽宜人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利顿小镇,也在6月29日创下49.6摄氏度的最高气温纪录。据估计,加拿大因今夏高温极端天气所致的死亡人数有约500人。

持续高温干燥的天气不仅让美国西北部地区出现了严重旱情,还引发了多起森林大火。靠近加利福尼亚州的山火,持续燃烧两周,侵吞了大约39万公顷森林和土地,超过了洛杉矶的城市面积,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森林大火,对空气和环境都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北美洲并不是遭遇酷熱高温的唯一地区。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也迎来了34.8摄氏度的高温天气,打破了自1901年以来当地6月最高气温纪录。

科学家们认为,极端天气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地区的极端天气事件,往往都会伴随着其他地区的极端天气事件。

根据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的研究分析,2020年与19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之时相比,全球平均温度高出了1.2摄氏度。且这种温度的上升在不同地区也不是均等的——北极地区温度的上升速度就是其他地区的三倍。这样的不均衡,导致了对北半球气候影响极大的高速气流带受到严重阻碍。

英国气候专家海莉·福勒解释说:“随着北极地区的气温升高,北半球纬度间的温差变小,从而使得高速气流带被破坏且运行速度降低,加上温度升高后大气吸收了更多的水分,这就导致极端暴雨更加频繁发生。”相关研究表明,温度每上升1摄氏度,空气中能吸收的水分会平均增加7%。这样的结果就是,暴雨在短时期内就能带来极端降雨量。

当前有一些学者甚至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理论:最近的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是全球气候系统进入危险状态的信号。我们没能看到气温温和地、循序渐进式升高,也没能看到极端天气事件的缓慢发展,因为研究者们发现,我们看到的是一系列“非线性”的极端天气事件,有如多米诺效应,将旱灾、高温、暴雨等极端事件串联起来。

虽然气候专家们在很早之前就指出全球气候危机会给地球带来更加频繁的风暴、洪水及酷热等极端天气事件,但近期发生的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也“极端”到超出了科学家的预期。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也得出一个明确结论: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现象会更加频繁地发生。IPCC报告主要作者之一弗朗索瓦·戈蒙尼教授指出:“被我们称之为‘极端的特殊性到如今已逐渐常态化,而过去那种我们习以为常的气候已经一去不复返。气候变化没有疫苗可以预防。”

不管如何逃避,都无法绝对安全

全球极端天气事件似乎会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不是遥远的长期计划,而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气候变化的灾难绝不是一次性的不幸事故,而是人类日复一日地在全球各地展开活动后的破坏性结果。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近期描绘出一幅有关全球变暖的绝望画面:在未来的几十年,如果全球气温在19世纪工业革命之前的水平上再升温3摄氏度,地球上大面积的热带地区会酷热难耐到无法从事任何户外活动,珊瑚礁和赖以生存的海洋生态系统将会消失殆尽。严重的粮食歉收将是一种常态,南极洲和格陵兰附近的冰山将一去不复返,迎接我们的将是用单位“米”而不是“毫米”来计量海平面上升的程度。

就在8月9日,IPCC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该报告包含了对“气候临界点”的描述,指出气候临界点一旦被突破,就可能造成包括复杂的极端天气事件在内的破坏性影响。

在谈到人类如何行动起来应对全球变暖与极端天气的影响时,英国牛津大学环境变化研究所副主任也是“全球天气归因”组织创始人之一的弗里德里克·奥托博士表示,即使现在每个公民和国家都能履行约定来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们仍然能看到更频繁、影响更重大的极端天气事件。因此,她建议,除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应该投资并致力于社会如何调整并适应未来的极端天气事件。

全球变暖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课题,但是如今我们真的眼见为实了。面对最近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连续不断的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带来的毁灭性破坏,最可怕的或许是,无论我们如何逃避,其实我们都无法绝对安全;无论我们如何感觉置身事外,其实我们都身处其中。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第30期,张云开图)

猜你喜欢

非线性摄氏度气候
守护1.5摄氏度
适应气候变化:气温上升3摄氏度的世界无安全之所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电子节气门非线性控制策略
基于SolidWorksSimulation的O型圈锥面密封非线性分析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行驶状态估计
工业机器人铝合金大活塞铸造系统设计与研究
跟踪导练(二)(2)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