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语文园地的编排特点与教学策略
2021-12-10陈宝铝
陈宝铝
【摘要】統编教材的语文园地与选文及作业系统相辅相成,较为完整地反映了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要求、能力要求、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联——呼应语文要素,实现整体推进;探——引导发现探究,掌握规律、方法;用——突出语言训练,发展思维与能力;拓——拓展、链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园地,编排特点,教学策略
语文园地属于统编教材辅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属于语文栏目内容,与选文及作业系统相辅相成,较为完整地反映了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要求、能力要求、方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回归”的指导思想。认真研究语文园地的编排特点,灵活采用教学策略,扎实教好语文园地,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园地的编排特点
1.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语文园地共有13 个部分,其内容含拼音、识字、写字、书法常识、查字典、学词、学句、学段、标点符号、修改符号、修辞手法、多种的表达方法,乃至学习方法,涉及方方面面,十分丰富。仅“日积月累”就安排了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楹联、蒙学读物、古诗词等内容;其形式多样,有文字叙述式、图表表达式、单篇呈现式、模仿借鉴式等。
2. 重训练、重自学、重规律的揭示
13 个部分可以整合成七大块内容:(1)立足沟通课内外,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主要体现在一、二年级共计32 次的“我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这两个部分中,二者之间也反映了内在的逻辑发展。(2)突出写字指导,增长学生的书法知识。一至六年级28 次的“书写提示”集中体现了这个要求。(3)强化低年级语文单项基本功训练,力图打好基础。在一、二年级安排了11 次“用拼音”“查字典”“写话”,正是突出了这一点。(4)强调语言文字运用,力图在运用中形成能力。为此,一、二年级安排了30 次“字词句运用”,三至六年级安排了52 次“词句段运用”。(5)着眼于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这主要落实在一、二年级8 次“展示台”与一至四年级44次“识字加油站”中。(6)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梳理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这在一、二年级9 次“我的发现”与三至六年级52 次“交流平台”中体现得尤为明显。(7)活用传统方法,促进量变到质变,打好语文基本功。一至六年级都安排了“日积月累”,共计82 次,强调的正是这一点。
3. 与单元内容有一定联系,但又自成体系
语文园地中的有些部分与语文要素密切关联,最密切的是“交流平台”,其次是“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在该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第1 题“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安排了两组形容声音的词语:第一组形容声音大,如“人声鼎沸、锣鼓喧天”等;第二组形容声音小,如“窃窃私语、鸦雀无声”等。第2 题“选一个事物,用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左边列举了生活中四种常见的事物:风、烟花、雷雨、小狗,右边呈现了五个表示时间短暂的加点词:霎时、顿时、忽然、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引导学生运用右边的一两个词语描绘左边的一个事物,体现景与物的变化。两道题分别从口述(想象、交流)与书面表达两个方面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就是从表达角度来落实语文要素,使学生对画面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该单元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则安排了有关提问的名言“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等,显然是与语文要素相呼应的。当然,也有仅借用本单元课文的语句来进行训练的。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词句段运用”的第2题“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所用的例句就是本单元课文《鹿角和鹿腿》与《陶罐和铁罐》中的语句。
所谓“自成体系”,一方面,整个语文园地的设置与安排很科学,涵盖了小学阶段知识与能力的训练点,总体上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体现了单项训练不断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语文园地中有部分内容与语文要素没有关系,是按照编者的总体规划进行安排的。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该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道题:(1)了解文言文中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2)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很慢或时间很快的内心体验;(3)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显然,这三道题与语文要素是没有什么联系的,这也就体现了其“自成体系”的特点。
二、教好语文园地的四大策略
1. 联——呼应语文要素,实现整体推进
这一策略主要针对与语文要素有联系的内容。教师在备课语文园地时,要有宏观思维,力求整体把握。首先,认真审视其中与语文要素有联系的内容,将其作为首要任务;其次,客观分析其与语文要素的内在联系,弄清编者意图;最后,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落实语文要素的层面予以教学。比如,“交流平台”的主要功能在于引导学生从本单元的阅读实践中总结梳理出规律性知识或方法要领,将实践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绝大多数单元的“交流平台”与语文要素有紧密的关联。对于此类单元,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先细心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以便理解语文要素的具体内涵,更加精准地教好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该单元“交流平台”属于“对话式”,内容是提高阅读速度的三种基本方法。教师可以把这些方法融入单元课文的教学中,到了“交流平台”的教学时,学生已有丰富的实践感受,只要一点拨,自然就心领神会。“交流平台”教学的大体思路:回顾学习历程—梳理方法、规律—再次实践印证。回顾学过的课文内容、回忆学习过程是不可少的环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梳理,坚持以例说理,切忌以理说理。再次印证是促使学生将理论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可以选取课文局部,让学生运用方法自读实践,或是出示片段、短文,加以实践。
对于“词句段运用”中与语文要素有联系的内容,要抓准连接点,明确训练的要求,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教学。有的“词句段运用”的内容是集中于一个点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对这个点留下深刻印象。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阅读方法虽多种多样,但读懂词句应是阅读古典名著最基本的一个方法。所以,该单元“词句段运用”安排的三道题都与“猜读”有关:(1)能说出古典名著中常见事物名称的大致意思,如榜文、印信等;(2)回顾、总结猜测古典名著中语句意思的方法,如“请勿自误、瞑目蹲身”等;(3)能根据古典名著中的外貌描写猜测所写的人物,并能说出理由。教师在教学时,要顺承对“交流平台”的梳理,引导学生总结出“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多种方法,然后运用这些方法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样学生的印象就比较深刻了。
对于有些“词句段运用”中与语文要素有联系的内容,还要着眼于促进阅读向表达的转化。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词句段运用”中安排了课后题“读一读,体会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写具体和写简略的不同表达效果,了解长话短说的几种形式。掌握这几种形式对于简要复述很有帮助,对于平时的表达也是很有好处的。这样的题目可以提前结合精读课文《西门豹治邺》的教学,联系课文中的一些语句进行训练,既为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这篇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有效促进了阅读向表达的转化。再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该单元“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游子吟》这首充满母子情的古诗,二者遥相呼应。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联系语文要素,让学生讨论《游子吟》主要表达了什么感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
紧密联系语文要素,就会使语文园地相关部分的教学左右逢源,更具有内涵,语文要素的教学也会更为完善,从而实现整体推进。
2. 探——引导发现探究,掌握规律、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现探究,掌握学习规律与方法,应是語文园地教学的一大任务与特性。安排于第一学段的“我的发现”与“展示台”的教学,应尤其注意这一点。“我的发现”的内容以发现形声字形旁特点为主,兼顾形声字音旁特点,以及像“雪白”“寻找”之类按一定方式构词的词语。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以期学生触类旁通,学会自主识字。“展示台”主要的内容是展示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与成果,涉及利用卡片认识其他同学的姓名,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其他课本、食品包装识字等,还安排了对容易写错笔画的掌握、写字姿势的提醒以及关于借阅书籍的常识等,力图促进学生自主识字方法的掌握与习惯的养成。“展示台”的教学,应与平时提倡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要让学生根据要求充分展示,互相启发,达到“两促进”——促进部分不善于或基本没有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得到启发,有所提高;促进所有学生对自主识字的方法、途径更为了解,进而更好地自学。
“字词句运用”与“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字词句运用”第2 题:“根据不同的提问,读读下面的句子:‘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提问的内容是:“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种子睡在哪里?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教学时,可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提问正确读出句子的重音,并在读的过程中形成这样的意识:句子的重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也就是要联系上下文,凭借具体的语境来确定。这种意识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理解文章内容、提高朗读能力都很有帮助。再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2 题:“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自己类似的体验,再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1)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 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2)几十年··,几百年···,几千·· 年· ,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这道题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很慢或时间很快的内心体验。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结合本单元精读课文《跳水》与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琥珀》的内容,通过两句的对比思考:为什么第一句中的“四十秒钟”大家会觉得时间太长,而第二句中的“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却一转眼就过去了?接着,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觉得四十秒太长,是因为人们急于救出落水的孩子,是这种心态决定了对时间的感觉;而琥珀的形成需要地下深处的高温和高压,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从琥珀形成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于“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会有“一转眼就过去了”的感觉。让学生明白,时间的长短、快慢是相对而言的,不同情形下相同的时间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这样,学生对于蕴含其中的规律性知识就比较清楚了。最后,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于时间快与慢的体验,再仿照例句写一写。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去发现,去总结,从而掌握规律与方法。学习经验的不断累积,必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提升。
3. 用——突出语言训练,发展思维与能力
从运用角度来落实语文园地的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将所要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十分关键。很多部分都需要教师设计一些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运用,如“交流平台”,若能在学生形成理性认识之后,再安排个课内外片段的阅读,无疑对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将会很有帮助。对于“日积月累”中的古诗词,我们不能拔高要求,要与作为课文的古诗词区别开来,只要求读读背背、理解大意即可。但在期末复习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可运用的语境,检测学生的背诵与理解情况。例如:
下列哪一个诗句不是写儿童的?( )
A.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D.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是三年级上学期的题目,出示的四句诗分别出自本学期所学的《所见》(“日积月累”)、《望洞庭》(课文)、《夜书所见》(课文)与《采莲曲》(“日积月累”)。这样的练习,在整合中突出了理解与运用,能让学生较好地复习“日积月累”中的古诗词。
“字词句运用”与“词句段运用”里本身就有不少题目,教师在教学时不宜“单打一”,把学生解答这些题目作为终极目标,而要以解答这些题目为基础目标,在学生训练之前或之后进行过渡训练或巩固训练,以提高训练效果;或在运用课本的同时转变运用的对象或方法,让学生学得更灵活。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1题:“你知道下面词语的意思吗?说说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它们。”内容有“打头阵、挑大梁”等。从题目要求来看,有两个层次:一是要懂得这些惯用语的意思,二是要知道这些惯用语分别用在什么情况下。在学生口头练习之前,我们可以安排这样一道题来过渡:
把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子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
在这次学校举行的活动中,向来胆小的东东地,担任了主持人。
A.开绿灯占上风B.破天荒挑大梁
C.开绿灯挑大梁D.破天荒打头阵
这样的过渡题,有助于学生打开思路,再练说就容易得多了。
有时候,可以在学生训练之后再设计一些巩固提高的题目。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1 题,安排的是有关概括语句意思的练习。在完成之后,我们可以出示下列题目进行巩固练习。
下列句子中,意思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刻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A.老孩子提到腊八粥。
B.谁都喜欢吃腊八粥。
C.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
D.老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
概而述之,灵活设计各种语言运用的题目,有助于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进而转化为能力。
4. 拓——拓展、链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拓”指的是教师要立足于语文园地提供的内容与形式,结合运用,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让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见识,促进学法的迁移,进而促进能力的提升。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内容是积累鲁迅先生的一些名言。教师完成教学后,可以布置学生阅读鲁迅的有关作品,寻找鲁迅的其他名言,记下来,并想一想名言的内涵,也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其他人评价鲁迅的名言。这样的拓展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鲁迅,既扩大了阅读面,又丰富了语言积累。再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内容是出示一些标牌,让学生认识“税、档”等字。完成教学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一些标牌,识记一些生字词,以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又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第1 题,出示了“志存高远”“精忠报国”等八个描写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说词语形容的人物有哪些。在教学之后,教师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1)再写出若干个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2)试着写出形容人物品质低下的词语;(3)阅读一篇或一本课外读物,为一个人物作简介,再根据人物简介判定用哪一个词语形容比较恰当。如此一来,学生的语言与思维都能得到有效发展。
及时进行必要的拓展、链接,能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更为开阔,也能使学生的知识面、阅读面得以扩大,语文园地的功能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当然,对上述四個策略作分项阐述仅是行文的需要,在具体教学中,有时可以运用单项策略进行突破,更多时候应综合运用这些策略进行教学,选择什么样的策略应根据内容特点和学情而定。
总之,语文园地的教学必须基于其特点,采用适当的策略,着眼于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启发学生认识规律,掌握方法,通过运用转化为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