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组创新备课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

2021-12-10杨峻一李杨李正吉

中学物理·初中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杨峻一 李杨 李正吉

摘 要:本文基于学科组创新备课,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初探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策略.创新的备课教研为备课团队的思想和理念注入更多活力,对教师而言,让学生从中受益,是备课团队最大的幸福.本文以西南大学附中初中物理备课组创新备课教研的规划、调整、实施为例,通过备课组创新教研,尝试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物理人的智慧.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备课;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22-0005-03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有经费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课堂培养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7-10-63);重庆市教育学会第九届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课型设计策略与评价量表开发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H2018B234);2016年度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项目编号:2016cqjwgz3093);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新高考方案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5cqjwgz3047).

作者简介:杨峻一(1986-),男,重庆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工作;

李杨(1989-),男,浙江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工作;

李正吉(1977-),男,山东人,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研究工作.

在新课程的浪潮中教师的备课若只是把握知识和教学进度显然是不够的,物理的教育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公式定理层面就稍显枯燥和乏味,学生会逐渐丧失好奇心.教育家斯金纳曾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因而就需要创新备课教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尝试将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相联系,如图1所示,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让学生以兴趣促学习,以学习明事理,真正爱上物理,让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对于我校初中物理学科备课组而言,科学创新的备课教研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是成就优秀教师的基石,是打造优质课堂的保证,是核心素养落到实处的载体.

1 “学生能学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形成物理观念课堂

1.1 集体备课,完善教学内容

常规的备课教研就是明确这个阶段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程度,如何带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检测都需要整体规划,物理需要带给学生什么,初中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物理知识,这是打造知识维度课堂的关键.

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备课组要进行集体备课,规划整个初二的教学安排,同时详细制定周计划和学期计划.

1.2 师徒结对,打磨教学细节

集体备课时间有限,而教学具有很多值得研究的细节.每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也各有特点,在针对教学细节处理上,宜采用师徒结对的模式,效率高,针对性强,在空余时间,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在备课组教师间形成讨论,这样的教研更具有实效性.

这些问题往往来自于鲜活的课堂,比如年轻教师提出“如何评讲作业试卷?”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一线教师知道她的困惑在于怎么讲才能让习题课不枯燥而且高效.刚开始教学生涯的一线物理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大部分新教师会听资深教师的习题课,有的非常传统,有的非常幽默,有的针对性很强.下课后新教师自己整理时会发现无法模仿,就算硬着头皮去模仿,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师徒在打磨这些教学细节时,一般会采用如图2所示的模式流程.这样互助式的打磨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年轻教师,也能充分利用老教师的教学驾驭能力,在物理课堂上明确“学生能学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随着时间流逝,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大量物理知识会逐渐遗忘,伴随学生一生发展并影响学生的不是具体的物理知识,而是提炼知识后在思维层面的改变.当学生将具体知识遗忘时,在头脑中剩下什么?笔者认为应是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形成以物理视角认识世界,同时获得思想、方法和观点,植根在学生头脑中的物理观念.

2 “学以致用,深度体验”——养成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探究的课外物理课堂

学以致用是物理教育的一个突破点.若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升学生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课堂上的知识用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生活和实验技能,让学生从内心真正爱上物理.以下是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初中物理学科组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让物理学习变得更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 “浮”出真知

在“浮力”章节的学习中,教材和习题中实验设计巧妙,计算公式繁多,浮力内容在整个初中物理阶段都是重点知识,学生会出现一些死记硬背公式的情况,学习显露出疲态.备课组及时备课教研,创新学习方式,调整教学策略,在今年4月底的备课会上大胆创新物理假期作业,停止 “五一劳动节”假期试题的命制,转而思考让学生利用长假应用浮力知识.在经过讨论和论证后,备课组统一意见,五一假期作业是利用浮力知识制作密度计、浮沉子、潜水艇(3个小制作选1样,时间充裕可做2-3件).

假期归来,教师收获精彩,备课组收获成功,学生通过学以致用深度体验物理知识的神奇和魅力.如图3所示是学生自制的浮沉子,如图4所示是学生自制的密度计,如图5所示是學生自制的潜水艇.所有作品初中物理教研组都给予等级评定,一部分优秀作品收藏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物理实验室,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自信心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这次创新作业考虑到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后的学以致用,也考虑到学生假期后要进行“浮力的应用”新课学习,因此教师将课堂维度延伸到课外,在相对充裕的假期时间里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动手制作的能力,作品无论精湛与否都体现学生的思考,在动脑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在动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实践能力,可谓“浮”出真知.

2.2 “称”出生活

在“杠杆”学习后,备课组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对于杆秤这个知识点掌握较差,在交流中发现学生对于杆秤的构造并不了解,大部分学生甚至没有见过杆秤.在学生学习省力、费力、等臂杠杆特点后的周末,备课组统一组织学生走进菜场观察杆秤构造,让学生自制一根杆秤(要求标注刻度),或者自制一架天平.

家长给予的反馈积极良好,学生能够主动要求一起去菜场买菜,还在家中寻找各种材料进行制作.如图6所示是学生自制杆秤,如图7所示是学生自制天平.一部分优秀作品收藏于物理实验室中并为孩子们颁发鉴定书(如图8所示).这就是物理的课外课堂,这就是教师打造的技能课堂,在生活中让学生发现物理,用物理点亮生活,真可谓“称”出生活.通过学生参与,物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上述操作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不能分离,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特定的方法练习才能得到清晰的认识.这里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培养学生的目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只有使学生经历和科学家相似的探究历程,才能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探究能力,提出问题并形成假设最终通过科学方法去求证以得到正确自洽的结论,体会探究乐趣,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通过上述动手动脑的体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在现象和概念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科学思维形成并运用到科学的认识活动中,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处理的方式和途径的体系.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學会尊重实验事实和证据,初步具备实证意识,形成严谨的态度;可以用科学思维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比如学生自制浮沉子、自制密度计、自制潜水艇、自制杆秤、自制天平等,重走科学家的思维和探究历程,在动手动脑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养成科学探究的实践意识.

3 “永葆好奇,乐学善学”——激发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物理课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的艺术》一书中写道:“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不可改变的特性.没有求知欲,便没有学校.”在今天的物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就更应该一起永葆好奇之心,快乐学习,善于学习.物理大师爱因斯坦也说过:“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这是一种思想精神的境界,是培养学生情感价值的课堂,它既渗透在每节课堂中,也体现在每次师生交流上甚至试题作业的布置上.

关注物理学历史进程,关注时事科学,关注有趣的物理事件,这是备课组在打造激发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的物理课堂所秉持的“三关注”.

3.1 关注物理学史

物理学科是严谨的科学.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个个优秀的物理学家创造一段段精彩的物理片段,当然其中也不乏很多有趣的传说,备课会上就要明确那些有争议的史实.比如伽利略是否在比萨斜塔上做过实验?布鲁诺是不是真的为哥白尼的日心说而牺牲?这些内容都在各个版本的《物理学史》上有所交代,作为教师也有必要在课堂上加以说明.

3.2 关注传统和时事

物理学还在不断进步,新的理论不断出现,旧的体系随时有可能被推翻.在每天发生的大事件中有很多值得研究的物理问题,这需要学生习惯用物理眼光看待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语言,关注时事,让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科学看待事物.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深厚的物理知识,关注传统,让学生敬仰我们的前辈智者,做具有崇高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好少年.

3.3 关注幽默

在一节课堂上需要让班级至少有3次笑声,这是备课组一直以来倡导的.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平时的交流,网络的收集,课堂创造的幽默,然后在备课会上汇总,这样备课活动也变得快乐轻松.教师有选择地在课前、课堂中间或者下课前秀上一段幽默,当然课堂幽默具有偶然性,但在集体备课中,大家认为课堂教学在进行25-28分钟的时候,学生最疲倦,这个时候适合缓和一下紧张的氛围.教师在学生面前展现出幽默与智慧,这也正是一种价值情感的熏陶.

科学态度其实是符合认识的客观规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不可以“就知识而知识”,应该将知识当作育人载体,全力挖掘知识中蕴含的情感视角和学生价值观的育人价值,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积极的人生态度,求真向善的科学精神.因此教师应挖掘物理学史,精选传统素材和时政时事培养学生的正能量价值观,在幽默的课堂中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打造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这不是一种模式,也不是一种改革,这是一个物理备课团队在备课教研中摸索积累的价值取向,在物理备课教研创新的过程中,计划、调整、实施,在创新备课教研的路上一步步走来,让学生真正受益,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地生根,这是每一位中学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幸福.

参考文献:

[1]廖伯琴,何润伟.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陈明选,黄波.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3]黄跃涛,李秀琴.第二个思考:物理备课组建设的策略——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研究视角[J].中学物理,2021,39(09):13-16.

[4]巍欢欢.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备课——以“二力平衡”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8):5-6+57.

[5]林莉.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浅议集体备课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J].高考,2019(13):64-65.

(收稿日期:2021-08-01)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