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可染:澄怀观道,山水融情

2021-12-10

学苑创造·C版 2021年11期

李可染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平民之家,本名李永顺。李可染小时候酷爱戏曲绘画,常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小学图画老师见他聪慧好学,称赞他“孺子可教,素质可染”,给他取名为可染。

1947年,经徐悲鸿先生引荐,李可染终于有幸拜齐白石为师。李可染在齐白石身边10年,每天为老人磨墨理纸,看齐师作画。虽然李可染不曾画一笔白石老人的花卉,但他认真学习了齐师的作画态度、用笔运墨之法,还有构思之奇伟,以及大胆独创的精神。

李可染开始画牛,可以追溯到1942年。那时候的他住在重庆金刚坡下的农民家里,住房紧挨着牛棚,每天都可以看到一头壮大的水牛。牛儿吃草、喘气、蹭痒痒等声音,李可染听得一清二楚。他认为牛不仅具有辛勤劳动、鞠躬尽瘁的品质,它的形象还憨厚可爱,于是他便开始用水墨画起牛来。

要想把牛儿可爱的形象再现到纸上,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李可染经过长期观察,对牛的动作习性熟稔于心。他笔下的牛,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他能把牛的形状、比例、动态掌握得恰到好处,更能把牛朴实无华的性格和充满泥土味的特色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

《归牧图》创作于1964年。墨的层次变化把两头靠在一起的牛区分得很清楚。牛背上的小主人戴着斗笠,穿着短衣短裤,他们忽然听见群鸟飞起的声音而回头观望,憨态可掬。画的后方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少许的留白更令人感受到树林的深远。最上方赭色的天空是黄昏时落日的余晖,远远看去像在暮色中燃烧的烈火,成群的飞鸟正划过树林朝落日飞去。这个在乡村随处可见的场景,在李可染的笔下却变成了一首极美的诗,这就是他用感情和匠心创造出来的意境。

提到留白,不得不提李可染创作的大量的浴牛图。池中不勾一线,便觉水泽四面。笔墨在境象之外,气韵又在笔墨之外,境象笔墨之外,别有画意在。

《九牛图》更是将牛的不同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幅作品中,牛的动、静、正、侧、藏、露、仰、卧等形态都表现得既概括又生动,是画家良好的造型能力与深厚的笔墨功力高度结合的精品力作。

畫品即人品,李可染后期的牧牛图,更升华为一种对牛的精神的理解,这精神也是画家本人做人、作艺的准绳。

李可染曾多次进行长途写生,通过赴四川、重庆、江西、广西、广东等地考察、作画,创作了《万山红遍》《井冈山》《漓江胜境图》等极具中国特色的水墨风景画作品。

李可染以“澄怀观道”四字,作为自己美学思想的总结和追求。六朝山水画家宗炳,好山水、爱远游,归来将所见景物绘于壁上,卧以游之,谓“澄怀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