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植技能人才成长土壤 培育大国工匠品牌队伍

2021-12-10李潇

职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工匠党员

李潇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九冶)成立于1966年6月,是中国五矿集团骨干子企业、中冶集团核心子公司。20世纪60年代,在三线建设过程中,十九冶听党指挥、忠诚担当,在极其艰苦的环境条件下,依靠广大技术工人的智慧和力量,在一片荒芜之地建起了举世瞩目的“象牙微雕”钢城——攀枝花钢铁基地,创造了冶金建设史上的奇迹。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十九冶已经发展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全国先进施工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央企业先进集体”,拥有以冶金、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为核心的“四特九甲”资质体系,10次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连续19年获得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

十九冶现有技术工人1159人(其中高级技师195人,技师290人,高级工523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87.19%,先后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国家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中央企业职业技能竞赛先进单位”以及“四川省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并多次受邀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一些省市作技能人才培养经验交流。

过去的几十年中,十九冶从一个单一的冶金建设企业逐步向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集团转变。在此过程中,广大技能人才立足岗位作贡献,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出了一批批精品工程,为十九冶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走进新时代,十九冶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和市场化需求,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狠下功夫、花大气力。以强化教育培训为抓手,进一步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工匠报国、技能强企行动,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平台,以赛促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了一批以周树春、刘建川、苏慧明等为代表的技艺精湛的工匠集群,建立了一支包含焊接、建筑金属构造等主要专业技术工种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十九冶培养的选手连续三届在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上夺得金牌,成為目前为止国内唯一一家获得世赛“三连冠”的中央企业,成功走出了一条技能人才助推企业高技术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三步并行,助力人才强企

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十九冶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制订了“以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带动和促进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通过多年的积极思考和不断探索,十九冶在技能人才培养上形成了一套独特体系,不论是人才的选拔、培养、激励、使用,还是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都积累了丰富经验。

基于这套人才培养体系,十九冶先后培养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技能专家7人、全国技术能手37人、省部级技术能手80余人;通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共获10个团体第一名、56个冠军、33个亚军;代表中国连续参加5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和建筑金属构造两个项目比赛,共夺得3枚金牌、1枚银牌、3个优胜奖,为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夺得“首金”和实现焊接项目“三连冠”。

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成就,有力引领和推动了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近几年人才队伍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职称与执业资格人数占比等方面有了显著改善,为十九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构建“党建+工匠”人才培养体系。近几年十九冶将党支部建设、班组建设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三合一”,将党建工作与班组日常工作深度融合,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开展“党旗飘扬、党徽闪光”行动。

发挥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和党员服务队的作用,依托技术能手、技能专家在十九冶7个主要专业技术工种创建了2个国家级、3个省级和7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办人最初只有4名党员,到今年各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已全部为党员。

弘扬“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精神。十九冶创新方式,在积极弘扬“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精神上形成了有效实践,通过《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国家级高端媒体和优秀的地方、行业媒体,加大对技能人才优秀事迹的宣传力度;通过推荐优秀技能人才获得各级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天府工匠等荣誉称号,当选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全国青联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委员等,进一步增强青年技能人才的政治荣誉感和使命感;通过创办技能大师工作室,扩大技能人才在行业的影响力,打造技能“传帮带”平台;通过优秀技能人才到学校或工厂(地)巡讲,激发广大技能工人成长成才的信心。

上述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在企业及社会青年人中形成了一股“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热流,引领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五个“始终” 推进人才培养

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充分发挥党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领导作用,认真落实“三培养、两推荐”要求,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优秀人才培养成经营管理干部,将党员经营管理干部、技术骨干推荐为中层管理人员,引导高技能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加强政治熏陶,培养技能人才感恩企业、忠诚企业、报效国家的情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始终坚持系统培养。从技能人才的价值观、品性品格、专业技能、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入手,多方搭建平台,全面提升和解决技能人才在成长各个阶段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助力其快速成才。积极开展工匠报国、技能兴企行动,以强化人才教育培训为重点,摸索出一条将技术工人培养成技能人才、技能专家、再到大国工匠的成才之路。

始终坚持校企结合。将旗下攀枝花技师学院雄厚的办学实力和企业项目现场的实操实练结合起来,让学校成为技能人才成长的大学堂,使企业成为技能人才成长的练兵场。通过工学一体、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平台,形成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查理论、理论和实践水平双提升的良性互动。

始终坚持服务生产。通过聚集各专业工种优秀技能人才组建“工程项目突击队”,如“西部铁军——周树春焊接工程队”和“刘建川工程突击队”,参加企业“急、难、险、重”等重大工程建设,促进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

曾正超、宁显海、王晨宇等众多世赛、国赛获奖选手都参加了十九冶越南台塑河静钢铁高炉项目、孟加拉项目、东盟项目等众多“一带一路”重大工程建设。他们将大赛的标准规范应用到工程项目施工中去,通过赛场和现场的融合,从技能上、精神境界上得到很大的提高,逐步从技能人才成长为技能专家,乃至大国工匠。

始终坚持总结创新。一是结合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坚持不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人才评价,在国内首次创新性总结提炼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4F”机制(复制建设经验、覆盖主要工种、辐射基层单位、服务施工生产)。二是将技能大师工作室、班组建设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打造“党建强企、工匠报国”品牌。三是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复制到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上。十九冶开展两年一次的职业技能竞赛,将技术工种和专业统筹考虑。四是打破技能人才评价与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界限,积极探索“双师”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改变了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现状。五是不断总结技能人才培养经验,撰写现代化管理成果报告和发表论文。

近期,人社部公布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名单,十九冶获批设立焊接、建筑金属构造两个项目国家级集训基地。十九冶将充分利用两个国家级集训基地的资源优势,以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持续提升技能教育水平,促进世界技能大赛标准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场地建设等方面对接,强化技能训练,保证训练效果,力争在2022年中国上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四连冠”,为国家和企业增光添彩。

(作者系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工匠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工匠神形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