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学家裘法祖院士与血防

2021-12-10方正明柯育萍陈英汉邓静萍

中国医学人文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同济血吸虫病门静脉

文/方正明 柯育萍 陈英汉 邓静萍

作者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史文化研究会

裘法祖(1914-2008),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外科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器官移植主要创始人,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裘院士说:“我想,我们医护工作者在给病人看病、治病的时候,在思想上应该形成这样一个概念,这就是:假如坐在或躺在你面前的病人是你的亲人的话!”1他长期致力于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正是仁爱医术的体现。本文重温历史文献,缅怀裘法祖院士的血防事迹。

2021年教师节,裘法祖雕像(方正明摄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校园)

1970年代末,裘法祖与省血研会部分委员在一起共同探讨防治科学技术问题,左2裘法祖,左1魏德祥(引自《湖北血防画册》1986年版)

1950年代 心系40万晚血贫苦农民

我国古代医家历来重视仁术,即仁爱医术。所以只有高尚的人才有资格当医生。

——裘法祖1

血吸虫病曾经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血吸虫病人数量1 000万,其中晚期血吸虫病人40万,这些晚血病人都是贫苦的农民,病入膏肓,贫病交加。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导致的上消化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常危及生命,急需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裘法祖于1947年始在上海同济医院担任外科主任,1949年当选上海外科医师协会会长,1954年医院迁汉后继续担任武汉同济医院外科主任兼任二军大系统外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卫生局顾问、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主任直到1958年2。上海和武汉周边地区农村是血吸虫病重疫区,裘法祖待病人如亲人,同情晚血病人的惨状:“病人极度贫血消瘦,大量腹水和巨大的脾脏使肚腹异常膨大。他们丧失劳动力,有的妇女还失去了生育能力;儿童发育很差,体型都像侏儒”2。他于1953年施行国内首例脑血吸虫病的外科治疗3,同年开始带领团队开展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到1956年底为止,在上海、武汉两地共施行了76例,其中门腔静脉吻合术33例,脾肾静脉吻合术43例。裘法祖团队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术前准备工作充分,术中无病例死亡4。

1954-1958年,裘法祖在上海、武汉两地奔波,经常去上海市血防医院做脾切除或脾肾静脉吻合术2。他的晚血病人手术起到了开创性、示范性作用,推动了我国晚期血吸虫病的外科治疗的发展,为40万晚血病人带来了福音。

1960年代 送医下乡

要知道,一个病人愿意在全身麻醉失去知觉的状态下,让医生在他的肉体上动刀,这是对医生多么大的信任呀!

——裘法祖1

裘法祖及时总结晚血手术经验,积极与国内同行交流。60年代初发表的论文有:《脾肾静脉吻合术的操作体会》(1961年);《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分流术和脾切除术的比较》(1963年);《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1964年);《有关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几个问题》(1964年)。

1964年5月23-27日,荆州。裘法祖主持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晚期血吸虫病治疗学术会议,总结了八年来全省晚血外科治疗工作,探讨了技术问题,建立了晚血外科治疗网,制定了治疗规划。

1965年3月初,同济医院派出一支强大的医疗队下乡巡回医疗,预定半年时间。在欢送会上,裘法祖上台表态:坚决完成任务!他们所到的农村,都是血吸虫病流行区,有不少晚血病人。裘法祖当时担任了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协作组的外科组长,感到更有责任对这类病人施行手术治疗。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切除脾脏,遇到脾脏粘连严重的病人,手术时必须非常细心地剥离,止血十分严格。当地医疗条件极其简陋,他们因地制宜,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手术时严重出血又无血源,就收集切除脾脏的脾血,重新回输给病人。仅在枝江县一地除了150次大中小手术之外,做了35例脾切除手术,无一例事故,无一例并发症,大部分病人手术费减少到70到80元,十二三天就可出院。多数病人术后恢复了劳动力,不孕的女病人恢复了生育能力,侏儒样病孩一年后开始正常发育成长。

1970年代,武汉医学院学生在市郊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实习拍摄的晚期血吸虫病人照片(同济医学院院史馆馆藏)

1964年全省首次血防先代会召开,省委书记等领导同志同与会代表合影(局部),前排右7裘法祖,前排右3李赋京(引自《湖北血防画册》1986年版)

1970年代 探索创新

在科学思维中,直觉的例子不胜枚举,但“灵感”或“直觉”只有在丰富的实践经验中才能感悟出来。

——裘法祖5

门静脉高压症的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可以说,还没有一种疾病象门静脉高压症那样有如此众多、又相对矛盾的治疗方法6。各种手术方法有其适应证、优缺点,没有一种十全十美的术式。把病人的福祉放在首位,以最小的手术创伤、最少的副作用治疗晚血病人上消化道大出血,是裘法祖自始至终苦心探索的目标。

1972年3月,裘法祖组织医疗队第二次下乡巡回医疗,主要任务是进行晚期血吸虫病的外科治疗,也就是施行巨脾切除术。他们在汉阳和黄石地区重疫区设了四个点,来回穿梭手术以待病人恢复出院再收入新的病人,并为当地医生开办外科培训班和手术示范,还去了新洲、黄陂、横店、仙桃、阳新等疫区访问或做手术。

这次巡回医疗期间,裘法祖遇到一位血吸虫病肝硬化的农民病人发生大出血,他已经历过两次不同分流手术,脾已切除,仍然无效。当时决定给他行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当胃底及食管下段周围的血管离断后,由于没有血源,只好停止手术,不能按原计划切除胃底和食管下段。出乎意料地,术后病人恢复良好,从此不再大出血。由于裘法祖有深厚的局部解剖学功底,经过研究门静脉高压症的血流动力学并完善技术,提出了“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这一术式损伤小、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有利于侧支循环、易于操作,实践证明近、远期疗效显著,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于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由于裘法祖在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方面作出了成绩,被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1972年夏,裘法祖(左1)下乡巡回医疗期间参加查螺(引自《湖北省汉阳县血防资料汇编(1953-1979)》)

1970年代末,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正副主委、秘书长、组长合影,前排右2裘法祖(同济医学院院史馆馆藏)

1980-1990年代 永远的血防战士

我一生为很多人看过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病人。他们受着贫困和疾病的双重折磨。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他们找我时的痛苦表情,当时就感到无形中有一股力量和责任要求我一定要挽救他们的生命。

——裘法祖7

改革开放后,裘法祖在繁忙的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行政领导、外事工作的同时,任湖北省血研会副主任委员。他心系血防,出席血防重要活动、发起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募捐、送医下乡。

1989年,武昌杨园街道一带暴发1604人群体感染急性血吸虫病事件。12月12日,裘法祖在省市部门领导的陪同下,听取了市区卫生部门的汇报,随后视察了杨园有螺现场及灭螺工地。

1997年4月28日,时年83岁的裘法祖院士送医到阳新。在阳新县第三医院病房,裘院士身穿白大褂,11床躺着一位小男孩引起了裘院士的注意,当他得知男孩只有5岁就到了血吸虫病晚期,怜爱地抚着孩子因腹水鼓胀的肚皮,一再叮嘱身边的大夫要倍加重视。一位48岁的男性患者患晚血多年,听说裘教授送医下乡,特从40公里外的枫林镇坡山村赶来,裘教授用手指触其肝叩其脾,一番仔细地诊断后对他说:“放宽心,可以治”。整个下午,裘教授穿梭于各个病房,不停地为病人诊断,虽耄耋之年,却精神矍铄,尤其对病人一丝不苟的态度,令人敬佩8。

2004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裘法祖院士“人民医学家”称号。

2018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开展寻找“全国血防先驱”活动,授予已故裘法祖院士“全国血防先驱提名”称号。

2001年首次救治晚血捐赠仪式,前排右1裘法祖(引自《武汉血防50年1950-2008》)

猜你喜欢

同济血吸虫病门静脉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野有蔓草·新编
《送瘟神记》
毛泽东与1950年代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以江苏省为例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系统并发症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
同济大学: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同济堂矛盾说法引“问询” 频繁出错惹市值蒸发50亿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四年求学路,一生同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