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刻本《辛丑销夏记》题跋考释
——所著录《长江万里图》之真伪考辨

2021-12-10陶海林马文真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吴氏江村题跋

陶海林 马文真

一、《辛丑销夏记》刻本背景

辛丑为道光二十一年(1841),时吴伯荣已归田园,整日玩祕以古书画珍藏。次年吴氏将家藏数百余件历代书画品,略仿高士奇《江村销夏录》一书之体例,而作《辛丑销夏记》。全书共五卷,续记五代至明书画作,皆一一详记作品尺寸、款识。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评吴氏此书时云:“是书体例虽仿自江村,而精审过之;所附跋语考证,至为确当,偶附题咏亦无泛词,可谓青出于蓝矣。”①据吴伯荣《辛丑销夏记》所著录之书画作,可知其所藏书画宋元明三代俱全,其大体有一百三十六件,宋画三十九件,元五十三件,明四十四件,以文人画为主。

光绪三十一年(1905),明末民初版本目录学者叶德辉(1864—1927)因感念吴伯荣抚湘时遗德,故重刻《辛丑销夏记》,自序曰:“后从同县黄修原观察笃恭所获见此书,喜其有裨多识,又思中丞遗爱之洽于民心,倡拟重刊。而工赀颇巨,适长沙张雨珊观察祖同、善化劳坤生内翰树蕃……余与修原各筹枣之费,期年而刊成。其行格悉依原书,字体更较精善。”②叶氏虽自称重刊“行格悉依原书,字体更较精善”,但与吴氏原版本比之,叶氏本有较多误字,故不再赘于此,此篇仅以吴伯荣版《辛丑销夏记》作为研究对象。

二、刻本著录宋画之题跋考释及画者归属辨识

《辛丑销夏记》刊录宋画幅达十七件(表1),皆录自跋,跋文以品鉴与考鉴为主。如其考证《荔枝图》作者为蔡襄,较张丑所言更可信服;《芦雁卷》作者“溪翁”为南宋末人袁立儒,而非元末人,“诸家题句多风尘乱离语”③,而吴颇具识见;米氏《云山得意卷》出自米友仁之手,比次大小米生卒年而定此卷作者,盖前题跋者均失之草率。

表1 宋画汇总

《辛丑销夏记》卷一录《荔枝图》,绢本设色,高八寸一分,长五尺二寸二分矣。此图作者有二,刘偘、王逵鉴识为宋高宗赵构所绘。刘氏题跋注曰:“荔枝图,前有‘复古殿宝’,后有‘绍兴’、‘御书之印’、‘复古殿宝’。高宗写此图,六种颜色奇。”④清代鉴藏家韩崇(1783—1860)认为此卷出自北宋蔡襄之手,跋曰:“今此卷出君谟之手,益无疑耳。但遭靖康兵火,得不化为乌有,足称幸甚,似难免乎前后之残缺矣……由是君谟《荔枝》六种,复为天府珍奇。”⑤则韩氏定为蔡君谟真迹,张丑亦审定此图为君谟真迹,张氏在《清河书画舫》中云:“蔡君谟《荔枝图》卷在予家,止存六段,刷色鲜丽,笔意高古,第以糜烂细故易去,令人想念无已。在昔米南宫于赵叔盎家张璪《松石》,犹且著之《画史》,不闻以破糜弃也,则丑有愧前人多矣。”⑥张丑述此卷曾为自家秘藏并存六段,右题君谟小楷,皆实录也。而吴伯荣比韩崇、张丑更胜一筹,有确凿实据,则更具说服力,其跋曰:

韩履卿所抄《清河书画舫》小楷标题之下,遗“起龙牙讫蜜荔枝”七字小注。忠惠原题已佚,此小注本是错误。《谱》云:“列陈紫之所长,以例众品。”本以陈紫冠首……今按《谱》七篇,首列陈紫,次方红,次游紫,次即小陈紫,次宋公荔枝,又次方为琉黄、龙牙、蚶壳。《谱》如此而卷中画即如此,方是忠惠真本。⑦

吴氏据以《谱》列其荔枝类属而辨此画,此卷亦有《谱》所列之品,“陈紫、小陈紫、宋公荔枝、琉黄、龙牙、蚶壳”,则据此定为蔡君谟之真品。伯荣此《荔枝图》卷跋尾也言及王逵、刘偘等人误将此图定为高宗所作之因:“图六种不全,想犹是崔慤等人传写,不知何时入绍兴御府。”⑧从“图六种不全”一句,可知晓蔡襄所画荔枝不止六种,“六种”与张丑所言“予家止存六段焉”相吻合。盖此图传入绍兴御府,宋高宗押有“绍兴御书之印”,据此,王逵与刘偘以为此卷乃高宗所写。

吴伯荣也辨画之作者所属朝代之事,如《辛丑销夏记》卷二收录袁立儒《芦雁卷》其诸家题跋者以为袁溪翁是元末人也,而吴氏另其详考,其不一。题跋者凡廿四余人,曾为明代吴江邨所藏,卷上多用“吴廷”“江邨”印,清代学者翁方纲(1733—1818)也为此图作跋。翁氏亦精于书画考证,且与伯荣友善,吴所藏书画有翁氏题跋多达三十余条,此画即为其一。翁题袁立儒《芦雁卷》为元人佳作,其跋云:“元人《芦雁卷》,题者皆元末人。有云‘溪翁为渠写形似’;又云‘溪翁善幻若神助’,所称溪翁,即此卷是其手迹也。以诸家题句多风尘乱离语,则所题癸巳是至正十三年也。”⑨翁方纲题句首称其为“元人《芦雁卷》”,因其当时得见赵孟頫所藏《飞鸣宿食雁图》亦有元末二十五人题跋,也钤此“吴江邨印”,故鉴《芦雁卷》画者溪翁为元末人。吴伯荣于嘉庆十七年(1812)得《芦雁卷》,翁方纲为题其后,吴氏评翁覃溪乡土,殷尤多故,借前人笔迹以发胸中抑塞,宜多风尘乱离语也。画在朱锐、游昭上,诗兴比感慨,多作楚声,可珍也。

吴伯荣以溪翁之印与款识判断“溪翁”乃南宋人袁立儒之号。宋宝祐甲寅年(1254),袁立儒题北宋黄庭坚书《赵景道帖》并《前定录》诗,押有“溪翁堂印”一方;次年(乙卯),袁氏题北宋李建中“六帖”(《土母帖》《贵宅帖》《同年帖》《齐古帖》《贤郎帖》《左右帖》),款有“建袁立儒溪翁”六字。则溪翁为南宋人,而非元人。吴伯荣又发现沙门元鼎有“想当盘礴欲画时,悬见四海无流离”之句,然当时无战乱之事,故四海皆无流离,则《芦雁卷》画于南宋宝庆、咸淳年间。此画诸款题于元末,因诸贤急于避世霍乱而眷怀乡土,故借前人笔迹以发胸中抑塞,此乃翁氏言《芦雁卷》“诸贤所题句,多风尘乱离语”之故耳。

吴伯荣也辨诸家未暇详考而误定之作,如卷二著录米元晖《云山得意图卷》以为是其父米元章作。此卷为纸本水墨,其题跋者皆为历代鉴藏家,有曾觌、吴宽、董其昌、娄孟坚、笪重光、高士奇及阮元。宋曾觌题跋云:“绍兴乙卯初夏十九日,自溧阳来游苕川,忽见此卷于李振叔家,实余儿戏得意作也。……元章早年涉学既多,晚遒则法钟、王。此元祐初作也。”可知曾氏认定《云山得意卷》为米芾之作,而董其昌定为此卷是米芾之子米友仁所作,其跋曰:“米元晖画自负出王右丞之上。观其晚年墨戏,真淘洗宋时院体……此卷亦其得意笔。后曾氏跋以为元章,误矣。”娄孟坚谓《云山得意卷》应画于绍兴乙卯年,据蔡肇所撰《襄阳墓志草稿》上有米芾题跋,其卒于绍圣辛巳,享年四十九岁,未入绍兴年。而米友仁寿至八十余,与此卷相合。盖云:“展卷至后题,辄语周翰:‘此元晖笔耳。吴匏庵先生未详考,因定为元章’。予既凭笔迹臆断其非,又按本传及蔡肇所撰墓志卒之岁焉。其已知此画作者是溪翁,而不知“溪翁”为南宋人袁立儒之号,误以为是元人,跋文云:“此卷覃溪老人以癸巳诸贤所题多乱离语,定为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良是。惟浑画者溪翁,于元人中则未之攷(同‘考’)也。”⑩吴考证后,则云:

案宋宝祐甲寅,袁立儒题山谷《赵景道帖》竝《前定录》诗八首,押有“溪翁堂印”,乙卯题李西台六帖,款有“建袁立儒溪翁”六字。则溪翁乃南宋人袁立儒之号,安得谓之元人?

而后又补之:

且元鼎诗明有“想当盘礴欲画时,悬见四海无流离”之句,则画在淳、宝间,距宋亡尚二十余年,蒙古方北收陕汴,南平诸蛮,临安半壁,苟且偷安,尚无兵戈之扰,故云“四海无流离”耳。

题在元末,正方国珍陷浙、张士诚据吴时,诸贤睠怀年仅四十九,距绍兴乙卯凡三十□年矣。元晖至八十余,与所云‘老境’者适相合。”笪重光则以米友仁《五洲烟雨图》卷认定《云山得意卷》应作于北宋年间。笪氏跋云:“《五洲烟雨图》卷尾有牟献跋云:‘此元晖绍兴辛亥避江淮兵时所作。视子所藏此卷,乃绍兴乙卯年自跋。’”按彼画于绍兴元年,此跋乃绍兴五年,相去五载,而《云山得意图》卷见之苕川李振叔家,则此卷抑或数载前所作,犹是北宋时物,未可知也。

吴伯荣认同董、娄及笪三人之说,谓《云山得意图》卷为米友仁所写。笪氏按米芾《付窦先生十纸说》《谢安帖》及《快雪帖》题跋,谓墓志无享年四十有九之语,此卷跋作于绍兴五年(乙卯),而图写在五年前,尚是北宋时物,而吴跋文云:“元晖生于宋神宗煕宁七年甲寅,故小名虎儿,则此卷或画于元祐初年。曾跋不误,但误于章、晖二字错写耳。”吴以米友仁生于宋神宗煕宁甲寅年(1074)考定《云山得意卷》画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盖亦云:“迨越卅余载,始入绍兴,五年乙卯,见于李振叔家题字时,元晖已六十有二。卷乃十余岁时所作,故云‘儿戏’也。”据绍兴乙卯年李伯玉题字推知元晖此卷十余岁时作矣。七年后,李伯玉出示曾觌,故米元晖《云山得意图》卷尚藏李伯玉家,有“李琪家藏子子孙孙永为宝用”十二字长印,又有“陇西伯玉”方印。元明以后,藏家有严震直、闵珪、曹周翰、吴宽及吴廷,至清时有笪重光、高士奇、吴荣光等,而高澹人入《江村销夏录》未及详考也。

三、明清不同刊本所录夏圭《长江万里图》卷之题跋考证

除吴伯荣《辛丑销夏记》著录夏圭《长江万里图》,汪砢玉《珊瑚网》与高士奇《江村销夏录》亦载此图。然此卷尺寸与题跋著述皆不同。汪氏《珊瑚网》一书所录《长江万里图》,其上载陆完跋;高氏《江村销夏录》一书所记《长江万里图》有王汝玉、王穉登题跋;吴荣光《辛丑销夏记》中录此卷有王汝玉、翁方纲题跋并落此二人印。此三刊本所著录之《长江万里图》作以汇表记之,如表2。

表2 夏圭《长江万里图》卷

高士奇《江村销夏录》与吴荣光《辛丑销夏记》所著夏珪《长江万里图》均有王汝玉题跋于上,然跋文之内容不尽相同也。《江村销夏录》王汝玉跋云:

宋宁宗朝画院待诏夏珪,山水师李唐,用墨如传粉。今观《长江万里图》,往往泼墨纵笔,浓淡酝酿,出于自然,真奇笔也。夫大江发源于岷山,而圭画泉流迥互,跳珠喷云,可骇可愕。至于滥觞之后,直下一泻舟楫纵横,旅店隐见,渡口渔舠,林旁鸦点,烟峦云树、戍楼城郭,无不极其精妙,所谓李唐之下无出其右者,非耶?唐宋以来,君臣俱游心艺文,皆具画院以廷揽名士良工。宋之南渡,马、夏称首,若禹玉者,其可多得哉?览阅既毕,为题其后。成化三年仲春,太原王汝玉敬题。

《辛丑销夏记》王汝玉跋云:

宋宁宗朝画院待诏夏珪,山水师李唐,用墨如传粉。今观《长江万里图》,往往泼墨纵笔,浓淡酝酿,出于自然,真奇笔也。夫大江发源于岷山,而圭画泉流迥互,跳珠喷云,可骇可愕。至于滥觞之后,直下一泻舟楫纵横,旅店隐见,渡口渔舠,林旁鸦点,烟峦云树、戍楼城郭,无不极其精妙,所谓李唐之下无不退三舍者非耶!唐宋以来,君臣俱游心艺文,皆具画院以廷揽名士良工。宋之南渡,马、夏称首,若禹玉者,其可多得哉?长幅如此卷,又可多见哉?览阅既毕,为题其后。至于弧矢四方,曾历风波江涛之险者,又余素所习见,不觉其身之飘然于三峡间云尔。王汝玉敬题。

二书皆载王汝玉跋,跋语几近相同,惟少数之言不同耳。王汝玉岂会于两幅《长江万里图》题跋且内容近乎相同?不免疑惑矣。且吴氏《辛丑销夏记》所著此图有王汝玉跋文、一方“王汝玉”印,然《江村销夏录》所载此图有王氏跋语且无印。《明史》记“王汝玉,名璲,以字行,长洲人。颖敏强记,少从杨维桢学。年十七,举于乡。永乐初,由应天府学训导擢翰林五经博士,历迁右春坊右赞善,预修《永乐大典》……寻进左赞善,坐解缙累,瘐死。洪熙初,赠太子宾客,谥文靖,遣官祭其家。”王汝玉系明永乐年间人,预修《永乐大典》,后受解缙累,于狱中病死,后赠太子宾客,追谥“文靖”。然高士奇《江村销夏录》所载本王汝玉跋言“成化三年仲春,太原王汝玉敬题”,成化(1465—1487)系明宪宗年号,此时王汝玉(?—1415)已卒几十载,又岂可题跋?除此之外,《江村销夏录》与《辛丑销夏记》所录此图皆有“夏珪”二字款,但伯荣比江村所记此卷少“臣”一字,二者录款识位置不一(高氏《江村销夏录》题于其首右上,而吴氏《辛丑销夏记》题小楷书于此卷尾下角)。

汪砢玉《珊瑚网》中所录夏圭《长江万里图》,其上仅有水村居士陆完一人跋,云“云山苍苍江漠漠,绍兴年间夏珪作”。此“绍兴年间夏珪作”一句,与夏圭所处时年不符,因夏圭系宋宁宗朝人,于绍兴后六十余年,此为明显错误。况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评汪氏此书时云“惜所收未广,且乏考证耳”。汪氏所录此卷未及详考,故不足尽信也。

吴氏《辛丑销夏记》所载《长江万里图》考据充沛而甚详,诸贤家钤印,兼有王汝玉、翁方纲题跋。此卷名“宋夏珪长江万里图卷”九字系翁方纲所题,图卷左下角落“贞伯父印”;右方之下押“梅花盦”“弇州”“文武世家”“廌冠老人”“纯道”“四代相印”“嘉兴吴镇仲圭”数藏印。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花盦”“嘉兴吴镇仲圭”此二印系吴镇常用之印鉴。首跋即为王汝玉题记;于王氏跋后,翰林王臣题隶字“长江万里”,款有“□政之余”印;覃溪题“夏禹玉长江万里图”并跋于后,款处押有“翁方纲”“覃溪”等两方印,其跋文有言:“此卷神完气深厚,汪家铁网谁珊瑚。王汝玉跋王臣隶,裱装前后传非诬。何论署名绢边字,秃皴夹笔良区区。绍兴年误陆太宰,可笑亦入桓家厨。”翁方纲言吴氏本藏《长江万里图》气韵深厚,形神兼具,然亦指出《珊瑚网》陆完诗句之误处。翁方纲尤善于书画鉴赏考证,其与吴荣光交情甚深,吴氏所藏书画多数经翁氏过目、考证、题跋,可见伯荣于翁方纲之信赖矣,后者又系当时的考据学重要学者,其考据之法后亦用于书画真伪之辨,故经翁氏所考之作,尤为可信。

观三刊本所记夏圭《长江万里图》,尤吴伯荣《辛丑销夏记》所录似更可信,惟吴氏本所跋者皆落印其上,亦有鉴赏藏印于上;然汪氏《珊瑚网》本仅有陆太宰跋,且并无一钤印,况题跋有所误之言,此翁方纲于吴氏本跋中已提出;至于高士奇《江村销夏录》本载柯九思、王汝玉、王穉登跋,无一人钤印,且跋文亦存可疑之处,上已论,此不再赘述,且高江村所语亦不可尽信耳。

四、结语

《辛丑销夏记》所录为吴伯荣所藏见历代书画珍品。吴氏对书画鉴家收藏者所题跋与印识详考,并以此对作品真伪及归属进行考辨。盖吴氏《辛丑销夏记》撰写虽仿以高士奇《江村销夏录》之体例,然其较之其他清代鉴藏者则更精于古书画考辨,其秘藏品上所题跋皆一一详尽鉴别,于此考定作品之真赝与归属,吴氏自跋或请翁方纲题记。吴氏收藏趣味依归于传统文人书画之习气,又深受儒学文艺观念之影响,故崇信文人学识品行与艺术涵养,《辛丑销夏记》所录藏品皆有文雅之趣,亦反映清时文人书画承袭传统。

注释:

①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54页。

②叶德辉:《书林清话》(20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856页。

③〔宋〕袁立儒《芦雁卷》题跋,节选自〔清〕吴荣光:《辛丑销夏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73页。

④〔宋〕《荔枝图》题跋,节选自〔清〕吴荣光:《辛丑销夏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42页。

⑤同④,第43页。

⑥同④,第43页。

⑦同④,第44页。

⑧同④,第44—45页。

⑨同③,第73页。

⑩同③,第74页。

猜你喜欢

吴氏江村题跋
题跋课程在高等书法专业教育中的缺失与建设
魅力南江村
近十年来中国绘画题跋研究综述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越江村
李 明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论题跋的鉴藏功用
王安石用善良赢得真爱
江村《吴镇 秋岭归云》
北宋宰相王安石:用善良赢得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