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出版业融合发展探究

2021-12-09徐飞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出版业融合发展

摘要: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对传统出版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出版业融合发展是顺应技术进步,进行多元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本文对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出版业的优势和不足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对传统出版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实践和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出版业;融合发展;出版研究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8-0233-03

一、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出版业的优势和不足

(一)传统出版的优势

1.内容具有权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出版管理比较严格,对出版内容的编审校等要求较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内容生产已不再仅限于纸质图书,大量图书尤其是文学类作品在网络上发表。不过,网络图书虽较为盛行,但其配套制度并不完善,创作门槛低,导致内容质量良莠不齐。而传统图书出版,有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严格的规章制度,实际操作中又必须经过严格的“三审三校”流程,这决定了其门槛较高,内容具有一定权威性。尤其对于学术领域图书而言,传统图书出版的市场需求和优势更大。

2.形式注重人文情怀

从形式上看,电子图书的确具有很大优势,其阅读便捷,能够满足大众的碎片化阅读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纸质书在形式上优势全无。虽然传统图书在携带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但其带给大众的阅读体验是电子图书无法替代的。即使是号称模拟纸质图书的阅读器kindle等,也无法完全替代传统图书,因为传统纸质图书能够给予喜好阅读的人群一种无法取代的人文情怀,如《红楼梦》爱好者喜好收藏各种版本的《红楼梦》,长年累月地阅读这些作品,并且会在阅读时在书中进行标注或附上感想。这样的阅读体验,无疑是電子图书无法给予的。

(二)传统出版业的不足

1.互动性较差

传统图书的互动性较差体现为,当读者在作品中产生情感共鸣时,很难与作者或其他读者进行交流互动。可以说,纸质图书阅读是一种较为单一的模式,即作者发表作品—读者阅读作品。而网络阅读打破了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的时空界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即时交流互动。以当前较盛行的网络小说为例,读者在阅读网络小说后,可即时在评论区发表评论,甚至某些长篇连载网络小说的作者还会借鉴读者的评论,对后期创作方向产生一定影响。

2.售价相对较高

传统纸质图书的售价相较电子图书而言较高,是导致部分读者选择电子书或在网络上阅读图书的另一原因。传统图书出版需要经历多个流程,在印刷、包装设计等方面都要耗费一定成本,并且在发行流通过程中也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电子图书或网络图书恰恰节省了印刷、流通成本。

二、新媒体背景下出版业面临的挑战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的追求已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满足,产生了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在这个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技术依赖越来越严重,这无疑对传统出版业的发展是一种考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中央对“十四五”期间媒体融合的战略部署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成为业界一项紧迫课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版业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成为每一个出版人亟须深思的一题。

大数据时代,各种新技术手段日渐应用于出版业,数字阅读、有声读物逐渐兴起、兴盛,出版业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如今,出版业若还只是单纯地采用传统模式,仅仅出版纸质图书,其生存和发展将会面临巨大挑战(见图1)。

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各行各业都受到影响,传统出版业也不例外。出版业无论是生产还是发行都受到了一定冲击。但从另一层面看,这也加速了出版业与新媒体的融合。期间,以往的线下营销活动无法举办,如书展、博览会等,迫使出版企业重新思考和规划,如何将传统的核心优势转换成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优势,最后答案显然是推进融合发展。

实际上,中国传统出版业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副局长赵海云在2021北京出版高峰会议上就作了精辟概括。他说,近年来,中外出版同行在以新技术为驱动力的数字化知识生产和服务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技术发展既推动了出版流程再造,还使出版产品、形态、阅读和传播方式处于不断变革之中。对于传统出版业而言,纸质书的式微和新媒体的崛起让其举步维艰。时下,进行数字化改革、新媒体融合,可谓传统出版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1]。

三、新媒体背景下出版业发展的路径思考

融合发展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互联网时代出版业未来发展的谋划;是我国出版业走向现代化、实现产业形态高级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出版业转型与素质升级的重要途径;更是出版业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出版业须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出版物的数量与质量,实现阅读多元化,实现出版业从以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结合的转变,并使之成为常态。具体来说,推动出版业多元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内容建设为核心

1.坚持优质内容的输出

内容是出版业的根本,坚持优质内容的输出,建立以精品内容为中心的产品生态体系,是增强出版竞争力的核心要义,也是出版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出版业应在新媒体环境下找准市场、获取受众,充分利用现有的智能化出版服务新平台,努力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传统出版社要主动适应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适应互联网传播新趋势,推动内容生产的转变。一是要争取实现同一内容多种创意,从内容层面深入挖掘,推陈出新;二是要大力运用新兴技术,通过音频、视频、AR/VR等技术,立体直观地呈现内容,生产出更多融合型内容产品[2]。

2.加大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经济领域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问题是增加有效供给。对于出版业而言,加大供给侧改革同样重要。

出版业的供给侧改革,一是要努力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当前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二是要落实“三去”,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实际上,供给侧改革解决的重点问题就是要压缩库存,减少重复的产能,并且使有效的出版资源生产出更多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三是要转变旧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在服务中找到自身真正的价值。简单地说,就是要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基于受众需要开展策划和生产。四是开拓新的市场,普及全民阅读活动,缩小阅读方面的城乡差距,让更广大的人群有书读、爱读书。

出版业的供给侧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要在充分了解受众及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提供有效的供给资源,做到既不浪费资源又提高效率。如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得好,将大大增加企业效益,出版业的融合发展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出版业要始终基于社会变化,以大众的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的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探索创新,持续为其提供优质的内容产品[3]。

(二)以新媒体技术应用为抓手

近年来,我国出版业正在从高数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向。这对出版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5G技术的应用,对出版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坚曾在2020北京出版高峰会议上表示,5G技术将极大提升信息的共享效率和传递能力,对出版业的选题策划、生产加工、产品呈现、传播渠道、消费体验等各环节都带来深远影响,开拓了项目空间和发展路径。未来,5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为出版业带来新的支撑,开拓出版业融合发展新的路径,使出版业呈现多元化趋势。

因此,数字化转型是应对出版载体、传播方式变革,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的重要战略选择。对于出版业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以融合发展为策略,为受众提供高品质文化服务。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西师大出版社携手浦发银行,整合上下游资源,并号召200多家实体书店发起“书店燃灯计划”,书店与银行的携手可以说是一次勇敢的跨界尝试(见图2)。

(三)以平台建设为支撑

要实现出版业的融合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必须要建立一个可靠的平台。出版业的平台面向作者与读者,为这两类群体提供服务,同时它也是线下场景与线上场景的中转站。如何打造一个好的平台,是出版业融合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此方面,已有不少出版社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与一些有实力且符合条件的公司展开合作,建立数字出版、营销等支撑平台,为社内图书内容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服务,并且合作研发了不少多媒体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产品;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自主开发“书云”数字资源支撑系统,强化了创新创业、投资、理财、教育等市场类选题开发,实现了纸质图书数字资源的配套与融合出版。

新媒体时代,新兴传播方式的兴起为出版业的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充分利用好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对出版业融合发展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见图3)。如出版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掌握并分析每一个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倾向,从而生产并推送个性化内容,以此吸纳更多用户,增强用户黏性[4]。此外,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也为图书销售提供了渠道,出版企业可通过找到一些喜欢读书的博主,与他们进行合作,借他们的流量吸引更多读者,最终挖掘出更多图书销售的方式。可见,在出版社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平台建设能够发挥相当强的推动作用。换言之,完善平台建设,能为融合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5]。

(四)以产业转型为驱动力

当前,出版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传统出版企业如若再不加大改革力度,抓紧推动产业转型,最后将会被市场淘汰。具体来说,结合自身优劣势,推动产业转型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1.全媒体出版,实现多元化载体传播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5G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信息接收方式。不夸张地说,未来全媒体终端将全面介入内容生产与传播,阅读将向各种载体延伸。因此,出版社应大力拓展更多终端,如可通过微信、短视频等新兴载体将产品呈现给受众。

2.多形式综合开发,实现出版增值最大化

将一本好书从内容到形式做最大程度的开发,如将内容转化为电子书、有声书,甚至是影视作品;形式方面,可制作周边产品,更大范围地吸引读者和消费者。通过综合开发,把出版资源的经济价值发挥到极致,努力实现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个形态;一次产出,多次增值的目标。

3.提供个性化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对此,出版企业应基于技术发展,按需为用户提供文化服务,让满足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成为可能。比如,学术出版可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精准定位受众,及时掌握特殊读者群体的需求,并运用网络及多媒体手段,为其提供更优质的知识服务。

4.向立体营销推广转变

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营销如若再沿用传统的方式和渠道,已然无法适应这些变化。出版企业必须根据目标读者接收信息的方式的转变而主动变化,由单一的线下推广拓展为线上、线下立体式全方位推广,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营销宣传方式,进而增强营销宣传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五)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

人才是出版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新媒体时代,出版人要具备积极适应新技术、新环境的能力,不断优化自身知识体系,发挥创新的驱动力量,以“互联网+”为载体,同时结合文化与出版,发挥产业优势,为读者与作者提供优质的平台和服务。出版企业要不断提升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其成功转型为熟悉新媒体应用的全能型人才,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如此才能赢得发展与突破。

四、结語

信息化时代,面对新媒体等各类新兴产业带来的挑战,传统出版业融合转型已成为必然。唯有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发挥传统出版的优势,积极探寻全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才能切实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苑.出版业融合发展继续深入[N].光明日报,2016-01-07(17).

[2] 张彩虹.着力关键点,推动出版融合向纵向深发展[N].人民日报,2019-12-10(9).

[3] 毛文思.“十三五”时期出版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J].出版广角,2016(12):8-10.

[4] 李婧璇. 2018出版融合发展报告:出版融合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4-01(117).

[5] 涂桂林.出版业融合创新风正一帆悬[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10-11(42).

作者简介:徐飞(1980—),女,重庆人,硕士,责任编辑,研究方向:传统纸质图书出版、融媒体出版。

猜你喜欢

出版业融合发展
曙光初现了,出版业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业管理人才培养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调研座谈会在长沙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