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舆论引导机制研究

2021-12-09卢志兰陈建军陈子君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新媒体

卢志兰 陈建军 陈子君

摘要:新媒体时代具有新媒体平台多、传播快、范围广等特点,做好新媒体时代高校舆论引导尤为重要。正确引导校园舆情有利于培养出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才,维持校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结合高校舆论特点和舆论原则,探索高校“五位一体”的舆论引导机制,旨在提升管理者引导水平,提高师生媒介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舆论;引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8-0136-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立项课题“基于新媒体的高校‘五位一体’舆论引导机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pdjh2020b1314

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新媒体异军突起,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媒介和信息交换的重要手段[1]。新媒体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和精神交流,但新媒体中的负面信息容易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也是重要的新媒体舆论建设阵地。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参差不齐,高校应要用好新媒体,筑牢思想阵地,加强校园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营造清朗向上的校园舆论环境。

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舆论引导机制带来新考验

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中国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快车道,其特点就是以个人传播为主,每个人都是记者,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台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见闻。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由于隔离需要,许多广大民众的工作学习在线化,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10.11亿。在庞大的用户群下,大学生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主力军,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匿名性、交互性等特点,由此产生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高校是重要的舆情集散地,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互联网信息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进器,给高校的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尤为重要。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论的特点

(一)传播方式的自发性和互动性

高校的传统舆论引导方式是通过学校的各类刊物、广播和电视等进行信息传播,信息传播是单向的,学生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较少主动反馈信息,缺乏互动性。新媒体的出现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他们既可以在微信群、微博、校园论坛等新媒体平台发表感兴趣的内容和信息,积极讨论校园内外热点话题和社会焦点,也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潜伏的旁观者,这使得高校网络舆论呈现出自发性、互动性、隐藏性等特征,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被削弱。

(二)傳播速度的瞬间性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完全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喜欢的内容和信息、想表达的观点,以录制视频、编写文字的形式,通过微信朋友圈、QQ、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瞬间上传到互联网,迅速传播扩散,形成即时信息。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表现为即时传播、即时共享,具备“点对群”“群对群”的特征。由于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一张图片、一个视频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爆炸性传播,对舆论产生巨大影响,舆论传播和反馈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

(三)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新媒体超越了时空,打破了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域的限制。信息传播速度变快,使传播范围变得更广,为学生就某个热点事件在网络上展开热烈讨论提供了可能,这些大量的、即时的讨论容易引发群体效应,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情感共鸣,形成网络舆论,有时会在一夜之间引起轩然大波。近几年,发现部分学生不仅参与线上舆论形成,也在线下持续关注和推动事件的发展,在缺乏正确的引导下,学生的此种做法容易颠倒黑白,引发负面舆论情绪。

(四)传播平台的多样性

在信息大爆炸的社交媒体时代,各种即时通信工具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如热点新闻、热点话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头条号、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实现立体共享、立体传播。对笔者所在的高职学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以QQ、微信为首的即时通信工具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学生获得信赖信息的重要窗口是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学生喜欢在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等网站发小视频。学生获得互动信息的平台丰富多样,这在为宣传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舆论监督方面带来了困难。

三、高校舆论引导机制的原则

在教育过程中,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舆论引导和监督的重要阵地,因此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使学生辨明是非,正确看待真善、判断丑恶,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认知、胸怀,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2]。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舆论引导的原则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使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学生的道德和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3]。大学是学生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头脑,对各种事件缺乏深刻的认识,是不法分子的重点侵害和“洗脑”对象。高校应正视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网络舆论,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正能量,着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4],让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心,外化于行。

(二)以正面引导为主,重视学生个人发展

当今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功利化,容易受一些社会现象和他人行为的影响,为了避免负面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起正面作用,有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舆论引导。与此相对,传统的大学舆论只重视思想教育和理论说教,缺乏在多文化背景下对大学生文化价值观产生冲突时的合理有效引导,忽略了大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选择性。因此,教育者要确立“以学生为本位”的舆论引导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舆情对大学生的危害,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将趣味性与直观性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发挥主流导向原则,凝聚内在正能量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替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5],彼此优势互补。高校要提高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主流新媒体,旗帜鲜明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主流舆论广泛传播,从而形成具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主流舆论[6]。高校要把握舆论主导权和主动权,提高对信息的驾驭能力,结合时代和社会热点,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积极互动,有效回应关切,正确引导舆论。在不脱离时代和社会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成为传播网络正能量的生力军、主力军,为更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四、高校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的构建途径

根据高校舆论的特点和舆论引导的原则,本文从转理念、建制度、建团队、提素养、多宣传五个方面构建高校“五位一体”的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师生媒介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提升高校的现代化舆论治理能力。只有把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技术、管理、教育、宣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升舆论引导水平。

(一)转变舆论管理理念,把握时度效

由于校园网络舆情具备自发性、互动性特点,且传播速度快速,面对一些突发的舆情事件,一些高校领导干部利用传统行政说教和控制手段,采取“堵”和“删”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实际上,这种压制式的舆论引导方式反而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其拒绝接受引导,产生思想偏差,持对立态度,严重影响学校的公信力。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人心是最大的力量,舆论是有力的武器。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要与时俱进、观念要因时制宜,要学习认识新媒体、自觉适应新媒体,努力提高自身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第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舆论引导理念,维护校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建立舆情应对和引导同等重要的观念,采取“疏”和“导”并重的方式。三是把握舆论引导工作时、度、效相统一的规律,深入分析舆论的内容、问题和特点,理顺学生的对立情绪,厘清事实真相,主动应对、正面宣传、提振信心、稳定人心,构建好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高校舆论引导场,正确引导舆论,只有这样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学生成长成才汇聚强大精神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二)健全舆论监督体系,建立预警机制

第一,建立健全高校舆论监督制度,成立舆情领导小组。为切实保持校园稳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高校应成立领导小组,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党办、宣传部、纪委监察、学生处、校团委、网络中心等职能部门负责为组员。同时,建立舆情监测协调组、网络舆情监测组和舆情应对处理组等专业小组,坚持实时收集分析、迅速应对反馈,重视积极引导,达到不错、不误、不漏的良好舆论效果。

第二,构建“校—系—学生”三级舆情信息的监测和收集网络。及时、全面地掌握高校校园舆论信息,是做好高校舆论引导活动的前提和关键。高校是万人以上的学生聚集地,校园网络社区、微信公众号、论坛等公共媒体平台是学生交流、讨论最活跃的场所,既要保证学生言论自由,又要防止负面舆论信息的传播,管理难度较大。构建多层次的监测和收集网络,可以多方面多角度收集舆论信息,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舆情最新动态,及时作出应对策略,切实化解负面质疑,杜绝矛盾升级,正确引导校园舆论。

第三,建立舆情的预警机制和快报制度。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最关键的是防患于未然。网络舆情的监管必须依靠成熟的监测技术,学校要投入资金,构建舆情实时监测平台,由于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和范围广的特点,当监测到师生在互联网上围绕某一个问题集中讨论时,应发出预警,利用校园主流媒体回应学生网民质疑或不良谣言,防止事件和相关信息被歪曲和异化,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三)建设舆情管理队伍,提升引导力量

新媒体时代,高校要做好舆论引导,必须建立一支素质高、技术硬、业务熟的师生结合舆论管理团队。一是重点打造网络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干部、学生信息员、平台版主等五支队伍,选拔高素质、政治立场坚定的人才充实队伍,增强舆论引导的作用。定期对管理团队开展新媒体技术和舆情应对的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讲授舆情辨析思维、应对方法和策略,提高管理团队的舆论引导水平。二是以学校领导、名教授、辅导员、优秀学生为基础,打造思想意见领袖。高校校园是舆论传播的集合场所,“意见领袖”的言论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和相信。“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到的“两级传播”理论(信息→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高校可从党团干部、思政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想工作骨干中培养“意见领袖”,挖掘德才兼备的团员干部、品学兼优且乐善向上的学生成为“学生意见领袖”,发现专家教授中的“意见领袖”,通过“意見领袖”正面回应师生困惑,凝聚学生情感,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

(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媒介素养

一些大学生在追求网络表达自由的同时,容易受到外部负面信息的影响,造成情绪激动和价值观的颠覆。因此,高校在加强网络舆论管理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媒介素养。一是抓好思政课程教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及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历史、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在指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的过程中,切实强化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从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实际、群众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变化出发,活用校园语言、群众语言、网络语言,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与师生互动沟通,高校要让网络和新媒体成为解决问题、服务师生的有效载体。三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良好的媒介素养是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调查发现,高校学生使用媒体的主要活动为玩游戏、聊天、听音乐、看电视剧等,运用新媒体开展学习,增加知识的较少。因此,高校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对新媒介的分析判断和运用能力。通过校园媒体的宣传与推广,以及思政课、班会课、社团活动等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媒体和使用媒体的能力,对错误言论要敢于“亮剑”,不为其提供传播渠道。

(五)打造官方新媒体宣传阵地,抢占话语权

在新媒体时代,发布信息不能全部依赖传统媒体。高校也不能只通过官方网站的单一渠道发布信息,要想在网络舆情上抢占话语权,在运营好官方网站的同时,建立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平台,并通过抖音、哔哩哔哩等知名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多渠道发布高校的宣传信息,提高官方媒体的影响力。高校新闻宣传要旗帜鲜明,积极开拓新思路、新举措、新渠道。首先,宣传内容要“新”。学校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发生,多一点新角度、新人物的报道,形象要新颖,内容要贴心,贴近高校学生的生活和情感,高校学生的媒体粉丝自然会增多,使宣传更具传播力和影响力。其次,高校宣传话语要有“新”光芒。高校宣传的新事物、新知识、新舆论要有广度和深度,切合时代脉搏,贴近生活话题,通过鲜活生动的报道聚人心、出精神、见效果,渐渐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一旦发生网络舆情事件,只要学校官方多媒体同时发声,就可以抢占舆论制高点,传递师生心声,有效引导舆论正向发展。

五、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创新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引导机制,提高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提升大学生的网络舆情辨别能力和正确表达舆情能力,构建爱国爱校、积极进取的网络氛围。

参考文献:

[1] 李倩.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D].延安:延安大学,2015.

[2] 徐培凌.网络舆论的特点及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原则[J].时代文学,2015(5):165.

[3] 孟童.“五位一體”视域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9.

[4] 王雪凌.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19(1):33-36.

[5] 双传学.全媒体语境下的媒体融合发展研究[J].传媒观察,2019(8):5-12.

[6] 邱琳.用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战胜历史虚无主义[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4):10-13,58.

作者简介:卢志兰(1980—),女,广东阳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现代文秘。

陈建军(1983—),男,广东阳江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创业项目与学生管理。

陈子君(1997—),女,广东茂名人,专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