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字书写语词与湘西苗语词汇的关系

2021-12-09龙文全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0期
关键词:语词

摘要:本文从文字书写对象、书写工具材料及动作和书写笔画三方面论文字书写语词与湘西苗语词汇的关系,阐明本文的重要观点:苗族人发明了ndeud(暂名皮文),是中国古文字的主要创造者之一。

关键词  文字书写  语词  湘西苗语  比较语言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苗语拉丁拼音文字创制之前,苗族有无文字是一个由来已久又无最后结论的问题。因为国家还没有正式推行苗语拉丁拼音文字,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包括一些苗族语言文字工作者在内的许多著述常见两种观点:一是苗族自古没有自己的文字,另一种是苗族古代文字失传说。这两种观点是对还是错误的呢?从文字本身来看,现代汉字前身的古文字它本身没有说它属于哪个民族的。“汉字”一词的出现是指当时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人所使用的文字,而不是指汉族人所创造的文字。已故湘西州州长吴运昌(1936—2004)在《苗汉汉苗词典·序》指出:“在苗语词汇和流传的苗族古歌中,均表明苗族古代曾有过文字,汉文的一些典籍文献也有过记载。”于此从湘西苗语方言词汇探索它与古文字书写的关系并以此来分析古代苗族至少创造了一部分古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符号的书写系统。“汉字”一词,最早见之于《元史·兵志·马政》:“(马)收除见在数目,造蒙古、回回、汉字文册以闻,其总数盖不可知也。”一方面汉代使用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文字,没有称所使用的文字为汉字,另一面苗族人学习文字通常不叫“学汉字”而叫toub ndeud(读书/字)。说ndeud就没有指它文字是属于特定民族的。中国的文字有因朝代或统治者的族别而得名。汉字因秦国的发达,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很大,在国外有“秦字或秦文之称,即Chinese”;又因满族统治中国三百年历史,很多国际交流和华侨迁移在此期间发生,在国外又有“满字或满文之称,即Mandarin”。在中国人眼里看来,这绝不是指秦人或满族创造了汉字。

古代苗族至少创造了一部分古文字,有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长山镇丁公遗址的11个陶字可资参证。丁公遗址发现九黎部落最早发明文字。文字离不开书写。文字的书写体现在它的书写词语上。湘西苗语有很多文字书写的词语,体现了苗族对古文字的创造。为了更好地说明表示文字书写的词语与湘西苗语词汇的关系,本文特将这些文字书写的词语称为文字书写语词。结合语音、语法来理解,语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用它便于从声音和意义双重结合来分析所要分析的关系。

一、书写对象:文字纸叶

1.文  “文”字本身,它的最初读音不是wen(为便于说明问题本文汉语拼音不加注声调,下同)而是ben,因为使用频率很高,字音就由重唇音ben产生了变化,大致先变化成men,后变成通音wen。“文”,它“像众多线条交错的图案,表示古人刻画在岩石或兽骨上、用来传达意识的图画性符号”(《象形字典·文》)。如果把它“补”在布类的织物上应该同样叫ben,那样这个过程就是“补ben”。“补ben”湘西苗语叫做nbad benx (nba ben),即通常所说的绣花。“传说苗族原是有文字的,九黎晚期苗族的先祖蚩尤兵败,大伙儿渡黄河撤离时仓促间被浊浪冲走了苗文古籍,苗族姑娘们凭着自己的记忆把古苗文文字绣在了衣服上,所以苗绣上有许多古老的抽象图案。”(《湘西苗绣是苗族服饰的发源地和摇篮,是古苗文文字的记录》)从这句话可知,nbad benx 包括绣上文字。

文字起源于图画。苗族人所创造的图画,只要其中有一幅图画按照原意被重复原样(可略有改变)画下来,灌上他们已有数万年历史的口语中一个音约定下来,苗族文字就产生了。假如,这幅画画的是花,那么这个字就是湘西苗语的benx了。当很多图画变成了文字,就需要从其中产生一个词来指称所有的字,由“文”来代表便有了可能。

2.字  “子、字、仔、载、戴”是(凤凰本地话dê)字音相通的字,也就是说“字”有“戴”音,或者说“字、戴”同音。字的本义是女子生育后代,湘西苗语俗称为jongt xot,引申为文与文结合而产生的新字,即用“会意、谐声、转注”创造出来的称为字,寓意着文是父母,字为儿女。从文字的发展来看,文相对有限,到了一定阶段就基本不产生新文而字却相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创造。湘西苗语保留“字”的“dê”音,意思也与“后代”同义。有的人说苗语“字deb”(或“子deb”)做苗语词头那是从构词法去讲的,讲的是它的语法功能。从词义上讲即它的语词意义是“后代”。没有人讲deb bax deb ned(子父子母)却人人都会说deb npad deb nit(子女子儿)。由此分析可以确定苗族不是与“字”无关。

3.纸  苗族人称文字為ndeud,称书写文字的纸和文字作品也为ndeud。称书写文字作品也为ndeud的,如告状书的“书”为ndeud。根据上古声纽的考定,古无舌上音,读“陟”如“得”,那么“纸”的读音就是“得”,用湘西苗文的音节来写就是deu,与ndeud就很相近,即“纸”。“纸”音声带不振动,苗语的ndeud声带振动。声带不振动的“纸”音与湘西苗语儿童音(ghaob) deud则完全一样。由这个儿童音(ghaob) deud推知ndeud就是“皮”。以下做个科学假设:有两个人在一起,各人都拿一张可以写字的皮子。第一个人在他拿着一张皮子上画了一幅图且又写了一些字,然后他把这张皮子交给第二人帮他拿了。过了一会儿,第二个人对第一个人说:“给我deud吧!”这时候,前者不知要给他哪一张。后者说要有图和字的那一张,还说为了区别这有无图和字的两样皮,有图和字的叫ndeud,没有的仍然叫deud。从此有无图和字的两样皮就区别开来。但是小孩子因为发音器官发育不完全还不会发ndeud而ndeud和deud不分。

以皮作书写材料,比起甲骨、金石、竹简、木牍轻便,比缣帛价廉。遗憾的是网上搜索“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却没有显示皮。究其原因一是书写在皮上的文字材料没有保存下来,二是后起的书写材料淘汰了皮。然而到了毕升发明造纸,树皮成了造纸的主要材料。纸没有改变皮的性质,而且形状也与皮相似。

4.叶  纸的基本的数量单位湘西苗语叫nux“叶(葉)”而不叫“页”。称“一页纸”为“一叶纸”,ad nux ndeud。“叶”的象形字(本字)是木上有三个叶片状的呼吸器官(没有草字头),也就是指很多的树叶。由nux可知文字的创造可能与树叶有关。写上了文字的叶子叠放在一起那就一叶一叶地翻。比甲骨文更早的字可能是写在叶子上。当然这不是说有甲骨文的朝代字就不写在叶子上了,而是写在叶子上的文字因叶子不易流传保存而消失了。nux也是皮的数量单位。称“一张皮”为“一叶皮”,ad nux ghaod deud。不论是一nux叶子或一nux皮子都可以是树上的组织部分,均可做书写材料。可能没有人想到文字一产生就把它刻到甲壳和牛骨上,同样没有人会坚持绝对没有一个人把字写在树叶或树皮上。

現代汉语纸的数量单位“页”“面”与人体组织有关,前者为“人头”,后者是现代的“脸”。“页”与湘西苗语miex (mie)相关,“面”与湘西苗语mes (me)相关,都是语音演变的结果。

二、书写工具材料及动作:笔书墨磨碟

5.笔  湘西苗语称“笔”为 bil,苗汉语音义相同。《苗汉语关系词研究》对笔有较好的解释,于此略作修改,转引如下:

“笔”,原为“筆”的异体字,“最早见于北齐的隽敬碑和房周陀墓志。北宋韵书《集韵》将笔字正式收入。”“笔”义的来源于毛、发、羽毛,因为各种毛、发、羽毛可以直接做笔,也可做制笔的材料。“笔”字的意义体现在其古字“聿”被手持的底端部分,即毛、发、羽毛之类可做笔的材料。“毛、发、羽毛”湘西苗语统称之为 bib(bi)。“笔”与之语音相同,词义相关,还体现了会意兼形声的造字原理(一般文献说“笔”为会意字)。湘西苗语“毛、发、羽毛”与“笔”构成了一个同音同义的词族。湘西苗语以增义或借代的方式称“毛、发、羽毛”为“笔”了。通过增义或借代为事物命名是一种普遍的名物方式。苗汉语“笔”的基本义都是“写字或者画图等的工具”。 [1]

6.书  “书”的繁体为“書”,上半偏旁是“箸(筷子)”省去了竹字头又经过变形了的字形,下半偏旁是圈里加上一点,表示所写的内容。字的本义是手持毛笔,(沾水)写写画画。书的音由“箸”演变而来,相对地以湘西苗语为起点,大概的轨迹是zhou--zhu--shu,实际情况就复杂的多了。由这一点可知“书”与湘西苗语相关联。

“书”,湘西苗语说为sheit。在凤凰本地话shu与苗话sheit是相通的。以“水”为例。普通话“水shui (shuei)”在本地话里有的说su,这个本地音到苗族人口音里就说成极近shu,亦即一个不卷舌的齿头音。这个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人们普遍这样说。不管是上古汉语还是苗语没有介音。那样“水”说为shei (sheit)是就基本体现了原音。还说“水”,这个词湘西苗族一般情况下不说sheit,但在行巫的时候就必须说sheit。其中有一点说明sheit是苗族特有的书写行为,即在巫师用碗造水(神灵水)完成后,要先用手指蘸这碗水边sheit边念巫语,由这可知水与sheit这个关系只出现在苗语里了。

7.墨  “墨”的湘西苗语是mel。凤凰本地话“墨”的读音与之一样。反过来说普通话“墨mo”音与这个音是相近的。“墨”,上下结构,由“黑、土”(“黑”由“面、火”构成)或“面、火、土”结合构成。“黑”的音由“面”来,也就是湘西苗语(khud) mes的音,而且“面”和mes都是通常说的“脸”。(汉语“面”的读音,由湘西苗语mes变化而来。)在语音历史演变中,“黑”有“黑色”的“黑”、“默许”的“默”等不同而有关系的音。我们从凤凰本地话“默”得知声旁相同的“墨”的读音与湘西苗语mel基本一样。进一步探究,mo与me相通还有例可举。“麦”,除开细微的差别,湘西苗语说mo(ghad mol)汉语说me (maizi)(凤凰本地话说ma。麦子叫mazi)。由此例可知苗汉语的音义相通具有双向性,即某两个字音在一定的条件下苗语通汉语,又在一定的条件下汉语通苗语:mo--me,me--mo。

8.磨 “磨”的湘西苗语是hod。湘西苗语的hod有对磨东西时所产生声音的模拟,具有语言发生的特点,借用汉语的概率为零或几乎为零。再说汉语描写磨的声音也用ho,如“磨刀霍霍(向猪羊)”。汉语“磨”的语音与苗语hod有联系,即发“磨”而不闭双唇就得出hod,反之,发湘西苗语hod闭了双唇就发出“磨”的语音。“磨”的两个偏旁“麻”与“石”(分别为湘西苗语nos 与roub)也与湘西苗语音义相通。

“磨墨”湘西苗语叫hod mel。 一般情况下磨墨造成墨汁之后才可以写字。磨是磨墨的基本动作,磨墨成了用毛笔写字的一个必要环节。磨是湘西苗语里的日常用词,如磨刀hod mod,磨牛角hod gieb yul。“磨”还有一湘西苗语是rol,是用磨把谷物磨成粉末或成浆,其基本动作是以力推磨顺时针或逆时代方向转动。磨墨时也用类似的动作慢慢地rol磨。

9.碟  古代素有“文房四宝”之称,最后一宝是“砚”、“砚台”。“砚”、“砚台”之有,那是汉代开始制做台的原料用砚石的原因。砚出现之前,大致磨墨的器皿比较随意。从餐具里拿出一个碟来磨墨肯定会有的。就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买墨块而不买砚台回后拿碗碟来磨的情事是常见的简易的事实。碟与“砚”、“砚台”作用一样。

“碟”的湘西苗语是deal。“碟”的古音没有韵头(介音)i,大致的音是dê,与dea音相通。从发音时舌位的高低来说,“碟”的发音在半高处,deal的发音低处,别的发音特点完全一样。由此可知“碟”与湘西苗语是deal?》语音相通。磨(储)墨的碟,湘西苗语叫ghaob deal mel。deal是一种陶器,是主要用来盛放食物的器皿。苗族人用deal的历史多则万年以上,少则大几千年。它的产生要早于苗语deal xad(墨线斗)、deal xaot(擂钵),是它们的词根。这两个词是它的派生词。因磨墨需要应运而生的deal mel自然也是它的派生词。磨(储)墨的书写工具不论是碟还是砚台都有一个容积低浅而底平的特点,方便蘸墨。在湘西苗语里“碟”与“碗”有时通用,这与前面所说的用碗磨墨也就含有这层意思了。

三、书写笔画:画横竖斜

10.画 “画”的甲骨文是一只手握着笔画出花纹线条的样子,后来词义增义为书写的数量单位,与“笔”合成“笔画”成为单个笔画集合的总称。《唐韵》《集韵》等韵书均注“画”(古文)音为“胡麦切”(huê),与现代湘西苗语称笔画的“画”huex (hue)读音完全一致。“画”的现代汉语读音hua是由它的中古的读音huê(上古音待考)变化而来。“笔画”,现代湘西苗语也用“笔”来表示。一笔、两笔、三笔,湘西苗语分别说ad bix,oub bix,bub bix。现代汉字的基本笔画有横、竖、撇、捺、点、提(挑)、勾、折八种。这些笔画基本来源于甲骨文。甲骨文象形性很强,很多字看来各自就像一幅画,但是它却是由点和线构成的。点和线是笔画的特征。这些点线笔画大致分为“点、直、弯、曲、圆、折、鉤、角”八类。八类笔画有各自的变体和笔形,呈现出不同的笔画特征。[2]

湘西苗族写字,对笔画名称的称谓有的与凤凰本地话的叫法一致,如“点”、“捺”、“折”;有的有自己的叫法,如“撇”叫“斜nqab”,“竖”叫jenb,“勾”叫gheud,“提”叫ndix或njix;有的两种叫法都可以,如“横”叫hun,自己的叫法是wenx、wangx。以下择要考释“横、竖、斜”。

11.横  “横”的苗语是wenx。这个音来源于横的偏旁“黄”苗语音gunx (guen)。gunx的声母g脱落就变为uenx即wenx。相对地以苗语guen为起点,“黄huang、横heng”音也是guen复杂演变产生的两个音,由一个发音时气流所受阻力大的音变为两个所受阻力小的音,简单地说是舌根塞音向舌根擦音演变的结果。苗语把横画叫着ad huex lat wenx,可以简称huex wenx,也就是横画。

“横”的另一苗语是wangs。从“横”的本义来看,“横”是门下的横木,汉语叫门槛,湘西苗语叫ghab wangs zhux。“横”的偏旁“黄”还有一个音,即wang。这说明“横”是可以读为wang的,凤凰话就把“横”讲做wang,与湘西苗语ghab wangs zhux的wangs同义。苗语把横画也叫着ad huex lat wangx,可以叫做huex wangx,也就是横画。

在文字书写上,“横”是字的一种笔画。横画在由甲骨文中有几种情形:一是横点,如“羡”字下面的点;二是横直,如“上”字的短横;三是横弯,如“上”字的下一横。[3]

12.竖 “竖”是直立的意思。在文字书写上,是字的一种笔画。“竖”的苗语是jenb,保留着“竖”字的本音“贤(古音)”。jenb(jin)这个字音来源可从“竖”字上面的声旁jin得知。这个声旁是“贤”的本字,即“贤”字没有下半结构的“贝”字。在甲骨文里“贤”字为左右结构,左是一只“眼(目)”,右是一只“手”。jin音从“贤”的古音演变面来,从现实语音jin与gin相通来看,“贤”的古音大致是gin。与“竖”字同声旁的还有“紧”字,音近的有“坚”,有的人或有的方言就说“坚”如jin。竖,立者是竖(jenb);坚,土冰(giand)就坚(jian);紧,系牢为紧(gind),这些都与苗语有关。而现代汉语读“竖”为shu,与声旁“贤”没有关系,它的语音来源值得和有待考察。

从以上分析来看,“竖”与苗语有关。它做为一种笔画自然也与苗语有关。苗语称一竖画为ad huex jid jinb,可以叫做huex jinb,也就是竖画。当然,这一竖不是唯一的形状,在甲骨文中它有竖直(例如“爿、示”)、竖弯(例如“肘、人”)和竖曲(例如“尸、河”)等种类。[4]

13.斜  “斜”是“动词:倾侧谷斗,以便舀出剩留谷物。”的意思。[5]在文字书写上,它是字的一种笔画。“斜”的苗语是dout,又说ndeut,qab。(本文讨论dout和qab) dout这个字音来源可从“涂”字声旁“余”dou(凤凰话“糊涂”)得知。说文解字说“斜”音“荼”,所指的也大致是这个音,因为tu,tou,dou是相通的。“余”的本义是“房子”,即湘西苗语的bloud。此字在甲骨文里为上下结构,上为房顶,下为柱子和梁木。语音上“余”dou与bloud音近。在语义的引申的位置上,苗语就说“余(剩下)”为doul (dou)。从“余”的本义与引申义来看,它与苗语有关,也可推知“斜”字与湘西苗语有关。

“斜”做为一种笔画自然也与湘西苗语有关。苗语称一斜画为ad huex jid dout,可以叫做huex dout,也就是斜画。就现代口语来说有左斜和右斜两种,即撇和捺。在甲骨文中有三种斜画:一是斜直,分左斜直(例如“人”)和右斜直(例如“大”);二是斜曲,分横斜曲(例如“考、老”)和右斜曲(例如“水”);三是斜直折,分左斜折(例如“向、宫”)和右斜折(例如“寝、家”)。[6]苗语还称一斜画为ad huex jid qab,可以叫做huex qab。不过,说ad huex jid qab时往往指撇画。

四、结束语

可以用湘西苗语词汇分析的文字书写语词还有一些,如“言、牍、篇、片、行、本、卷、册”等。鉴于时间和资料的有限,对于这些关于文字书写语词的探析放在以后的篇章中进行。

本文的写作目的不只在陈述一个事实,而是在探索一个事实,研究苗族对古文字的创造。从书写的对象、书写工具材料及动作、书写笔画等文字书写语词的分析,可以看出苗族至少发明了一部分古文字并称之为ndeud。这部分文字以皮类为主要书写材料,即一种前甲骨文。这种ndeud暂用“皮文”来指称。丁公遗址的陶片文字当是很成熟的皮文写到陶器上。后来皮文的一部分变成了甲骨文的一部分。一部分甲骨文是“皮文”在书写材料上的不同和变异,与苗语语音语义一致,体现苗语语言视觉符号系统的特征。苗族人发明了ndeud(皮文),是中国古文字的主要创造者之一。

参考文献

[1] 龙文全.苗汉语关系词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

[2][3][4] 冯寿忠.甲骨文笔画系统试析,《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5] 象形字典. http://top.chinaz.com/site_www.vividict.com.html

[6] 同[2][3][4]

猜你喜欢

语词
发光的语词(三则)
洛克的语词应用与规范探析
发光的语词(三则)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山中一日(外二首)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弥勒会见记》佛教语词的甲种吐火罗语—回鹘语对音研究
从文化理据看英汉语词翻译
试析受话人对语词主观意义的建构
语词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