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原则

2021-12-09李晓靖 李庆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0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李晓靖 李庆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中学生的实际,简要论述了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的教育面向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而中学生大都在15—20岁之间,正处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生理发育快,心理状态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感情冲动,遇事缺乏思考。因此,根据这一群体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班主任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

1.学校教育途径

学校是中学生生活、学习的主阵地,因此学校教育途径便成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更可以优化班级、学校的文化环境,促进优良班风、校风的形成。

第一、学校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心理咨询站,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学校领导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重视,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职校教育教学的全局工作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其次各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站,由校领导牵头,并由有管理经验,懂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师组成,同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心理咨询站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知识的普及工作,及时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自我意识,学会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再有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从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且学校应该把各科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直接纳入教师的个人考核中,从而更好地发挥课堂作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第二、加强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教育。实践是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显著特点。学校所开设的各科实验、实习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环节,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习惯等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和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如学校开展的各项比赛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技能比武氛围,更能培养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比赛的良好心理素质,做到不急不躁,又快又准地完成各项技能操作任务。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可以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年级、专业特点,结合季节差异,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开展学雷锋活动,可以增加中学生的爱心;开展辩论会、演讲赛、讨论会等活动可以增强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明辨是非等社会交往能力;开展各种班级间的集体比赛可以增强中学生的集体观念,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开展星级宿舍创建活动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养成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环境育人优势。总之,通过各项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使中学生的天赋、才能、特长、志趣得到发扬,使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社会教育途径

当今时代,信息爆炸,市场经济,优胜劣汰,人们的心理压力普遍较大,

中学生普遍承载着父母期望的压力,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应有计划地定期邀请心理专家、法制工作者到校做当前青少年心理观的分析和相关的法制报告,使中学生能认清自身面临的形势,认清人身发展规律,增强法制、纪律观念,树立学好各科文化知识,练好专业技能的信心。其次,学校应适当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感受的总结与交流,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再有就是职校应大力树立青年学习榜样,把各行各业的青年典范,尤其是有成就的本校毕业生请到学校谈自身成长经历和感受,使中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和教育,增强学习升学的信心。

3.家庭教育途径

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出发点,其身心发展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尤为深远,要使中学生心理教育取得成效,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注重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效用,使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家访、信函、开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与学生家長加强联系,反映问题,共商育人策略,达到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共同目的。

二、中学生心理教育的原则

1.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应有统一领导

为保证中学生心理教育的顺利开展,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各学校应该成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由领导小组领导、协调、考核全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于中学生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势必造成心理教育的难度大,如果各学校中由领导亲自抓,且纳入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和考核之中,就能够引起重视,才能更好地开展好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2.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应尊重学生,鼓励创新

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活动中,应该尊重中学生,注意他们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努力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让中学生在优雅、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在创造性的智力活动中,在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提高中,在自我价值的显示、发现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全面素质的发展。

3.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应坚持长期性。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长期不懈进行该项工作的开展,才能发挥其教育的功能作用。各职业学校应该在每个学期、学年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不失时机地开展心理教育,还应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不断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能力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班建武.学校德育问题诊断的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24).

[2]周凤林.学校德育顶层设计18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8.(121).

作者简介:

李晓靖,1992年12月出生,女,汉族,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人,本科学历,中教二级,研究方向: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

李庆,1991年4月出生男,汉族,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本科学历,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机电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爱在字里行间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